我國生育率節節創新低,政府最直覺的方式就是發現金鼓勵。各地方政府發生育津貼最早起源於1997年,最早多數縣市都僅限定中低收戶、低收入戶等經濟收入較低者才可享有;25年過去,現在各縣市生育補助幾乎都已沒有收入限制,生第一胎1萬元起跳已是基本配備,生到第五胎還有鄉鎮發到15萬元,但生育率依然直直落。
各地方政府發放生育津貼是從1997年開始,多數縣市都是鎖定經濟弱勢者發放,少數如金門縣最早即針對符合一定設籍時間的生育婦女發放6000元。
之後隨著生育率滑落,各縣市也一路加碼,先是逐漸拿掉經濟收入限制,再逐步調高金額。在2010年時,僅剩下7縣市有排富門檻,其餘包括北市、新北市已經提高到每胎2萬元,彰化縣每胎1萬元。
到了今年,僅屏東縣仍維持排富,中低收入戶生一胎發3000元、低收入戶發放1萬元,其餘縣市生一胎至少都是1萬元起跳。桃園市、彰化縣、台東縣、澎湖縣第一胎的「補助行情」都已經提高全國最高行情3萬元;許多縣市針對多胞胎以上還會再加發。
部分縣市鄉鎮另訂自治條例再加碼, 如屏東縣里港鄉第一胎加碼3萬元、第二胎加碼至6萬元並以此類推,最極端情況下如生到第五胎為三胞胎,一次可發到45萬元。
生育補助提高,和民眾生育意願有無相關?依內政部公布的最新數字,2020年各縣市生育率,桃園市、彰化縣、澎湖縣等長期生育補助較高的縣市生育率為1.24‰、1.33‰ 1.28‰,確實遠高於當年全國平均值0.99‰;但有發到2萬元的縣市如台北市生育率僅0.98‰,新北市僅0.89‰。
北市民政局人口政策專員劉嘉鳳說,生育補助對於生育意願提升還是有一定的誘因,但因只是一次性補助,仍帶有獎勵或慰問生育媽媽的性質;其他如育兒津貼、友善托育環境、建立友善生育環境等,才是有建設性的幫助。新北市民政局則說,生育補助並非是增加生育率的唯一路徑,仍會綜合各項方案加以輔助,藉此促進民眾生育意願。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桃園市本來有較多年輕人遷入、工作,彰化縣等要研究民眾是否生育完後就遷往其他縣市;且很多歐洲國家都發現直接發錢,對於提升生育率效果最差。依彰化縣審計室分析,彰化縣在2015年開始推行每胎3萬元生育補助後,近5年有2成的設籍民眾領完生育補助後就遷往其他縣市;其中領完後遷到台中市者,佔彰化縣生育數的10.4%。
除了發放生育補助,劉毓秀說,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像北歐國家女性未婚生子比率確實很高,但多數都是有伴侶的情況,爸爸也很照顧小孩,但台灣較少男性成長課程,教導男性如何聆聽、關心他人。
劉毓秀也舉例,台灣社會也需要對女性更多包容,例如年夜飯是否一定要回男生家中吃飯?女性特質傾向的課系如幼保、幼教科系,公立大學是否開設的太少?這些都可能加重女性負擔,進而降低生育意願。
先前任教於台大外文系的劉毓秀還提出另一項造成少子化的觀點。劉說為了不落人後,許多縣市都在進行軍備競賽,「你小學三年級開始教英文,我就要小學一年級」;家長就變成要讓小孩上雙語幼兒園,在教養成本提高的情況下,原本能生兩胎的可能也會只生一胎,「雙語教育政策不應該亂槍打鳥,等一下把新生兒都打掉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之後隨著生育率滑落,各縣市也一路加碼,先是逐漸拿掉經濟收入限制,再逐步調高金額。在2010年時,僅剩下7縣市有排富門檻,其餘包括北市、新北市已經提高到每胎2萬元,彰化縣每胎1萬元。
到了今年,僅屏東縣仍維持排富,中低收入戶生一胎發3000元、低收入戶發放1萬元,其餘縣市生一胎至少都是1萬元起跳。桃園市、彰化縣、台東縣、澎湖縣第一胎的「補助行情」都已經提高全國最高行情3萬元;許多縣市針對多胞胎以上還會再加發。
部分縣市鄉鎮另訂自治條例再加碼, 如屏東縣里港鄉第一胎加碼3萬元、第二胎加碼至6萬元並以此類推,最極端情況下如生到第五胎為三胞胎,一次可發到45萬元。
生育補助提高,和民眾生育意願有無相關?依內政部公布的最新數字,2020年各縣市生育率,桃園市、彰化縣、澎湖縣等長期生育補助較高的縣市生育率為1.24‰、1.33‰ 1.28‰,確實遠高於當年全國平均值0.99‰;但有發到2萬元的縣市如台北市生育率僅0.98‰,新北市僅0.89‰。
北市民政局人口政策專員劉嘉鳳說,生育補助對於生育意願提升還是有一定的誘因,但因只是一次性補助,仍帶有獎勵或慰問生育媽媽的性質;其他如育兒津貼、友善托育環境、建立友善生育環境等,才是有建設性的幫助。新北市民政局則說,生育補助並非是增加生育率的唯一路徑,仍會綜合各項方案加以輔助,藉此促進民眾生育意願。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桃園市本來有較多年輕人遷入、工作,彰化縣等要研究民眾是否生育完後就遷往其他縣市;且很多歐洲國家都發現直接發錢,對於提升生育率效果最差。依彰化縣審計室分析,彰化縣在2015年開始推行每胎3萬元生育補助後,近5年有2成的設籍民眾領完生育補助後就遷往其他縣市;其中領完後遷到台中市者,佔彰化縣生育數的10.4%。
除了發放生育補助,劉毓秀說,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像北歐國家女性未婚生子比率確實很高,但多數都是有伴侶的情況,爸爸也很照顧小孩,但台灣較少男性成長課程,教導男性如何聆聽、關心他人。
劉毓秀也舉例,台灣社會也需要對女性更多包容,例如年夜飯是否一定要回男生家中吃飯?女性特質傾向的課系如幼保、幼教科系,公立大學是否開設的太少?這些都可能加重女性負擔,進而降低生育意願。
先前任教於台大外文系的劉毓秀還提出另一項造成少子化的觀點。劉說為了不落人後,許多縣市都在進行軍備競賽,「你小學三年級開始教英文,我就要小學一年級」;家長就變成要讓小孩上雙語幼兒園,在教養成本提高的情況下,原本能生兩胎的可能也會只生一胎,「雙語教育政策不應該亂槍打鳥,等一下把新生兒都打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