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跟烏克蘭邊境衝突如箭在弦,全球盯著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不遠處陳兵十餘萬,「俄羅斯恐入侵烏克蘭」的論述甚囂塵上,根據白宮說法,俄軍甚至已完成了攻打烏克蘭所需的70%戰力佈署,然而最先向西方呼喊救援示警的烏克蘭自身態度卻搖擺不定,雖向國際放話預言戰爭、但國內卻自顧自地玩起朝野政治角力,缺少對戰爭動員命令出現明顯溫差,烏克蘭危機乍看之下是俄羅斯與美國、北約等勢力的棋局,但導火線其實全在烏克蘭手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懂得虛張聲勢、利用文攻武嚇是蒲亭掌控俄羅斯多年的一貫伎倆,自去年11月起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國境之南陳兵十萬,儘管俄羅斯國防部不斷對外解釋這是例行軍演,但烏俄是否開戰、美國與北約如何援助等討論亦隨之產生,只是烏俄緊張關係並非新鮮事,自從2014年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後,便開始支持烏東的頓涅茨克共和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試圖用分裂主義活動來一圓蒲亭的「大俄羅斯」敘事。

▲俄羅斯和烏克蘭特使在巴黎會談期間,對烏東達成了不甚牢靠的停火協議。圖為烏克蘭爭議地帶-盧甘斯克的士兵。(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俄羅斯和烏克蘭特使在巴黎會談期間,對烏東達成了不甚牢靠的停火協議。圖為烏克蘭爭議地帶-盧甘斯克的士兵。(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根據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所有夾在大國競爭之間的小國都必須注意地緣政治的鐵律,才有可能安然生存,其中第一條鐵律即是「不論是民主或極權國家,沒有一個大國會容許自己周邊有敵對勢力存在」,這條鐵律恰巧點破了烏克蘭危機的核心問題,也就是烏克蘭究竟選擇的是以前蘇聯為首的俄羅斯體系,或是投身以美國、北約為首的西方勢力。

學者們多數認為,如果這次俄羅斯「玩真的」全面入侵烏克蘭,規模將不只是克里米亞戰爭的等級,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曾沙盤推演最糟的情況,那就是俄羅斯一旦想起戰爭號角,只要72小時就能直攻烏國首都基輔,推翻親歐盟派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政權,預估屆時將有1.5萬名烏克蘭士兵陣亡,有5萬位平民因此喪生,超過500萬位難民則因戰火被迫逃離家鄉。

▲2022年1月18日,俄羅斯裝甲車部隊在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2022年1月18日,俄羅斯裝甲車部隊在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強大的俄軍勢力讓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多次發出警訊,其中包含俄羅斯軍隊若越境,將祭出嚴厲的經濟制裁,以及多位北約盟國元首、外交部長或國防部長,紛紛走訪克里姆林宮與基輔,試圖與烏俄雙邊重要政治人物溝通談判,然而面對各國外交軍武的威脅利誘,老江湖蒲亭卻是冷冷笑看美國與北約勢力,獅子大張口提出數個早在心裡盤算好的條件,包含要求自蘇聯解體後不斷東擴的北約「不得接納烏克蘭入盟」、「切斷對烏軍事互動」、「不得在波蘭以東派駐軍力」等。

自親西方派的總統澤倫斯基上任以後,烏克蘭數度表達加入歐盟與北約保護傘的意願,然而這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家門口放火,已經對北約東擴感到芒刺在背的蒲亭自然不肯讓步,而以北約、歐美諸國的角度來看,雖高舉「北約的大門永遠敞開」大旗,客觀條件來看卻沒辦法准允烏克蘭入會,美俄兩大勢力只能陷入彼此套招,高喊要談判溝通卻無人真正出手的恐怖平衡。

▲德國總理蕭茲(左)就烏克蘭危機與美國總統拜登(右)會商。(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德國總理蕭茲(左)就烏克蘭危機與美國總統拜登(右)會商。(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不過這樣的「懦夫博奕」正好是烏克蘭所需要,也必須掌握好的優勢,如今世界局勢受大國角力,小國雖不可直接與之碰撞對抗,但如何在兩邊周旋又不至於「玩火上身」考驗的正是領導人的權術。烏克蘭危機中,作為事主的烏克蘭政府一方面先向美國盟友喊著要援助抗衡俄羅斯,又回過頭來駁斥西方過於危言聳聽,安撫國民「俄軍正面開戰的機率『非常非常低』」,其中拉著綿線操弄局勢與輿論的正是烏克蘭領導人澤倫斯基。

對俄羅斯來說,蒲亭要的是包含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大俄羅斯」版圖,收復克里米亞半島與支持烏東兩共和國的作法,為的是嘗試改變烏克蘭國內政治氛圍,透過派兵駐守邊境製造與歐美的談話空間,能夠用「比誰狠」的方式壓縮北約與美國對於烏克蘭政治的干預,更能有效打壓烏克蘭境內反俄勢力的政治資源,尤其第一線波及到的就是總統澤倫斯基,實在沒有必要頂著遭到經濟制裁的風險主動出師。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烏克蘭親西方派的澤倫斯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烏克蘭政治菁英長年在炒作民族認同上大費功夫,2014年前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遭到國會免職,進而導致克里米亞危機與烏克蘭革命,如今親歐派的澤倫斯基左手想加入北約、向美國示好,右手計畫要回到「戰略等邊三角形」,安撫俄羅斯與國內親俄派,澤倫斯基看似在擦槍走火的邊緣,但深知只要烏克蘭不引火上身,就根本不存在戰爭危機。

最明顯的就是在兩個月的戰爭示警後,澤倫斯基政府低調地從國會撤下關於「光復」回收克里米亞半島與頓巴斯分離區的特殊法案,正是這條「嗆聲用」法案煽動了莫斯科,蒲亭才會以戰爭恫嚇的方式威脅烏克蘭。只是澤倫斯基若想為了激化國內「保烏抗俄」認同感不斷引虎出山,就算這次成功撤回了莫斯科反感的爭議法案、調度國際盟友出面協調談判,針對烏東地區根本性的歧見卻無從調解,正如《金融時報》在新聞評論裡所抨擊,出身喜劇演員的澤倫斯基,其反覆搖擺與「扮演總統」的二流演技,只怕會讓烏克蘭不知不覺漸入騎虎難下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