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灩
《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妳是我的先生,我愛,我的恩人,
妳教給我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愛,
妳驚醒我的昏迷,償還我的天真。
沒有妳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與陸小曼相愛的日子,徐志摩詩情大發,最為多產。不管是從這首《翡冷翠的一夜》,還是《春的投生》、《一塊晦色的路碑》、《雪花的快樂》中,都可以看出他因她也無賴、稚氣了一回。千帆過盡,想必他也歡欣於尋得那個「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人。他甚至對她說:「我的詩魂的滋養全得靠妳,妳得抱著我的詩魂像母親抱孩子似的,他冷了妳得給他穿,他餓了妳得餵他食──有妳的愛他就不愁餓、不怕凍,有妳的愛他就有命!」於是乎,她催生了他的靈感,她是他所有創作的源泉。
徐志摩短暫生命中的三個女人,在百年後依然為世人津津樂道。
人們說他辜負了原配張幼儀,因為不管在時人還是後世眼裡,這個女人一點兒也不差。是啊,出身名門的張幼儀,不同於當時那些遵從父母媒妁之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房小姐,人家不但性情溫婉、長相端莊,還受過新式教育,為人知書達理呢!可是在徐志摩眼裡,這格調依然不夠,甚至一味嫌棄對方是「鄉下土包子」。不過嫌棄歸嫌棄,他還是滿足了父母抱孫子的願望,只是在張幼儀生下幼子後,向她遞出了離婚協議書。
離婚後的張幼儀很快就走出陰影,先是遠赴德國學習德語,再進入裴斯泰洛齊(Pestalozzi,按: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學院攻讀幼兒教育,回國後任東吳大學的德語老師,又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甚至在上海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這個從封建舊式婚姻裡走出來的女人,變得更加新派獨立,活得風生水起,只是此時徐志摩早已作古,她卻以義女的身分繼續侍奉他的父母頤養天年。有人說這是愛情的力量吧,女強人張幼儀卻說:「因為我為他做了這麼多事情,所以你們認定我是愛他的。可是這個問題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畢竟這一生從沒對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從這裡我們也許可以看出徐志摩不愛髮妻的些許端倪──因為這是個不善風情的女人啊。
關於徐志摩的另外兩個女人,人們製造了更多話題。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徐志摩究竟更愛誰?大多數的人說,徐志摩當然最愛林徽因,畢竟他是為了她,才和張幼儀離婚;也因為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梁思成,他才會投入陸小曼的懷抱。而真相究竟如何?已隨斯人作古。不過透過他與兩位佳人的過往細節,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待每一份感情,其實都是用了心的。
在倫敦大學初識林徽因,他便很快愛上這個符合他心中所有想像的女孩子:美麗、善良、單純、浪漫、才情並茂。此時,24歲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而林徽因這個「中國第一才女」年僅16歲。面對徐志摩的瘋狂追求,這位詩才少女也動了心,然而好景不常,隨著父親林長民遊歐結束,林徽因不得不隨父親歸國,而且是不告而別。徐志摩等到離婚回國後,才發現林徽因已到美國學建築學,並與梁思成訂了婚。徐志摩的內心肯定是悲涼的,他好不容易愛上一個人,甚至不惜頂著世俗眼光和家庭壓力為她離了婚,最後他的一往情深和滿心期待,卻成了鏡花水月。儘管此後多年,他和她依然有著似有似無的感情糾葛,但她最終並未成為他夢想中的「靈魂伴侶」。
世人都說徐志摩愛上有夫之婦陸小曼,只是因為失意;可是我們讀他後來的《愛眉小札》,又不得不承認,雖然陸小曼與林徽因風格迥異,但這個同樣閃閃發光的女人,不是也符合徐志摩心中的「女神」形象嗎?
常州女子陸小曼,也許並非後世所盛傳的交際花。出身名門的她天資聰慧、勤奮好學、過目不忘,而且興趣廣泛,天文、地理、科學、戲曲無所不通,更是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再加上她美貌出眾、生性灑脫,在北京念大學時被稱為「皇后」,這樣一個奇特的女子,又怎能不讓江南才子徐志摩心動呢?
