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薇 圖/Shutterstock
當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學生時,每次在學校受了委屈,我爸爸都會讓我反省自己,因為那肯定是我的問題。這是一種粗暴的、習慣用經驗學來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反省來反省去,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我在一個還算不錯的高中,見識了很多毫無遮掩的惡意和無意識孤立,我曾經一度以為孤獨是件絕對可怕的事,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獲得同齡的朋友,我也不惜削足適履,不惜割象鼻裝豬。
這種狀況和想法一度讓我很自卑。因為一個人在人群之中被孤立是件很可怕的事,要對抗孤獨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而人的自信,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之中一點點地被摧毀。以至於我對誰都是唯唯諾諾,把自己的無底限轉換成偉大和寬容的想像,這種行事思維直接導致了我在愛情之中的不停付出,最終將自己弄得遍體鱗傷。這是因為,我在這種不停付出、不停討好的精神自戀之中感動了自己,卻無法用這種付出去撼動別人的本質。
直到我有一天在網路上看見越來越多人質疑這種自省法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時,我才知道,那些讓我自省的事情,未必是我錯了。
當我們努力想要融入人群,就只能放棄很多自我的智慧。事實上,群體的弊端很多,但是對個人來說,最大的弊端就是總給我們帶來麻煩。一個人若是能學會自處,最大的好處就是他不用和別人相處,避免了很多他人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我高中時的一個同學,她在高二上了一段時間的課之後插班到我們這個還算不錯的班,或許她動用了一些家庭關係,但是就追求更好的學習環境來說,她本身是沒有錯的。因為插班這件事,她幾乎被全班女同學孤立了,當然,是有一個帶頭人。這個帶頭孤立她的人,學習不怎樣,氣勢倒是很強大,於是一群烏合之眾,或是迫於她的威懾,或是顯示自己的清高,也無意識地這麼做著。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早上,這個插班的女生路過我的宿舍,和我說了幾句話,下課時,我就被那個帶頭的質問為何要與插班生那樣噁心的人搭腔。我自始至終都不明白,這個插班生到底哪裡得罪了她,或是有什麼錯誤讓大家無法接受。學校的殘酷往往比成人的世界更甚,因為學生表達傷害的方法是如此直接。
另有一件事,是我讀大學時,遇到的一個愛學習的女孩。她從大一開始就堅持不懈地自習,最初旁人也是不解,尤其是那些無法約束自己、像她那樣痛下決心的人。她們不只一次製造「書呆子」、「大學不需要刻苦」這樣的言論,並以此來孤立她,顯示著她與眾人的不同,可是她終究不為所動,四年如一日地堅持著自己的選擇。漸漸地,眾人習慣了這種姿態,她的刻苦學習就不再顯得那麼突兀了。但是將來誰會活得更好,答案顯然不言而喻。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但是這個朋友對我們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這個朋友到底有多必要,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孔子云:「無友不如己者。」即是人盡量不要交品德不如自己的朋友,儘管我們的社會性會讓我們避免過分孤獨,但是除了親情無法選擇之外,友情、愛情我們都有分辨和選擇的餘地。
但是我不認為一個宿舍隨機分配的四個人值得我不停地削弱自己去討好她們。因為這樣的隨機性,我和她們成為朋友的概率當然也很低。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有時候是沒有來由的。當然,我所說的朋友是心靈交流、能相互體諒的朋友。我在學生時代也有過很多好朋友,我們現在都已經是孩子的母親了,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她們沒有一個人來自我住的那個宿舍。
真正的友情,往往在兩個高貴的心靈之間產生,所謂知音少,就因為打著燈籠也難找。女性之間那種一起逛街、一起購物,甚至一起上廁所的友誼,我並不羡慕,這樣的熱鬧我也不需要,因為這種友誼,可以在任意兩個人之間完成,只要她們的關係還過得去就行。即使面和心不和,在逛街時也能達成某種一致,而傳道授業解惑呢?教學相長呢?那種真正讓人心靈舒適的感覺真的是半分也沒有。為了所謂的「友誼」甚至連生理機能都同步—譬如上廁所這種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多麼可怕的事。
商鞅在變法的時候,曾經建議秦孝公要實現人民統一的「農戰」目標,那種與眾不同的、出色的思維是不允許擁有的。當然,商鞅變法之後製造出來的那輛「暴秦」的超級戰車的各種弊端,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因為歷史早已證明了它。
