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可說是各家品牌純電車發表最踴躍的時刻,試駕過Audi e-Tron、Hyundai Kona EV、Lexus UX300e、Porsche Taycan RWD乃至今年初的Volvo XC40 Recharge,雖然沒有引擎與排氣聲浪帶來的感官刺激,但更為直接的加速反應與高品質的行車靜肅性讓我對油轉電的轉換期絲毫不擔心,今年我則相當期待Toyota BZ4X的到來替平價電動車市場帶來更多刺激。
去年在上海車展發表的Toyota BZ4X電動休旅,採用與Subaru共同研發的e-TNGA底盤打造,以純電車思維下去開發會的系統比過去從油車衍伸而來的產品,無論是在空間或電池的配置上能更為靈活,外觀設計由於少了內燃機配置,讓設計師在頭輪廓上獲得更加自由的揮灑空間,細長的LED造型與封閉式水箱罩的上緣連成一氣,搭配兩側突起的引擎蓋折線與立體的前保桿曲線,讓面容看起來比起現行任何一款Toyota還更顯前衛,車側鈑件同樣以多折線的手法及塑料輪拱凸顯其越野的運動化特質,車尾則延續集團近幾年常用的貫穿式尾燈設計,且燈組一路延伸至後輪拱處讓視覺感受不過於呆板,加上斜背式的尾廂造型與雙邊獨立式的尾翼設計,讓這款定位在中型休旅的BZ4X看起來跑格十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Toyota BZ4X
去年在上海車展發表的Toyota BZ4X電動休旅,採用與Subaru共同研發的e-TNGA底盤打造,以純電車思維下去開發會的系統比過去從油車衍伸而來的產品,無論是在空間或電池的配置上能更為靈活,外觀設計由於少了內燃機配置,讓設計師在頭輪廓上獲得更加自由的揮灑空間,細長的LED造型與封閉式水箱罩的上緣連成一氣,搭配兩側突起的引擎蓋折線與立體的前保桿曲線,讓面容看起來比起現行任何一款Toyota還更顯前衛,車側鈑件同樣以多折線的手法及塑料輪拱凸顯其越野的運動化特質,車尾則延續集團近幾年常用的貫穿式尾燈設計,且燈組一路延伸至後輪拱處讓視覺感受不過於呆板,加上斜背式的尾廂造型與雙邊獨立式的尾翼設計,讓這款定位在中型休旅的BZ4X看起來跑格十足。
內裝讓我最驚喜之處在於採用類似羽翼造型的駕駛儀表,讓駕駛的視覺範圍更往前方延伸來減少眼睛對焦的疲勞感,甚至還有類似Tesla Yoke方向盤的線控方向盤導入,其左右死點角度為150度,讓駕駛在旋轉方向盤時可一次到位無須換手,由於採用線控方式少了機械結構的連接,對於路面的震動回饋感也會減少許多,甚至在切換駕駛模式時能同步改變輔助力道,讓駕駛在操駕時能進一步提升手感;另外中控的車載系統也導入了OTA功能,能及時獲得包括導航、充電設施、新聞、音樂等資訊更新,手機也能化作數位鑰匙對車輛進行開鎖/解鎖、啟動車輛及空調等功能。
由於BZ4X採用的是電動車專用的e-TNGA平台所開發,因此電池模組採整片式設計並置放於底盤底部,相對過去油車轉電車必須犧牲掉部分車艙空間來說算是較不影響乘坐空間的作法,同時電動馬達、逆電器及充電器也都盡可能的體式設計,亦大幅減少了硬體體積來換取更多的使用空間;電池續航力部分則落在460-500公里左右,相較於2、3年前350-400公里左右的續航里程來的更為實用,在快充模式下可在30分鐘內將電量補充至80%,並有太陽能車頂可做選購,雖然補充電量不多但一整年用下來也可多出1,800公里的行駛里程。
動力規格則依車型不同分為單馬達與雙馬達兩種配置,單馬達版本其最大輸出可達204匹馬力,扭力峰值為27公斤米,0-100 km/h為8.4秒;雙馬達版本配置前、後輸出各107匹的電動馬達,其綜效馬力為214匹,扭力峰值為34公斤米,0-100 km/h為7.7秒,單馬達版的電池續航力為500公里,全驅版本則為460公里;主動安全配備則配置TSS 3.0系統,攝影機與雷達的偵測範圍將比現型車款來的更遠,讓碰撞警示系統及夜間偵測功能更為提升,另外還支援遠端遙控停車輔助系統。今年BZ4X也將會在國內登場,如果價格能壓在200萬元內甚至更低,加上Toyota的品牌光環與後勤支援,這也是我看好今年BZ4X會在市場大放異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