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樺中醫診所中醫師林育誠近日收治一名8歲女童,因天氣悶熱狂吃冰品消暑,甚至以冰品取代三餐,導致濕疹大爆發。不過女童本身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再加上醫師診斷為虛寒體質,吃冰寒上加寒,不利於排濕,才造成全身冒疹搔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表示,冰品屬於「寒濕之物」,使代謝機能下降,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吃冰,必須有技巧的吃,才能消暑又健康。
選對時機、種類,吃冰沒那麼十惡不赦
陳朝宗說明,體質屬於實熱的人,吃點冰品反而可以「以洩為補」。實熱體質的人由於身體健壯、火氣旺盛,冰可以降低過旺的陽氣,以涼補甚至寒補的方式達到陰陽平衡。
不過,實熱體質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從中醫觀點,冰品屬於「寒濕之物」,寒會傷氣,影響體內五臟六腑運行,使代謝機能下降,如果真的很想吃冰,你可以遵循這6大招。
1.中午是吃冰最佳時機
「真的要吃冰,就選陽氣最盛的時刻!」所有受訪的中醫師都毫不遲疑地說。
中午時段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也是人體陽氣最旺、比較容易中暑的時間,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
2.飯後一小時才吃冰
清涼的冰品一下肚,首當其衝的就是消化系統,所以空腹時不宜吃冰,也不適合邊吃飯邊喝著冰飲料,應該在吃飽飯之後,至少相隔一小時再吃冰,避免短時間內一冷一熱刺激腸胃。
3.細細品嚐、慢慢吞
如同吃飯要細嚼慢嚥,才能幫助消化,吃冰當然也不能狼吞虎嚥。冰品入口後,可以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溶化、接近體溫再慢慢吞下,以免太刺激咽喉、呼吸道。
4.先吃配料再吃冰
在冰品種類的選擇上,可以盡量選擇吃有配料的,然後先吃配料再吃冰,可以讓冰融化一些,也能讓身體循序漸進的適應冰品的溫度。
5.天然、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較健康
依照體質選擇冰品也是很好的方式。陳朝宗醫師說,一般或是偏虛寒體質的人,可以選熱性、平性、糖分與澱粉比較高的食材製成的冰,例如:桂圓、紅豆、綠豆、芋頭……等;體質比較熱的人,則可以選擇水果類的冰或是愛玉、仙草等。
6.注意熱量,適量吃冰
吃冰消暑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吃的份量,才不會因為吃太多冰,讓身體也跟著胖了一圈。
掩藏在冰品清涼甜美外觀之下的,其實是驚人的高熱量。品峰中醫診所醫師余雅雯說,曾有女性患者在夏天吃冰減肥,把冰當正餐吃,結果反而愈減愈肥,就是因為冰品不僅熱量高,更影響身體代謝。因此,雖然不是完全不能吃冰,但是的確必須適量。
(原文)
【延伸閱讀】
換季抗過敏!揮別「腫、癢」全攻略
3大招,不讓濕疹作怪
如何避免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中醫師聯手推薦5大解暑涼飲
體內除濕有方法/圖解中暑與「暑中挾濕」的分別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朝宗說明,體質屬於實熱的人,吃點冰品反而可以「以洩為補」。實熱體質的人由於身體健壯、火氣旺盛,冰可以降低過旺的陽氣,以涼補甚至寒補的方式達到陰陽平衡。
不過,實熱體質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從中醫觀點,冰品屬於「寒濕之物」,寒會傷氣,影響體內五臟六腑運行,使代謝機能下降,如果真的很想吃冰,你可以遵循這6大招。
1.中午是吃冰最佳時機
「真的要吃冰,就選陽氣最盛的時刻!」所有受訪的中醫師都毫不遲疑地說。
中午時段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也是人體陽氣最旺、比較容易中暑的時間,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
2.飯後一小時才吃冰
清涼的冰品一下肚,首當其衝的就是消化系統,所以空腹時不宜吃冰,也不適合邊吃飯邊喝著冰飲料,應該在吃飽飯之後,至少相隔一小時再吃冰,避免短時間內一冷一熱刺激腸胃。
3.細細品嚐、慢慢吞
如同吃飯要細嚼慢嚥,才能幫助消化,吃冰當然也不能狼吞虎嚥。冰品入口後,可以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溶化、接近體溫再慢慢吞下,以免太刺激咽喉、呼吸道。
4.先吃配料再吃冰
在冰品種類的選擇上,可以盡量選擇吃有配料的,然後先吃配料再吃冰,可以讓冰融化一些,也能讓身體循序漸進的適應冰品的溫度。
5.天然、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較健康
依照體質選擇冰品也是很好的方式。陳朝宗醫師說,一般或是偏虛寒體質的人,可以選熱性、平性、糖分與澱粉比較高的食材製成的冰,例如:桂圓、紅豆、綠豆、芋頭……等;體質比較熱的人,則可以選擇水果類的冰或是愛玉、仙草等。
6.注意熱量,適量吃冰
吃冰消暑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吃的份量,才不會因為吃太多冰,讓身體也跟著胖了一圈。
掩藏在冰品清涼甜美外觀之下的,其實是驚人的高熱量。品峰中醫診所醫師余雅雯說,曾有女性患者在夏天吃冰減肥,把冰當正餐吃,結果反而愈減愈肥,就是因為冰品不僅熱量高,更影響身體代謝。因此,雖然不是完全不能吃冰,但是的確必須適量。
(原文)
【延伸閱讀】
換季抗過敏!揮別「腫、癢」全攻略
3大招,不讓濕疹作怪
如何避免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中醫師聯手推薦5大解暑涼飲
體內除濕有方法/圖解中暑與「暑中挾濕」的分別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