人的天性之中有需要獨處的部分,有需要自我強大獨自去完善的部分。從我們和母體分離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們這樣的命運。如果我在學生時代就能明白孤單的可貴,我會更坦然地享受這種孤單,更明白自己真正追逐的是什麼。當我意識到我想法上的錯誤時,我立刻轉變了思維,不再把付出和討好當成偉大,不再忽略自己的感覺,這個轉變使我收穫了一段看起來還不錯的婚姻。至少在之前那些感情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再重複出現。
一個我喜歡的心理學老師說過:「女人們總在說,他對我很好,從來沒有人對我這樣好。但是,一個男人真正對妳的好,是在於他首先把妳當成了一個獨立個體來尊重,尊重妳的思維、妳的意識、妳獨立的個性,哪怕有些部分他並不贊同。」要做到這些是需要勇氣的,因為一個無法像他人那樣努力的懶人,總是希望把別人變得跟他一樣,妄圖用自己的平庸去同化他人。
不久前我一個朋友和我抱怨說,因為她看書的事,總是被同村的其他人恥笑。一個人連追逐知識也會被人恥笑,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其實,我回到我現在居住的這個農村的時候,我也曾經遭遇過同樣的事,他們不明白一個女人在做了家庭主婦之後為何還要花好幾千塊錢買書看,一個家庭婦女必須以男權社會的價值觀為價值觀,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家庭和兒女,當然,賺得的收入也理所當然地應該奉獻給家庭和兒女。可若是你一直堅持這樣做—比如堅持看書這個好習慣,他們最終也一定會習慣,「因為你就是這樣的人」這思維總有一天也會被他們所接受,你做的事在他人眼中也不再顯得突兀了。
我理解世人的孤獨,因為那是個體的差異性。這種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和我們形形色色的指紋一樣,我們誰也無法擺脫這樣的孤獨。兩個意識再一致的人,也會有不統一的時刻。我不瞭解一個渴望傾訴的人,在說出他很孤獨時遭遇了什麼,所以我不可能盲目粗暴地去判斷他的對錯,因為我曾親眼見識過群眾到底有多殘酷,就如我那個插班的高中同學一樣,如果她在眾人的眼中帶有原罪,那麼不論她怎麼反省怎麼做,眾人高傲的道德標準中,也不會覺得她是對的。我不會像很多武斷的老師一樣讓人反省自己的問題,這是最主觀最粗暴最簡單的解決問題辦法,是精神自戀者的道德指責,而不是一個有感情的人所應當持有的理解和善意。
我很慶幸地看到,我那個高中插班女同學在進了大學之後,完全擺脫了插班的煩惱,她活得開心恣意,她現在的工作也做得不錯。我看過她的照片,和同事們圍在一起,笑得很開心。
本文出自《你不必討好這個世界,只需做更好的自己》春光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學生時,每次在學校受了委屈,我爸爸都會讓我反省自己,因為那肯定是我的問題。這是一種粗暴的、習慣用經驗學來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反省來反省去,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我在一個還算不錯的高中,見識了很多毫無遮掩的惡意和無意識孤立,我曾經一度以為孤獨是件絕對可怕的事,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獲得同齡的朋友,我也不惜削足適履,不惜割象鼻裝豬。
這種狀況和想法一度讓我很自卑。因為一個人在人群之中被孤立是件很可怕的事,要對抗孤獨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而人的自信,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之中一點點地被摧毀。以至於我對誰都是唯唯諾諾,把自己的無底限轉換成偉大和寬容的想像,這種行事思維直接導致了我在愛情之中的不停付出,最終將自己弄得遍體鱗傷。這是因為,我在這種不停付出、不停討好的精神自戀之中感動了自己,卻無法用這種付出去撼動別人的本質。
直到我有一天在網路上看見越來越多人質疑這種自省法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時,我才知道,那些讓我自省的事情,未必是我錯了。
當我們努力想要融入人群,就只能放棄很多自我的智慧。事實上,群體的弊端很多,但是對個人來說,最大的弊端就是總給我們帶來麻煩。一個人若是能學會自處,最大的好處就是他不用和別人相處,避免了很多他人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我高中時的一個同學,她在高二上了一段時間的課之後插班到我們這個還算不錯的班,或許她動用了一些家庭關係,但是就追求更好的學習環境來說,她本身是沒有錯的。因為插班這件事,她幾乎被全班女同學孤立了,當然,是有一個帶頭人。這個帶頭孤立她的人,學習不怎樣,氣勢倒是很強大,於是一群烏合之眾,或是迫於她的威懾,或是顯示自己的清高,也無意識地這麼做著。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早上,這個插班的女生路過我的宿舍,和我說了幾句話,下課時,我就被那個帶頭的質問為何要與插班生那樣噁心的人搭腔。我自始至終都不明白,這個插班生到底哪裡得罪了她,或是有什麼錯誤讓大家無法接受。學校的殘酷往往比成人的世界更甚,因為學生表達傷害的方法是如此直接。
