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二選區敗選、中正萬華罷昶失利,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結果揭曉當晚竟然神隱,改由發言人凌濤代打,面對當事人的努力、支持群眾的失落及公民團體的付出,沒有鼓舞、沒有打氣,只等到一句「這是過去的政治框架及任務」,讓黨內不滿的情緒一湧而上,批評朱立倫毫無擔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一晚,朱立倫才趕緊出面說,「任何失敗、責難由我一肩扛起」,周三中常會上更致歉「做不好的是我」,姿態放低,表示「選輸了,被罵應該,批評也是對的,該做的、該改的,一定要認真努力踏實去做」。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只是,即便道歉、一再感謝大家、一再強調會努力的朱立倫,過程中間的態度已經讓許多支持者灰心,包括公投、補選、罷昶的策略上動輒得咎,節奏失準,現在再說要重整旗鼓,以打贏2022選戰為目標,又能讓多少人相信。

要主席為此下台或許言重,但確實顯露出藍營基層的極度焦慮與不安。

補選、罷昶都是練兵的好機會,剛好給基層及組織有實戰的經驗,可惜國民黨中央未能善加規劃,面對年底的縣市首長及縣市議員選舉,只好重頭來過。眼看民進黨在過去幾場非選舉活動上卯足全力,動用黨政資源下去輔選,朱立倫必須加緊腳步,用最短時間來補足。

個人認為,以朱立倫握有黨資源及權力來說,最直接、最立竿見影提升戰力的方式就是「初選制度」。針對2022黨內初選,黨中央應在農曆年後就優先處理縣市長提名,尤其是非現任艱困縣市,應及早布局。不要每次都只會停留在等待、接觸階段,讓民進黨、民眾黨取得先機。

同時縣市長提名工作也應該跟縣市議員提名工作並進,針對2022盡早就戰鬥位置。

尤其是保障青年參政部分,更是國民黨要正視的。組發會如果真的在意,就應該要以2018年時的特別辦法為基準,至少採N+1的策略給予青年民調加權。若評估該選區有增加席次空間,則由新人競爭並給予青年加權比例;若評估無加席次空間,則現任與新人都要初選,且新人加權比例應比2018年更高。

初選制度就是態度的展現。黨中央要選出來的人是要能代表長出戰、能戰,所以參選人過往在媒體、網路、政論節目、投書等數據及表現,應納入初選評比;四大公投案,曾辦理街講、宣傳、看板的也應該納入加分選項。這不僅可以提高青年戰鬥力,更是給予在第一線為黨拚戰的青年肯定,讓外界看到國民黨是真的想要世代交替,不是隨便說說。

此外,不少人擔心,朱立倫在公投、補選、罷免的戰役中,與執政縣市首長毫無溝通,沒有默契,導致在戰術上出現極大落差,這點在年底選戰上會是很大的問題。坦白講,藍營首長打選戰絕對需要國民黨,作為黨主席應該要放下身段,積極、主動地與侯、盧等人交流。

在綠白搶食市場下,藍營絕對沒有空間再虛耗,朱立倫的擴大決策機制是絕對正確的方向,但以國民黨過去封閉、不透明的決策模式,是無法吸引對黨仍有熱情的意見領袖及地方首長。如果不能把這些人找回中常會或參與重要的決策會議,再談甚麼傾聽、團結都是枉然。

朱立倫曾提出政見,要在一年內讓國民黨的支持度超過民進黨,既然如此,朱立倫應好好改革,才能讓基層看到國民黨的決心,那就從初選制度開始做起吧!


●作者:錢震宇/資深媒體人、開放智庫發起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