據說兩人相識於一場舞會。當時陸小曼的丈夫王賡(按:音同耕),正是徐志摩的同學,因著這層關係,王賡自然是把嬌妻引薦給了徐志摩,後者遂與陸小曼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此後,徐志摩更是經常出入王賡家,與陸小曼情投意合;再後來,就是女方為了他離婚等橋段。
總之,在1925年底,陸小曼終於和王賡離婚,轉身投入情人徐志摩的懷抱。墜入愛河的兩人不顧徐志摩家人的阻撓,並衝破來自世俗的偏見,勇敢的結合。兩人婚禮的證婚人是梁啟超,他當時的證婚詞可算得上「別具一格」──他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陸小曼,妳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妳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誤再誤,自誤誤人……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梁啟超這番聲色俱厲裡,包含著苦口婆心的成分。無論他是公然替這對新人敲響警鐘,還是暗中宣洩對徐志摩糾纏他兒媳婦林徽因多年的憤懣,總之,他終歸是對這場婚姻流露出了不滿與不屑。
新婚後的陸小曼隨徐志摩離開北京,回到徐志摩的家鄉浙江海寧硤石鎮,兩人在此度過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生活。當然,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並不全然美好,兩人性格上的差異以及徐家人對陸小曼的不待見,使得這對夫妻經常為小事爭吵不休。而陸小曼也是個骨子裡追求新異的女子,和徐志摩在一起久了,難免就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越發變得嬌慵、貪玩。例如她每天睡到午後才起床,接著洗完澡、吃完飯後,要麼作畫、寫信,要麼會客,晚上則多半跳舞、打牌、聽戲。
徐志摩憐愛嬌妻,便一味縱容著她;但陸小曼的這番行為,自然引起了徐申如(徐志摩之父)的極度不滿,進而宣布中斷對他們的經濟供給。為此,徐志摩只好當拚命三郎,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任教,工作完畢空閒時,就趕寫詩文賺取稿費,以滿足妻子的各種應酬需要。反觀陸小曼倒是無所收斂,依然我行我素,在舞場、宴會、煙榻上流連。
1930年秋天,徐志摩索性辭去了教師職務,接受胡適的邀請,轉任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教授。北上之前,他極力要求陸小曼隨他一起,卻遭到陸小曼拒絕,最後只好隻身赴北平,夫妻兩人開始了分居兩地的生活。
1931年11月17日,徐志摩風塵僕僕的從北京回到上海,想給妻子一個意外的驚喜,卻看到妻子正慵懶的躺在煙榻上吸食鴉片。兩人不可避免的大吵一架,徐志摩又一次勸陸小曼別再抽大煙(即鴉片)了,要她隨自己回北平去。陸小曼被惹怒了,順手將煙槍扔過去,砸碎了徐志摩的眼鏡,徐志摩當即拎起箱子就走──就是這場爭吵,讓陸小曼在經年後依然悔恨不已。
2天後,也就是11月19日,徐志摩從南京大明宮機場起飛趕往北京,欲參加林徽因20日下午在協和小禮堂的一場建築學報告。飛機於當日上午10點鐘抵達鄭州時,徐志摩給陸小曼寫了一封信,稱頭痛不想前往,而最後不知何故,他還是忍著身體的不適飛往北平。下午2點鐘左右,飛機失事墜毀,機上人員無一倖免。徐志摩時年36歲;據說他罹難後,人們在殘骸中找到他的遺物,竟是陸小曼的一幅山水畫長卷。由此可見,不管經歷了再多紛爭,抑或面對再多流言蜚語,他始終深愛著她。
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徹頭徹尾變了一個人──她不僅脫掉華裳,餘生以素服行世,也不再出去交際,每天都要對著徐志摩的遺像為他獻花;此外,她甚至戒鴉片並作畫,只為成為徐志摩生前曾希望她成為的樣子。
1965年4月3日,62歲的陸小曼終於走到了生命盡頭。在經歷了榮華富貴、生離死別,且受盡幾多非議和謾罵之後,她已生無可戀。臨終前,她囑咐堂侄女陸宗麟,把梁啟超為徐志摩寫的一副長聯,以及她自己的那幅山水畫長卷,交給徐志摩的表妹夫陳從周先生,另外再把《徐志摩全集》紙稿交給徐志摩的堂嫂保管。做完這些事,一代名媛便香消玉殞。
陸小曼最終也未能實現和徐志摩葬在一起的願望,她的靈前,唯有好友王亦令題的一副挽聯:「推心唯赤誠,人世常留遺惠在;出筆多高致,一生半累煙雲中。」
本文出自《若無相見,怎會相欠》任性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合成自維基百科)
