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乾燥症」為自體免疫疾病,主要攻擊人體內腺體及黏膜,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統計,全台約有超過5萬人受其所擾,包含「原發性乾燥症」及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所引發的「次發性乾燥症」。因好發於40-55歲更年期女性,常被錯認為更年期症狀而忽略,等到發現問題時已侵犯其他器官,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併發症遍佈全身 出現「肺纖維化」恐誘發呼吸衰竭

乾燥症除了侵犯唾腺、淚腺造成口乾、眼澀等症狀,也可能引發其它黏膜組織及器官併發症,例如損害甲狀腺、影響腎泌尿系統造成尿結石等。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長祐表示,呼吸道也有很多黏膜,「乾燥症」患者約有65-90%會發展成間質性肺病,產生慢性發炎進而導致「肺纖維化」,其初期徵兆難尋,不可不慎。

蔡長祐理事長解釋,健康肺部像海綿一樣充滿彈性,慢性發炎會使其持續損傷、修復而產生疤痕,疤痕組織則會讓肺部逐漸變硬,像菜瓜布一樣失去彈性,最終喪失換氣功能而誘發呼吸衰竭。

及早診斷、控制 乾燥症患者每3-6個月做肺部檢查

由於目前普遍認為肺纖維化為不可逆傷害,蔡長祐理事長建議,民眾若診斷出有乾燥症即應盡速安排肺功能檢測,以利及早控制病情。若醫師判斷無異狀也無乾咳、呼吸急促、易喘等病兆,約半年檢查一次即可,但如以上病兆明顯,則2-3個月即需安排一次肺部檢查,隨時掌握肺纖維化發展情形。

過去治療成效不彰 現有藥物阻斷纖維化過程

過去肺纖維化靠大量類固醇以脈衝方式治療,但成效不彰,後改用化學治療也僅能延緩病情惡化,無法有效改善症狀,直到近年醫藥技術突飛猛進,現階段已有抗肺纖維化藥物可以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素、纖維母細胞生長素,才真正有效改善肺功能及降低死亡風險。

蔡長祐理事長補充,乾燥症引發的肺纖維化因為跟自體免疫系統有關係,患者需跨科別團隊,包含胸腔科、免疫風濕科、感染科、放射線部門共同治療,才更能提升治療效果。

「乾燥症」症狀易混淆 提升患者病識感為關鍵

蔡長祐理事長提醒,乾燥症共病多、風險高,若持續口乾、眼澀,建議盡早至免疫風濕科求診。

此外,乾燥症患者也需隨時注意其他部位有無不適症狀,以乾燥症合併肺纖維化為例,初期輕微、慢性咳嗽常會被當作感冒而忽略,因此,患者務必定期安排肺功能檢查,若是出現無故乾咳、爬樓梯甚至連走路都會喘等現象應儘早向主治醫師反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口乾、眼澀,更年期來了? 忽略「乾燥症」恐致肺纖維化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