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蔡明亮導演在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的影像展。一共有八部《行者》系列的短片,在這棟建築裡配合環境藝術播放展出。每一部短片,如僧者的主角李康生光著腳走在世界不同城市裡,緩慢移動身軀,與他周圍的世界呈現巨大的反差。他的動作像是網路壅塞的下載,與整個地球的速度,錯開了同步的節奏。看似脫節,然而安定的運行,也自成一個規律的宇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八部短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康生與安藤政信共演的〈無無眠〉。這部短片曾獲得2015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獎,並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總以敘事節奏緩慢聞名的蔡明亮,在影片開端就以人潮雜沓的澀谷站前為場景。定格的運鏡,無台詞的劇本,對比著全世界最繁忙的十字路口,途中還穿插匆促往來的電車。明明是那麼躁動的東京,卻以如此靜緩的速度觀看,那些平常無心留意的細節,因此都一一躍出。

前陣子,去富山縣西部五箇山合掌村的路上,途經「道之站 平」旅遊資訊中心時,順道參觀了同一座設施內的「和紙工藝館」。那是一間手工製作傳統和紙的工廠,廠外附設賣場,銷售與和紙相關的工藝紀念品。和紙工廠內除了可以安排見習以外,還能參與和紙的製作課程。

我在這裡試做了一張明信片。在融化著木材的水池中,手持濾板,進行多次、多角度的紙漿過濾。然後經過幾回瀝水,再到乾燥加熱的等待,體驗到一張手工紙,從無到有的出現,原來是需要這樣的工程。

在那流程之中,我深刻感覺到的是一種「慢」的不可或缺。要製造出一張成功的手工和紙,你是急不得的。非得按部就班,不能省略或加速任何一個步驟,該幾次就得幾次,該等候就得乖乖等候。否則就會出現瑕疵,前功盡棄。

這又讓我想到日本拉麵店裡,知名的老舖時常強調手工熬煮湯頭的耗力費時。那也是一種慢的必須。該要幾個小時的慢火熬煮,日本職人多會將時間準則視為不能妥協的圭臬。倘若偷工減料了,口感就可能走味。

日本店家說起「手作」(手工製作)這名詞時,總喜歡強調那過程充滿愛的溫度。其實愛的溫度怎麼樣才能從心底傳遞到物品或食物裡呢?其中必然需要一個轉化的媒合。我想,那其實就是來自於時間裡,一種刻意放慢速度的等候。

為了成就一件事,在一個如此講究效率的匆忙社會中,刻意放緩速度,只為了讓事情變得更加完美。若非因為有愛,恐怕耐性很快就會被消磨殆盡,難以持之以恆的吧。所以我想,所謂手工職人的愛與溫度,其實就是滋生於放慢的速度。

回到《行者》短片。於是,我便能夠更加體會,那是蔡明亮對於他眼中的行者,以及行者緩步走過的空間,一種愛的凝視。看似冷調的情緒,其實充滿溫暖。那溫暖正是來自於拋棄了速度,在願意的等候中,不可或缺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