《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妳是我的先生,我愛,我的恩人,
妳教給我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愛,
妳驚醒我的昏迷,償還我的天真。
沒有妳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與陸小曼相愛的日子,徐志摩詩情大發,最為多產。不管是從這首《翡冷翠的一夜》,還是《春的投生》、《一塊晦色的路碑》、《雪花的快樂》中,都可以看出他因她也無賴、稚氣了一回。千帆過盡,想必他也歡欣於尋得那個「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人。他甚至對她說:「我的詩魂的滋養全得靠妳,妳得抱著我的詩魂像母親抱孩子似的,他冷了妳得給他穿,他餓了妳得餵他食──有妳的愛他就不愁餓、不怕凍,有妳的愛他就有命!」於是乎,她催生了他的靈感,她是他所有創作的源泉。
徐志摩短暫生命中的三個女人,在百年後依然為世人津津樂道。
人們說他辜負了原配張幼儀,因為不管在時人還是後世眼裡,這個女人一點兒也不差。是啊,出身名門的張幼儀,不同於當時那些遵從父母媒妁之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房小姐,人家不但性情溫婉、長相端莊,還受過新式教育,為人知書達理呢!可是在徐志摩眼裡,這格調依然不夠,甚至一味嫌棄對方是「鄉下土包子」。不過嫌棄歸嫌棄,他還是滿足了父母抱孫子的願望,只是在張幼儀生下幼子後,向她遞出了離婚協議書。
離婚後的張幼儀很快就走出陰影,先是遠赴德國學習德語,再進入裴斯泰洛齊(Pestalozzi,按: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學院攻讀幼兒教育,回國後任東吳大學的德語老師,又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甚至在上海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這個從封建舊式婚姻裡走出來的女人,變得更加新派獨立,活得風生水起,只是此時徐志摩早已作古,她卻以義女的身分繼續侍奉他的父母頤養天年。有人說這是愛情的力量吧,女強人張幼儀卻說:「因為我為他做了這麼多事情,所以你們認定我是愛他的。可是這個問題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畢竟這一生從沒對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從這裡我們也許可以看出徐志摩不愛髮妻的些許端倪──因為這是個不善風情的女人啊。
關於徐志摩的另外兩個女人,人們製造了更多話題。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徐志摩究竟更愛誰?大多數的人說,徐志摩當然最愛林徽因,畢竟他是為了她,才和張幼儀離婚;也因為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梁思成,他才會投入陸小曼的懷抱。而真相究竟如何?已隨斯人作古。不過透過他與兩位佳人的過往細節,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待每一份感情,其實都是用了心的。
在倫敦大學初識林徽因,他便很快愛上這個符合他心中所有想像的女孩子:美麗、善良、單純、浪漫、才情並茂。此時,24歲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而林徽因這個「中國第一才女」年僅16歲。面對徐志摩的瘋狂追求,這位詩才少女也動了心,然而好景不常,隨著父親林長民遊歐結束,林徽因不得不隨父親歸國,而且是不告而別。徐志摩等到離婚回國後,才發現林徽因已到美國學建築學,並與梁思成訂了婚。徐志摩的內心肯定是悲涼的,他好不容易愛上一個人,甚至不惜頂著世俗眼光和家庭壓力為她離了婚,最後他的一往情深和滿心期待,卻成了鏡花水月。儘管此後多年,他和她依然有著似有似無的感情糾葛,但她最終並未成為他夢想中的「靈魂伴侶」。
世人都說徐志摩愛上有夫之婦陸小曼,只是因為失意;可是我們讀他後來的《愛眉小札》,又不得不承認,雖然陸小曼與林徽因風格迥異,但這個同樣閃閃發光的女人,不是也符合徐志摩心中的「女神」形象嗎?
常州女子陸小曼,也許並非後世所盛傳的交際花。出身名門的她天資聰慧、勤奮好學、過目不忘,而且興趣廣泛,天文、地理、科學、戲曲無所不通,更是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再加上她美貌出眾、生性灑脫,在北京念大學時被稱為「皇后」,這樣一個奇特的女子,又怎能不讓江南才子徐志摩心動呢?
