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家和
發燒2個月找不出原因 淋巴癌六大症狀要當心
「有些病人莫名發燒找不出原因,2、3個月後才發現是淋巴癌!」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柯博升醫師表示,淋巴癌未必會有腫塊的外顯徵兆,癌細胞可能進入骨髓、肝臟以「浸潤」方式存在,當出現「腫、燒、汗、咳、瘦、累」六大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
柯博升醫師指出,良性的「淋巴增生」,可能會在頸部形成明顯淋巴結,常見於感冒、發燒之後伴隨的淋巴結腫大,通常一段時間淋巴結就會消失,80%的情況都屬於良性。但如果有淋巴結腫脹、發燒超過38℃持續2周以上、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疲累感增加,就要特別注意。
淋巴癌有哪些風險因子? 確診後該如何治療?
柯博升醫師表示,淋巴癌共有4、50種亞型組合,好發年齡層並不一致,整體而言年齡較長風險會增加,但也有部份淋巴瘤亞型容易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淋巴癌又可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及「何杰金氏淋巴瘤」,根據我國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前者約佔9成,後者約佔1成。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致病原因不明確,但可能與老化、病毒或病菌感染、遺傳、自體免疫病變等原因有關,仍須更多研究才能確認本土風險族群。若以國內外已發佈文獻推測,高齡、C肝病史、淋巴癌家族病史,自體免疫疾病、愛滋病毒患者、BMI過重、幽門螺旋桿菌患者等,可能有較高發病機率。
柯博升醫師指出,確診淋巴癌後首要是分型。淋巴癌型態可分為「和緩型」與「侵襲型」,和緩型淋巴癌危險性較小,可採取長期追蹤。而侵襲型淋巴必須接受全身治療。現有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異體移植、自體移植以及細胞治療。
基因工程助免疫細胞加裝鎖定器 克服癌細胞免疫逃脫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惡性程度較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常見,佔率約為5成,病程發展通常快又猛,若未及時控制,可能數個月就造成生命威脅。現今細胞治療透過基因修飾工程,有助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效果的明顯提升。
柯博升醫師說明,細胞治療可分為再生醫學與免疫治療。免疫治療多以抽取自身免疫細胞,大量培養其中可對抗腫瘤的部份,再打回患者體內,以量取勝。但是,癌細胞也會發展出相對應的免疫逃脫機制,導致細胞治療成效下降。
因此,另一種作法是在免疫細胞上安裝可以鎖定突變細胞的基因,幫免疫大軍裝備自動瞄準系統。柯博升醫師解釋,抽取細胞後藉由基因工程加入嵌合抗原受體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可辨認癌細胞抗原,快速啟動免疫系統,克服癌細胞的免疫逃脫機制,目前用在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上,治療效果約提升30%以上,成效顯著。
柯博升醫師提醒,淋巴癌症狀有時易與老化、慢性疲倦問題混淆,如果自覺有腫、燒、汗、咳、瘦、累6大症狀,且找不出特定原因,務必及早就醫檢查,以免忽略淋巴癌警訊。
延伸閱讀
快訊!銀行群聚再擴大,又新增確診
快訊!指揮中心晚間公布新增9例本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發燒2個月找不出原因 淋巴癌六大症狀要當心
「有些病人莫名發燒找不出原因,2、3個月後才發現是淋巴癌!」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柯博升醫師表示,淋巴癌未必會有腫塊的外顯徵兆,癌細胞可能進入骨髓、肝臟以「浸潤」方式存在,當出現「腫、燒、汗、咳、瘦、累」六大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
柯博升醫師指出,良性的「淋巴增生」,可能會在頸部形成明顯淋巴結,常見於感冒、發燒之後伴隨的淋巴結腫大,通常一段時間淋巴結就會消失,80%的情況都屬於良性。但如果有淋巴結腫脹、發燒超過38℃持續2周以上、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疲累感增加,就要特別注意。
淋巴癌有哪些風險因子? 確診後該如何治療?
柯博升醫師表示,淋巴癌共有4、50種亞型組合,好發年齡層並不一致,整體而言年齡較長風險會增加,但也有部份淋巴瘤亞型容易發生在年輕族群身上。淋巴癌又可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及「何杰金氏淋巴瘤」,根據我國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前者約佔9成,後者約佔1成。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致病原因不明確,但可能與老化、病毒或病菌感染、遺傳、自體免疫病變等原因有關,仍須更多研究才能確認本土風險族群。若以國內外已發佈文獻推測,高齡、C肝病史、淋巴癌家族病史,自體免疫疾病、愛滋病毒患者、BMI過重、幽門螺旋桿菌患者等,可能有較高發病機率。
柯博升醫師指出,確診淋巴癌後首要是分型。淋巴癌型態可分為「和緩型」與「侵襲型」,和緩型淋巴癌危險性較小,可採取長期追蹤。而侵襲型淋巴必須接受全身治療。現有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異體移植、自體移植以及細胞治療。
基因工程助免疫細胞加裝鎖定器 克服癌細胞免疫逃脫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惡性程度較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常見,佔率約為5成,病程發展通常快又猛,若未及時控制,可能數個月就造成生命威脅。現今細胞治療透過基因修飾工程,有助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效果的明顯提升。
柯博升醫師說明,細胞治療可分為再生醫學與免疫治療。免疫治療多以抽取自身免疫細胞,大量培養其中可對抗腫瘤的部份,再打回患者體內,以量取勝。但是,癌細胞也會發展出相對應的免疫逃脫機制,導致細胞治療成效下降。
因此,另一種作法是在免疫細胞上安裝可以鎖定突變細胞的基因,幫免疫大軍裝備自動瞄準系統。柯博升醫師解釋,抽取細胞後藉由基因工程加入嵌合抗原受體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可辨認癌細胞抗原,快速啟動免疫系統,克服癌細胞的免疫逃脫機制,目前用在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上,治療效果約提升30%以上,成效顯著。
柯博升醫師提醒,淋巴癌症狀有時易與老化、慢性疲倦問題混淆,如果自覺有腫、燒、汗、咳、瘦、累6大症狀,且找不出特定原因,務必及早就醫檢查,以免忽略淋巴癌警訊。
延伸閱讀
快訊!銀行群聚再擴大,又新增確診
快訊!指揮中心晚間公布新增9例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