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以桃園為核心的本土COVID確診個案不斷傳出,其中不乏沒有親密接觸、僅為同間餐廳用餐的顧客,僅是位處鄰近空間就被傳染。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顧問、職業醫學科陳秉暉醫師表示,為了確保安全,室內的通風維持是一大關鍵。
COVID病毒是如何透過空氣傳播的呢?
陳秉暉醫師回應,「氣膠」恐怕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意思是指空氣當中的懸浮微粒也會包含病毒株,一般口罩也不見得能夠抵擋,遑論是天氣冷、密閉門窗的擁擠空間當中同時用餐的民眾。
Omicron變異株 恐更易透過氣膠傳播
目前國際上對前一波大規模感染的Delta變異株研究較透徹,包含澳洲、愛爾蘭、歐盟等多個國家的密切接觸定義,都包含了同處於密閉空間中的氣膠傳播,或特別強調飛機等密閉空間中的傳播;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研究較少,但學者分析其變異特性,確實懷疑其具有更高的病毒量與傳染力,並導致病毒更容易透過氣膠傳播。
不應究責個人 應仔細分析環境
為了防止COVID病毒透過氣膠傳播,WHO早已制定了相關指引,對於收容確診患者的病房、集中檢疫所都有通風排氣的標準,包含室內吹送的風向、每分鐘排出多少體積的空氣、排出的空氣應該如何消毒,都有明確的規範。
陳秉暉醫師說,有的醫院沒有那麼多負壓隔離病房,開設的專責病房裝電風扇向外吹,製造「微負壓」就以為安全,其實不見得。
而近期最近不斷傳出專責病房護理師、CDC防疫人員也確診的消息,陳秉暉認為不應只究責個人,應仔細分析環境如何更加安全。
避免氣膠傳播 制定台灣版本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提醒,官方應制定台灣版本的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因為不論是醫院的病房或是無症狀感染者的集中檢疫所,都有相當多的醫護及工作人員來回穿梭,建立好的通風排氣系統才能夠避免社區傳播。
另外,工會也提醒,室內場所可以從控制人流量、減少停留時間與通風設備做起,才有機會進一步避免氣膠傳播,防止病毒擴散再次造成經濟重大損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Omicron一般口罩也難擋? 防感染「1關鍵」要做到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秉暉醫師回應,「氣膠」恐怕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意思是指空氣當中的懸浮微粒也會包含病毒株,一般口罩也不見得能夠抵擋,遑論是天氣冷、密閉門窗的擁擠空間當中同時用餐的民眾。
Omicron變異株 恐更易透過氣膠傳播
目前國際上對前一波大規模感染的Delta變異株研究較透徹,包含澳洲、愛爾蘭、歐盟等多個國家的密切接觸定義,都包含了同處於密閉空間中的氣膠傳播,或特別強調飛機等密閉空間中的傳播;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研究較少,但學者分析其變異特性,確實懷疑其具有更高的病毒量與傳染力,並導致病毒更容易透過氣膠傳播。
不應究責個人 應仔細分析環境
為了防止COVID病毒透過氣膠傳播,WHO早已制定了相關指引,對於收容確診患者的病房、集中檢疫所都有通風排氣的標準,包含室內吹送的風向、每分鐘排出多少體積的空氣、排出的空氣應該如何消毒,都有明確的規範。
陳秉暉醫師說,有的醫院沒有那麼多負壓隔離病房,開設的專責病房裝電風扇向外吹,製造「微負壓」就以為安全,其實不見得。
而近期最近不斷傳出專責病房護理師、CDC防疫人員也確診的消息,陳秉暉認為不應只究責個人,應仔細分析環境如何更加安全。
避免氣膠傳播 制定台灣版本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提醒,官方應制定台灣版本的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因為不論是醫院的病房或是無症狀感染者的集中檢疫所,都有相當多的醫護及工作人員來回穿梭,建立好的通風排氣系統才能夠避免社區傳播。
另外,工會也提醒,室內場所可以從控制人流量、減少停留時間與通風設備做起,才有機會進一步避免氣膠傳播,防止病毒擴散再次造成經濟重大損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Omicron一般口罩也難擋? 防感染「1關鍵」要做到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