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好一陣子沒見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算問起共同朋友,大家也都要把記憶倒空,像是把垃圾桶整個翻過來拍兩下那樣,才能想起上次見到她是什麼時候。「她好像還一直跟那個男的在一起?」跟她有關的話題,最後總是會扯到這裡,知情的人就會點點頭,其他人反應也像往常一樣,搖頭嘆息,接著話題又被一陣風吹走,輕巧地帶到別處去。

也不怪大家這麼少跟她聯絡,因為就連我對她最後的記憶,都停留在她為情憂愁的眼神,像是小時候情竇初開的小女生一人一本,躲在桌子下偷看的言情小說。

「我要的又不多。」她連訴苦的台詞都像女主角:「為什麼就連這麼一點卑微的心願,他都不願意成全我?」

為了避免每次都被苦情的話題吞沒,許多聚會都會「恰巧」忘記邀請她。但即使如此,旁人以客觀的眼光來看,女主角要的還真的不多:只要對方願意說愛她,願意給她一點點的承諾和安全感,她就可以像沙漠中的仙人掌一樣,靠一滴水就活很久。

「有時候我也覺得她很可憐。」有朋友忍不住想為她平反兩句:「她要的真的不過分,為什麼感情會這麼苦?難道真的有人命中註定,此生就是要來還感情債的嗎?」

我默默在思考這個問題,第一時間覺得他說的真有道理,同時為女主角感到委屈;但是仔細想想,會把「我要的不多」當作發語詞的人,其實有個「愛情盲點」,只是當事人看不見。

「我要的不多」症候群:我都給你這麼多了,你怎麼可以不給我?

會把「我要的不多」當成口頭禪的人,往往是抱著「感情交換」的角度在談戀愛。

誠然感情本來就是對等互相,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但是這個「互相」應該來自「我愛你、我願意」,而不是「因為你對我好,所以我欠你人情要還」

可是「我要的不多」症候群患者,很容易下意識地把愛情當作一筆交易,以為只要選中了一個人,拼命地對他好,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至少有資格分一點點垂憐跟關愛。對方如果不給,她也不願意認賠殺出,而是鍥而不捨地用更多罪惡感、更多情緒壓力、甚至「我是你的誰誰誰耶!」來逼對方吐出一點表現──因為只要對方被榨出一滴水,自己就能靠那一點滋潤活很久了──而她們把這稱作「我要的不多」。

為什麼一位「我要的不多」患者,會有這樣的行為呢?如果你願意,可以深入去跟她們聊聊,會發現她們心底深處,對「失去」有莫大的恐懼──如果沒有了他,就再也找不到人願意要我了。如果沒有了他,就沒有人帶我逃離原生家庭了。如果沒有了他,我就沒有對象付出,那我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因為「失去」的恐懼對他們而言,比什麼都還可怕,以至於他們會把自己變成仙人掌一樣耐旱,也致力於美化這段關係,甚至認定「我就是愛他,才會這麼痛苦還願意付出」,但其實他們心裡是不平衡的,才會到處訴苦:「我要的不多,為什麼他不願意給我?」

說到底,把「我要的不多」當口頭禪的人,盲點並不是感情,而是對人生自立的恐懼。如果能夠早點發現這一點,好好去挖掘成因、療癒這個恐懼的傷口,才能早日從「苦情」的角色裡掙脫出來,遇到一段真正對等的關係。

作者資訊∣

我是柚子甜,是作家也是心靈工作者,認為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歡迎追蹤我的臉書《柚子甜剝心事》

人性中有太多的東西,讓你誤以為是愛情>>>《有些情傷過不了,是因為你還不夠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