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週前家人來東京遊玩,回台的那一天,我陪他們搭車到羽田機場。在東京單軌電車(Tokyo Monorail)抵達國際航廈後,我們下車準備出站時,大姐忽然發現她掛在側背包上的票卡夾整個不見了。
票卡夾裡有Suica卡和台北捷運的通勤票,幾張會員卡,還有一張中獎的發票。
月台上找了找仍不見蹤跡,而剛才進站時才用過的,可見是掉在電車上了。大姐回想起來,某一站電車停靠時,突然有兩個大男生,在關門前才急忙衝下車。當時很用力地推擠到她,大概就是在那時候把卡夾給扯掉的。
沒票當然就出不了站。我幫大姐向站務人員解釋票卡不見了,用現金補足車資後,大姐才順利出站。
「要不要申報協尋車票呢?」單軌電車的站務人員問。
我想了想,帶著半放棄的心態回答:「大概很難找到吧。」
「因為電車只剩兩站就到終點站了,如果申報的話,現在就可以打電話請終點站的站務幫忙找一下。十分鐘後,你再來這裡,看看有沒有找到。另外,記得是搭哪一節的車廂嗎?」
「啊,不知道是幾號車廂。大概……就是在中間吧。」
搭車怎麼會記住是哪一節車廂呢?聽到站務這麼問,而我也回答得如此模糊,線索如此稀薄,我想,尋回的機率應該更低了。
「是什麼樣的票卡夾呢?」站務追問。
我看了看大姐,大姐跟我說是「紅色的」,然後偏著頭努力回想還有什麼特徵。一旁外甥女倒是記的比她媽媽還仔細,立刻補充說:「卡套上印有SALAD英文!」
帶家人去櫃檯Check-in寄完行李,十幾分鐘後,我回到剛才的車站閘門的櫃檯詢問結果。果然不出所料,站務說,沒看到有任何遺失物。
大概就是被人撿走了吧。我跟家人都這麼想。畢竟Suica裡面還有錢,隨便是誰撿走了都可以用。
站務遞給我一張紙,上面印有聯絡電話,要我後天再打電話到這裡詢問。在東京單軌電車沿線的遺失物,若有人撿到,都會集中送到這裡來。
兩天後的下午,我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打了那通電話。對方請我稍候,等了一會兒,電話被轉接到另外一處。對方回覆我,目前在失物招領處,有一件物品「非常符合」我要找的特徵,所以「很有可能」是我申報的遺失物。
不用百分之百的肯定,保持曖昧的轉圜性,沒想到這一點日本人的個性,也落實在了失物招領上啊。日本人真的很小心翼翼。但是也情有可原。畢竟,萬一去領了,發現搞錯了,根本不是我的東西,也是怪尷尬的吧。
約了時間去濱松町的窗口,站務在遞給我票夾前,為確保我不是冒充的,首先要我拿出證件,確定跟電話裡的人是同一個,接著,又跟我進行了一場猜謎遊戲。
「卡夾有什麼特徵?卡夾內有什麼?你說有兩張車片,請問分別是什麼?車票以外還有什麼?」還好我事前都跟大姐確認過了,才順利過關斬將。
票卡夾終於回到我的手上,幾天後,恰好有朋友來訪,請他帶回台北,快遞給了大姐。
「我沒寄望能找回來。真是太好了。因為這個票卡夾,對我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姐說。
大姐先前沒說的是,原來這個票卡夾是她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外甥女,用她第一份打工賺來的薪水,買來送給她的紀念禮。
難怪在跟站務敘述卡夾特徵時,外甥女這麼快就能補足資訊。
後來我才知道,如果在東京遺失東西,報案找回來的機率高達七成五,號稱全球最高。去年2017年,光是現金就撿到了37億日幣。等等,37億!到底大家是錢太多從口袋溢出來嗎?怎麼會一年有這麼多人掉錢呢?這些撿到的錢,約有73.2%都回到遺失者的手上。經過一段時間無人招領的話,撿到的人有權繼承,比例約占有13.8%。大多數日本人拾金不昧,不是自己的錢也不想拿,於是有12.9%的比例,最後都充公。
大姐失而復得的票卡夾,讓我對我所居住的這座城市,又增添了新的好感。
