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素卿/報導
一名長期經痛的女性,結婚後一年多、肚皮都沒有動靜,就醫確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合併肌腺症」。為了避免肌腺症手術影響不孕治療時機,醫師決定採取「兩階段試管嬰兒治療」,先取卵、做成胚胎冷凍起來,等後續子宮肌腺症手術完成半年後,再將胚胎解凍植入子宮,終於讓女子順利懷孕,生下期待已久的寶寶。
為該名女子進行手術的林口長庚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憲銘醫師指出,肌腺症除了造成患者嚴重經痛等症狀,也是患者不容易懷孕的原因之一。現在不少女性才三十多歲就有肌腺症的問題,由於該年齡層患者很有可能還沒有生孩子,治療時需要同時考慮生育問題。
試管嬰兒分階段進行 先取卵,不怕等待手術、延誤「生」機
過去肌腺症患者多數可能是透過開刀,或是用停經針與黃體素等藥物控制症狀。可是這樣也就無法馬上懷孕,連帶使得治療不孕的時程必須延後,「但就在延後治療的時間當中,卵巢的功能也持續一點一滴在退步。」
「子宮如果沒有特別腫瘤疾病,可以用荷爾蒙療法維持年輕,但科技尚無法克服卵巢老化趨勢,卵巢隨著年紀增長,功能就是走下坡。」
吳憲銘醫師指出,35歲以下女性的卵子所形成胚胎當中,染色體正常、會順利活產者大概有60%-70%,可是來到36歲,正常胚胎會活產下來大概就只剩下約莫50%,37-38歲進一步下降到40%,到了 39-40歲下降到30%, 41-42歲只剩下10%。
「也就是說,隨著年齡增長,雖然還有卵,可是取出來的卵,做成胚胎的好壞,明顯隨著年齡層品質越來越差。而且從這個分佈的比率,可以看到健康機率越來越低。」
所以現在面對這類病患有一個好的策略,就是「兩階段的試管嬰兒治療」。簡單的說,在患者治療肌腺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前,先做試管嬰兒的第一階段療程,也就是把卵先取出來,或是直接保存卵,或是跟老公的精子結合做成胚胎,冰凍保存起來,再來治療她的肌腺症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不管是用藥或是開刀治療,把子宮環境整理好,也許是半年後,再把原來冰凍的胚胎解凍植入。」
以該名女子為例,透過兩階段試管嬰兒技術、不僅成功生了第一個試管嬰兒寶寶,當時先取卵做成的另一個冷凍胚胎,現在也讓這位媽媽懷了第二個試管嬰兒寶寶正在產檢中。
疾病、年齡與懷孕期待 選擇助孕技術三大考量因素
其實,不只是子宮肌腺症患者在治療時需考量生育問題,隨著我國女性初次生育年齡平均超過31歲,每五個就有一個初次生育年齡超過35歲,一旦需要人工助孕,臨床上選擇何種人工助孕方式才能把握好孕時機也很重要!吳憲銘醫師指出,除了本身疾病狀況外,還要視病人年齡,以及對懷孕的期待來選擇。
他解釋,目前人工助孕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自然同房,藉由讓妻子吃排卵藥、照超音波、算準排卵時間,建議夫妻同房,增加懷孕機率。另一種則是人工受孕,先讓女方服用排卵藥、打排卵針,算準排卵時間,再請老公跟太太到時候來醫院做人工受孕治療。
第三種,也就是這次國健署七月一日起擴大補助的試管嬰兒技術,一樣是先打排卵針,差別在於需要先取卵,讓卵子在體外與精子結合,培養成胚胎,然後才植入子宮。
要決定治療的方式,第一步就是檢查、找出不孕成因。吳憲銘醫師表示,不管是第一種的自然同房,或是第二種的人工受孕,前提都是女方輸卵管與男方的精子兩者必須都健康。如果這兩者之一有障礙,建議接受試管嬰兒治療。
如果兩者狀況都還好,且女方35歲以下,對懷孕沒有十分迫切、也願意等等,也許可以用自然同房的方法、先試試三到六個月,仍然沒有懷孕,則進入人工受孕階段。人工受孕也是一樣,三到六個月沒成功,建議採取試管嬰兒技術!