另有一件事,是我讀大學時,遇到的一個愛學習的女孩。她從大一開始就堅持不懈地自習,最初旁人也是不解,尤其是那些無法約束自己、像她那樣痛下決心的人。她們不只一次製造「書呆子」、「大學不需要刻苦」這樣的言論,並以此來孤立她,顯示著她與眾人的不同,可是她終究不為所動,四年如一日地堅持著自己的選擇。漸漸地,眾人習慣了這種姿態,她的刻苦學習就不再顯得那麼突兀了。但是將來誰會活得更好,答案顯然不言而喻。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但是這個朋友對我們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這個朋友到底有多必要,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孔子云:「無友不如己者。」即是人盡量不要交品德不如自己的朋友,儘管我們的社會性會讓我們避免過分孤獨,但是除了親情無法選擇之外,友情、愛情我們都有分辨和選擇的餘地。
但是我不認為一個宿舍隨機分配的四個人值得我不停地削弱自己去討好她們。因為這樣的隨機性,我和她們成為朋友的概率當然也很低。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有時候是沒有來由的。當然,我所說的朋友是心靈交流、能相互體諒的朋友。我在學生時代也有過很多好朋友,我們現在都已經是孩子的母親了,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她們沒有一個人來自我住的那個宿舍。
真正的友情,往往在兩個高貴的心靈之間產生,所謂知音少,就因為打著燈籠也難找。女性之間那種一起逛街、一起購物,甚至一起上廁所的友誼,我並不羡慕,這樣的熱鬧我也不需要,因為這種友誼,可以在任意兩個人之間完成,只要她們的關係還過得去就行。即使面和心不和,在逛街時也能達成某種一致,而傳道授業解惑呢?教學相長呢?那種真正讓人心靈舒適的感覺真的是半分也沒有。為了所謂的「友誼」甚至連生理機能都同步—譬如上廁所這種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多麼可怕的事。
商鞅在變法的時候,曾經建議秦孝公要實現人民統一的「農戰」目標,那種與眾不同的、出色的思維是不允許擁有的。當然,商鞅變法之後製造出來的那輛「暴秦」的超級戰車的各種弊端,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因為歷史早已證明了它。
人的天性之中有需要獨處的部分,有需要自我強大獨自去完善的部分。從我們和母體分離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們這樣的命運。如果我在學生時代就能明白孤單的可貴,我會更坦然地享受這種孤單,更明白自己真正追逐的是什麼。當我意識到我想法上的錯誤時,我立刻轉變了思維,不再把付出和討好當成偉大,不再忽略自己的感覺,這個轉變使我收穫了一段看起來還不錯的婚姻。至少在之前那些感情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再重複出現。
一個我喜歡的心理學老師說過:「女人們總在說,他對我很好,從來沒有人對我這樣好。但是,一個男人真正對妳的好,是在於他首先把妳當成了一個獨立個體來尊重,尊重妳的思維、妳的意識、妳獨立的個性,哪怕有些部分他並不贊同。」要做到這些是需要勇氣的,因為一個無法像他人那樣努力的懶人,總是希望把別人變得跟他一樣,妄圖用自己的平庸去同化他人。
不久前我一個朋友和我抱怨說,因為她看書的事,總是被同村的其他人恥笑。一個人連追逐知識也會被人恥笑,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其實,我回到我現在居住的這個農村的時候,我也曾經遭遇過同樣的事,他們不明白一個女人在做了家庭主婦之後為何還要花好幾千塊錢買書看,一個家庭婦女必須以男權社會的價值觀為價值觀,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家庭和兒女,當然,賺得的收入也理所當然地應該奉獻給家庭和兒女。可若是你一直堅持這樣做—比如堅持看書這個好習慣,他們最終也一定會習慣,「因為你就是這樣的人」這思維總有一天也會被他們所接受,你做的事在他人眼中也不再顯得突兀了。
我理解世人的孤獨,因為那是個體的差異性。這種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和我們形形色色的指紋一樣,我們誰也無法擺脫這樣的孤獨。兩個意識再一致的人,也會有不統一的時刻。我不瞭解一個渴望傾訴的人,在說出他很孤獨時遭遇了什麼,所以我不可能盲目粗暴地去判斷他的對錯,因為我曾親眼見識過群眾到底有多殘酷,就如我那個插班的高中同學一樣,如果她在眾人的眼中帶有原罪,那麼不論她怎麼反省怎麼做,眾人高傲的道德標準中,也不會覺得她是對的。我不會像很多武斷的老師一樣讓人反省自己的問題,這是最主觀最粗暴最簡單的解決問題辦法,是精神自戀者的道德指責,而不是一個有感情的人所應當持有的理解和善意。
我很慶幸地看到,我那個高中插班女同學在進了大學之後,完全擺脫了插班的煩惱,她活得開心恣意,她現在的工作也做得不錯。我看過她的照片,和同事們圍在一起,笑得很開心。
本文出自《你不必討好這個世界,只需做更好的自己》春光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