據說兩人相識於一場舞會。當時陸小曼的丈夫王賡(按:音同耕),正是徐志摩的同學,因著這層關係,王賡自然是把嬌妻引薦給了徐志摩,後者遂與陸小曼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此後,徐志摩更是經常出入王賡家,與陸小曼情投意合;再後來,就是女方為了他離婚等橋段。
總之,在1925年底,陸小曼終於和王賡離婚,轉身投入情人徐志摩的懷抱。墜入愛河的兩人不顧徐志摩家人的阻撓,並衝破來自世俗的偏見,勇敢的結合。兩人婚禮的證婚人是梁啟超,他當時的證婚詞可算得上「別具一格」──他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陸小曼,妳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妳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誤再誤,自誤誤人……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梁啟超這番聲色俱厲裡,包含著苦口婆心的成分。無論他是公然替這對新人敲響警鐘,還是暗中宣洩對徐志摩糾纏他兒媳婦林徽因多年的憤懣,總之,他終歸是對這場婚姻流露出了不滿與不屑。
新婚後的陸小曼隨徐志摩離開北京,回到徐志摩的家鄉浙江海寧硤石鎮,兩人在此度過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生活。當然,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並不全然美好,兩人性格上的差異以及徐家人對陸小曼的不待見,使得這對夫妻經常為小事爭吵不休。而陸小曼也是個骨子裡追求新異的女子,和徐志摩在一起久了,難免就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越發變得嬌慵、貪玩。例如她每天睡到午後才起床,接著洗完澡、吃完飯後,要麼作畫、寫信,要麼會客,晚上則多半跳舞、打牌、聽戲。
徐志摩憐愛嬌妻,便一味縱容著她;但陸小曼的這番行為,自然引起了徐申如(徐志摩之父)的極度不滿,進而宣布中斷對他們的經濟供給。為此,徐志摩只好當拚命三郎,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任教,工作完畢空閒時,就趕寫詩文賺取稿費,以滿足妻子的各種應酬需要。反觀陸小曼倒是無所收斂,依然我行我素,在舞場、宴會、煙榻上流連。
1930年秋天,徐志摩索性辭去了教師職務,接受胡適的邀請,轉任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教授。北上之前,他極力要求陸小曼隨他一起,卻遭到陸小曼拒絕,最後只好隻身赴北平,夫妻兩人開始了分居兩地的生活。
1931年11月17日,徐志摩風塵僕僕的從北京回到上海,想給妻子一個意外的驚喜,卻看到妻子正慵懶的躺在煙榻上吸食鴉片。兩人不可避免的大吵一架,徐志摩又一次勸陸小曼別再抽大煙(即鴉片)了,要她隨自己回北平去。陸小曼被惹怒了,順手將煙槍扔過去,砸碎了徐志摩的眼鏡,徐志摩當即拎起箱子就走──就是這場爭吵,讓陸小曼在經年後依然悔恨不已。
2天後,也就是11月19日,徐志摩從南京大明宮機場起飛趕往北京,欲參加林徽因20日下午在協和小禮堂的一場建築學報告。飛機於當日上午10點鐘抵達鄭州時,徐志摩給陸小曼寫了一封信,稱頭痛不想前往,而最後不知何故,他還是忍著身體的不適飛往北平。下午2點鐘左右,飛機失事墜毀,機上人員無一倖免。徐志摩時年36歲;據說他罹難後,人們在殘骸中找到他的遺物,竟是陸小曼的一幅山水畫長卷。由此可見,不管經歷了再多紛爭,抑或面對再多流言蜚語,他始終深愛著她。
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徹頭徹尾變了一個人──她不僅脫掉華裳,餘生以素服行世,也不再出去交際,每天都要對著徐志摩的遺像為他獻花;此外,她甚至戒鴉片並作畫,只為成為徐志摩生前曾希望她成為的樣子。
1965年4月3日,62歲的陸小曼終於走到了生命盡頭。在經歷了榮華富貴、生離死別,且受盡幾多非議和謾罵之後,她已生無可戀。臨終前,她囑咐堂侄女陸宗麟,把梁啟超為徐志摩寫的一副長聯,以及她自己的那幅山水畫長卷,交給徐志摩的表妹夫陳從周先生,另外再把《徐志摩全集》紙稿交給徐志摩的堂嫂保管。做完這些事,一代名媛便香消玉殞。
陸小曼最終也未能實現和徐志摩葬在一起的願望,她的靈前,唯有好友王亦令題的一副挽聯:「推心唯赤誠,人世常留遺惠在;出筆多高致,一生半累煙雲中。」
本文出自《若無相見,怎會相欠》任性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