「但如果患者對懷孕期待很迫切,或是年齡已經38、甚至40歲了,這時候只能一開始就先做人工受孕,或是直接嘗試做試管嬰兒。」畢竟卵子與胚胎明顯隨著年齡增加,品質會越來越差。其人工受孕的受精率,做成的胚胎成熟度跟品質、懷孕率也都會下降。
半年無效就改方法,把握生育黃金年齡
「並沒有明定到了什麼年齡,就一定要接受哪種治療!」吳憲銘指出,臨床上會先把客觀數據讓患者知道,讓她們了解可能面對的成功機率。總而言之,不管哪一個年紀,一種治療半年沒有成功,就再往更積極的方向,「特別是高齡女生,時間是很珍貴的!」
此外,即便同樣是試管嬰兒治療,也可以視情況調整。除了分階段進行,對於精子極少、活動力不佳者,可能要選擇第二代試管,以「單一精蟲顯微注射」的方式,直接強迫輔助受精;如果胚胎植入後屢屢流產,可能要輔以植入前胚胎切片檢查,確定染色體沒有異常;或已經植入看起來非常正常的胚胎,卻依然重複著床失敗,說不定還要透過荷爾蒙與基因檢查,確認植入時間是否是最佳時機。
也就是說,視病人情況選擇人工助孕科技,有助加速好孕來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該名女子進行手術的林口長庚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憲銘醫師指出,肌腺症除了造成患者嚴重經痛等症狀,也是患者不容易懷孕的原因之一。現在不少女性才三十多歲就有肌腺症的問題,由於該年齡層患者很有可能還沒有生孩子,治療時需要同時考慮生育問題。
試管嬰兒分階段進行 先取卵,不怕等待手術、延誤「生」機
過去肌腺症患者多數可能是透過開刀,或是用停經針與黃體素等藥物控制症狀。可是這樣也就無法馬上懷孕,連帶使得治療不孕的時程必須延後,「但就在延後治療的時間當中,卵巢的功能也持續一點一滴在退步。」
「子宮如果沒有特別腫瘤疾病,可以用荷爾蒙療法維持年輕,但科技尚無法克服卵巢老化趨勢,卵巢隨著年紀增長,功能就是走下坡。」
吳憲銘醫師指出,35歲以下女性的卵子所形成胚胎當中,染色體正常、會順利活產者大概有60%-70%,可是來到36歲,正常胚胎會活產下來大概就只剩下約莫50%,37-38歲進一步下降到40%,到了 39-40歲下降到30%, 41-42歲只剩下10%。
「也就是說,隨著年齡增長,雖然還有卵,可是取出來的卵,做成胚胎的好壞,明顯隨著年齡層品質越來越差。而且從這個分佈的比率,可以看到健康機率越來越低。」
所以現在面對這類病患有一個好的策略,就是「兩階段的試管嬰兒治療」。簡單的說,在患者治療肌腺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前,先做試管嬰兒的第一階段療程,也就是把卵先取出來,或是直接保存卵,或是跟老公的精子結合做成胚胎,冰凍保存起來,再來治療她的肌腺症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不管是用藥或是開刀治療,把子宮環境整理好,也許是半年後,再把原來冰凍的胚胎解凍植入。」
以該名女子為例,透過兩階段試管嬰兒技術、不僅成功生了第一個試管嬰兒寶寶,當時先取卵做成的另一個冷凍胚胎,現在也讓這位媽媽懷了第二個試管嬰兒寶寶正在產檢中。
疾病、年齡與懷孕期待 選擇助孕技術三大考量因素
其實,不只是子宮肌腺症患者在治療時需考量生育問題,隨著我國女性初次生育年齡平均超過31歲,每五個就有一個初次生育年齡超過35歲,一旦需要人工助孕,臨床上選擇何種人工助孕方式才能把握好孕時機也很重要!吳憲銘醫師指出,除了本身疾病狀況外,還要視病人年齡,以及對懷孕的期待來選擇。
他解釋,目前人工助孕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自然同房,藉由讓妻子吃排卵藥、照超音波、算準排卵時間,建議夫妻同房,增加懷孕機率。另一種則是人工受孕,先讓女方服用排卵藥、打排卵針,算準排卵時間,再請老公跟太太到時候來醫院做人工受孕治療。
第三種,也就是這次國健署七月一日起擴大補助的試管嬰兒技術,一樣是先打排卵針,差別在於需要先取卵,讓卵子在體外與精子結合,培養成胚胎,然後才植入子宮。
要決定治療的方式,第一步就是檢查、找出不孕成因。吳憲銘醫師表示,不管是第一種的自然同房,或是第二種的人工受孕,前提都是女方輸卵管與男方的精子兩者必須都健康。如果這兩者之一有障礙,建議接受試管嬰兒治療。
如果兩者狀況都還好,且女方35歲以下,對懷孕沒有十分迫切、也願意等等,也許可以用自然同房的方法、先試試三到六個月,仍然沒有懷孕,則進入人工受孕階段。人工受孕也是一樣,三到六個月沒成功,建議採取試管嬰兒技術!
「但如果患者對懷孕期待很迫切,或是年齡已經38、甚至40歲了,這時候只能一開始就先做人工受孕,或是直接嘗試做試管嬰兒。」畢竟卵子與胚胎明顯隨著年齡增加,品質會越來越差。其人工受孕的受精率,做成的胚胎成熟度跟品質、懷孕率也都會下降。
半年無效就改方法,把握生育黃金年齡
「並沒有明定到了什麼年齡,就一定要接受哪種治療!」吳憲銘指出,臨床上會先把客觀數據讓患者知道,讓她們了解可能面對的成功機率。總而言之,不管哪一個年紀,一種治療半年沒有成功,就再往更積極的方向,「特別是高齡女生,時間是很珍貴的!」
此外,即便同樣是試管嬰兒治療,也可以視情況調整。除了分階段進行,對於精子極少、活動力不佳者,可能要選擇第二代試管,以「單一精蟲顯微注射」的方式,直接強迫輔助受精;如果胚胎植入後屢屢流產,可能要輔以植入前胚胎切片檢查,確定染色體沒有異常;或已經植入看起來非常正常的胚胎,卻依然重複著床失敗,說不定還要透過荷爾蒙與基因檢查,確認植入時間是否是最佳時機。
也就是說,視病人情況選擇人工助孕科技,有助加速好孕來臨!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