撿到東西不佔為己有,協尋的人也致力於物歸原主,我想,那是因為他們都是懂故事的人。失物招領處是回憶的窗口。他們知道,每一個東西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只要舉手之勞,美好的故事就能在繼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月台上找了找仍不見蹤跡,而剛才進站時才用過的,可見是掉在電車上了。大姐回想起來,某一站電車停靠時,突然有兩個大男生,在關門前才急忙衝下車。當時很用力地推擠到她,大概就是在那時候把卡夾給扯掉的。
沒票當然就出不了站。我幫大姐向站務人員解釋票卡不見了,用現金補足車資後,大姐才順利出站。
「要不要申報協尋車票呢?」單軌電車的站務人員問。
我想了想,帶著半放棄的心態回答:「大概很難找到吧。」
「因為電車只剩兩站就到終點站了,如果申報的話,現在就可以打電話請終點站的站務幫忙找一下。十分鐘後,你再來這裡,看看有沒有找到。另外,記得是搭哪一節的車廂嗎?」
「啊,不知道是幾號車廂。大概……就是在中間吧。」
搭車怎麼會記住是哪一節車廂呢?聽到站務這麼問,而我也回答得如此模糊,線索如此稀薄,我想,尋回的機率應該更低了。
「是什麼樣的票卡夾呢?」站務追問。
我看了看大姐,大姐跟我說是「紅色的」,然後偏著頭努力回想還有什麼特徵。一旁外甥女倒是記的比她媽媽還仔細,立刻補充說:「卡套上印有SALAD英文!」
帶家人去櫃檯Check-in寄完行李,十幾分鐘後,我回到剛才的車站閘門的櫃檯詢問結果。果然不出所料,站務說,沒看到有任何遺失物。
大概就是被人撿走了吧。我跟家人都這麼想。畢竟Suica裡面還有錢,隨便是誰撿走了都可以用。
站務遞給我一張紙,上面印有聯絡電話,要我後天再打電話到這裡詢問。在東京單軌電車沿線的遺失物,若有人撿到,都會集中送到這裡來。
兩天後的下午,我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打了那通電話。對方請我稍候,等了一會兒,電話被轉接到另外一處。對方回覆我,目前在失物招領處,有一件物品「非常符合」我要找的特徵,所以「很有可能」是我申報的遺失物。
不用百分之百的肯定,保持曖昧的轉圜性,沒想到這一點日本人的個性,也落實在了失物招領上啊。日本人真的很小心翼翼。但是也情有可原。畢竟,萬一去領了,發現搞錯了,根本不是我的東西,也是怪尷尬的吧。
約了時間去濱松町的窗口,站務在遞給我票夾前,為確保我不是冒充的,首先要我拿出證件,確定跟電話裡的人是同一個,接著,又跟我進行了一場猜謎遊戲。
「卡夾有什麼特徵?卡夾內有什麼?你說有兩張車片,請問分別是什麼?車票以外還有什麼?」還好我事前都跟大姐確認過了,才順利過關斬將。
票卡夾終於回到我的手上,幾天後,恰好有朋友來訪,請他帶回台北,快遞給了大姐。
「我沒寄望能找回來。真是太好了。因為這個票卡夾,對我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姐說。
大姐先前沒說的是,原來這個票卡夾是她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外甥女,用她第一份打工賺來的薪水,買來送給她的紀念禮。
難怪在跟站務敘述卡夾特徵時,外甥女這麼快就能補足資訊。
後來我才知道,如果在東京遺失東西,報案找回來的機率高達七成五,號稱全球最高。去年2017年,光是現金就撿到了37億日幣。等等,37億!到底大家是錢太多從口袋溢出來嗎?怎麼會一年有這麼多人掉錢呢?這些撿到的錢,約有73.2%都回到遺失者的手上。經過一段時間無人招領的話,撿到的人有權繼承,比例約占有13.8%。大多數日本人拾金不昧,不是自己的錢也不想拿,於是有12.9%的比例,最後都充公。
大姐失而復得的票卡夾,讓我對我所居住的這座城市,又增添了新的好感。
撿到東西不佔為己有,協尋的人也致力於物歸原主,我想,那是因為他們都是懂故事的人。失物招領處是回憶的窗口。他們知道,每一個東西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只要舉手之勞,美好的故事就能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