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風風雨雨,時代力量即將在25日迎來創黨七週年。雖然歷經多次退黨潮,不僅當初無法接受黨內路線爭議的黨員們相繼離開,就連當初間接引燃退黨潮的決策者們,目前還留在決策圈內的人寥寥可數。不可置否,時代力量在迎來第一個七週年紀念的同時,也進行了首次世代交替。比起過往,時代力量黨內少了對於路線的爭議,多了一點保守且偏中間路線的態度,想藉此走出屬於時代力量自己的「第三勢力道路」。
在時代力量之前,台灣不是沒有出現所謂「第三勢力」的政黨,其中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新黨、親民黨以及台灣團結聯盟。三個政黨創黨至今都約為20多年左右,不僅一度都在國會甚至是地方縣市首長選戰佔有一席之地,其中親民黨甚至還一度差點成為執政黨。不過時至今日,僅剩新黨還在台北市議會有黨團,親民黨在全台灣只剩下6席市議員,台聯更是直接在2020年選戰後宣布暫時「冬眠」。
三個黨都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最後都淪為藍綠兩大黨的附隨小黨,且黨內較為知名的政治人物,都為原本國民黨或民進黨的相關人士,選舉時靠的也是原本藍綠兩黨的支持者,並非開創出藍綠之外的第三條路。也因此在政黨勢力式微後,不僅政治人物重回藍綠兩黨,就連原本累積的支持者也各自回籠,無法延續政黨生命。
而時代力量,或許可以說是台灣政壇真正的「第三勢力」。
時代力量在創黨初期,雖然也是吸納了部分親綠人士,但並非原為民進黨的人士帶槍投靠。而在歷經數度退黨潮後,黨內大多數親綠人士都選擇離開,等於是讓時代力量又成為更純粹的第三勢力。雖然以台灣的政治現況來說,要在藍綠兩黨中間找出第三個政黨的生存空間,可以說是「夾縫中求生存」,但很明顯,時代力量正在走出過去還沒有人走過、真正屬於第三勢力的路。
選擇親藍或親綠,讓新興政黨在短期內獲取較多政治紅利,但無疑是飲鴆止渴。原因在於無法與藍綠兩黨做出品牌區隔,時間一長,支持者終究會回歸到藍綠兩黨。而時代力量因為喊出「不想成為小綠」,雖然會流失原有的親綠支持者,但留下來的就是純粹的「時代力量支持者」,而非寄生於國民黨或民進黨之下。
時代力量正在走著專屬於自己的第三勢力路線,至今迎來了創黨的第一個七年。面臨數度退黨潮後,感覺得出時代力量在這條路上走得如履薄冰,甚至面臨可能泡沫化的風險。面對藍綠兩大黨以及同為第三勢力競爭者的民眾黨夾殺,時代力量想迎向下個七週年,勢必會更加舉步維艱,就看接下來如何在台灣的政局之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個黨都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最後都淪為藍綠兩大黨的附隨小黨,且黨內較為知名的政治人物,都為原本國民黨或民進黨的相關人士,選舉時靠的也是原本藍綠兩黨的支持者,並非開創出藍綠之外的第三條路。也因此在政黨勢力式微後,不僅政治人物重回藍綠兩黨,就連原本累積的支持者也各自回籠,無法延續政黨生命。
而時代力量,或許可以說是台灣政壇真正的「第三勢力」。
時代力量在創黨初期,雖然也是吸納了部分親綠人士,但並非原為民進黨的人士帶槍投靠。而在歷經數度退黨潮後,黨內大多數親綠人士都選擇離開,等於是讓時代力量又成為更純粹的第三勢力。雖然以台灣的政治現況來說,要在藍綠兩黨中間找出第三個政黨的生存空間,可以說是「夾縫中求生存」,但很明顯,時代力量正在走出過去還沒有人走過、真正屬於第三勢力的路。
選擇親藍或親綠,讓新興政黨在短期內獲取較多政治紅利,但無疑是飲鴆止渴。原因在於無法與藍綠兩黨做出品牌區隔,時間一長,支持者終究會回歸到藍綠兩黨。而時代力量因為喊出「不想成為小綠」,雖然會流失原有的親綠支持者,但留下來的就是純粹的「時代力量支持者」,而非寄生於國民黨或民進黨之下。
時代力量正在走著專屬於自己的第三勢力路線,至今迎來了創黨的第一個七年。面臨數度退黨潮後,感覺得出時代力量在這條路上走得如履薄冰,甚至面臨可能泡沫化的風險。面對藍綠兩大黨以及同為第三勢力競爭者的民眾黨夾殺,時代力量想迎向下個七週年,勢必會更加舉步維艱,就看接下來如何在台灣的政局之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