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政府與台灣互設代表處,成為我國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歐洲外館,隨即面臨中國政治、經濟施壓制裁,立陶宛知名啤酒商更慘遭中國取消多筆訂單,導致貨物只能在海上漂流。中國經貿制裁引來歐美多國關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便與北約9國外長通話聲援立陶宛,而立陶宛國內卻傳出前總統批評執政黨的涉台政策,主張「大國的事立陶宛不應出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京因為立陶宛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台灣代表處,對立陶宛祭出一連串外交、經貿施壓,導致立陶宛近期對中貿易頻頻遭遇進、出口障礙,立陶宛總統瑙塞達 (Gitanas Nauseda)內外交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3日便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內保加利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及立陶宛等9個中、東歐成員國外長通話,強調美國將與立陶宛團結一致,以面對中國對立陶宛不斷升級的經濟和政治脅迫。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4日說,北京的激進行動令人擔憂,美國對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有長遠利益,也是美國長期承諾。(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拉盟友聲援立陶宛。(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此前,布林肯也在去年12月29日也與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與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通話,並在電話中強調,4國將與立陶宛站在一起,反對北京行徑。

然而回到立陶宛國內,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同日亦報導了前總統阿達姆庫斯(Valdas Adamkus)批評現任立陶宛政府對中政策的說法,立陶宛前總統認為與中國發生衝突將使立陶宛受到巨大損失。他認為「承認台灣」應由世界中有影響力的主要國家提供決定結果,而非由立陶宛一樣的小國來帶頭。

同樣的,立陶宛國內反對黨領袖布林克維丘特(Vilija Blinkevičiūtė)亦於去年12月31日批評現任立陶宛政府的對中政策相當「不專業」,她指出如果如今是自己當政,會決定讓以以「台北」而非「台灣」的名義開設代表處,「我們不會做出導致立陶宛陷入經濟戰中的決定」,更警告中國與立陶宛的經濟關係若在2022年持續惡化,恐怕會嚴重影響立陶宛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