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iya
女同胞們要牢記《大話西遊》中唐僧的教誨:妳想要哇?妳要是想要的話,妳就說話嘛,妳不說,我怎麼知道妳想要呢。雖然妳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妳還是要跟我說妳想要的。
某天黃昏,我剛做完牙科手術,從醫院回到家,麻藥的藥效已退,陣陣疼痛襲來,再加上出門奔波一天,整個人疲憊不堪。回到家,男友既沒燒水,也沒做飯,他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今晚我們吃什麼?」,看他的表情,似乎在等著我給他買菜做飯。當時我的想法是:他怎麼這麼不理解我、這麼不關心我,還指望我給他做飯。更要命的是,身為文藝青年的我,開始腦補一個電影畫面:《春光乍泄》中何寶榮推醒高燒不退的黎耀輝,對他說:「起來做飯啦,我兩天沒有吃飯了,好餓。」於是,黎耀輝掙扎著起來,裹著毯子在燈光昏暗的廚房裡給他做飯。這個畫面真有說不出的悲涼。電影裡,張國榮飾演的何寶榮雖然涼薄,但人家好歹還是一個帥哥,再對照現實中我的這位男友……唉,當時真是萬念俱灰,心碎、絕望等詞彙都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覺得眼前這個男人不能要了、這日子沒法過了。
我愈想愈傷心,淚水漣漣,我那傻男友站在邊上,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又急又惱。我開始細細跟他訴說自己做為女人的這些心事:我期待回到家裡,你已經做好飯菜等著我;我希望回家的時候,你能對我噓寒問暖,關心我的病痛。如果你愛我,你就會這樣做,可是你沒有,這讓我感覺你一點都不愛我,只知道讓我為你付出……男友在一旁聽了我的話,又好笑又委屈地說:「可是妳的這些想法都沒有說,妳不說我怎麼能知道呢?」然後他開始撒嬌賣萌。「哎呀,人家戀愛經驗太少,妳就見諒啦,以後我一定好好學習!」緊接著,他又拍胸脯說,「我這就給妳做飯去,妳說妳想吃什麼,我都給妳做!」我這才破涕為笑,心中所想也由「這日子沒法過了」變成「這日子又充滿希望了」。
當時,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進行了很多溝通,我期待一回到家就已經有熱飯熱菜等著我,但我並未告訴男友,他也完全沒猜到我有這樣的心思。他問我「今晚我們吃什麼」,並不是想讓我做飯,而是通過我的回答,他才能夠決定買什麼菜。之前在電話裡,他已經關心過我做牙科手術的事(因為矯正牙齒,已經看了快一年的牙醫)。另外,那天回家的時間比我們平時吃晚飯的時間早,他以為等我回來再做飯更好。總之,就是無數的「我以為」和「他以為」交織在一起,導致資訊解讀錯誤,彼此產生誤會,使我傷心,讓他委屈。
這看來似乎是件小事,卻讓我對自己的認識、對兩性關係的理解又深了許多。我想起身邊的女朋友們經常向我抱怨她們的另一半。
「如果他愛我,他就不應該走在街上看其他漂亮的女人。」
「如果他愛我,他就會知道情人節要送什麼禮物給我。」
「如果他愛我,不用我說,他就能理解我的心情,就會來我的身邊安慰我。」
「如果他愛我,都不用我開口,他就能知道我想要什麼,他就能滿足我的需要。」
天哪,全部都是「如果他愛我,他就會為了我如何」的想法,而且每一個都振振有詞,一副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模樣。我們這些女人都把男人當成什麼了,神嗎?
我想起小時候對父親的那份「如果他愛我」。那時我才十二、三歲,特別希望父親給我買書,特別想讓他送我一個書架,但我從未開口提出自己的想法。我常常在他面前拿著一本借來的書,邊看邊說「這是借來的書,要趕緊看完還掉」,或者說「我的書沒地方放了」。我總是這麼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從不敢大聲又直接地說出真正想要的東西。父親始終沒有明白我那隱晦婉轉的話語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所以一直沒有給我買書和書架。「如果他愛我,他就會為我買書和書架,可是他沒有這麼做,是不是他沒有那麼愛我?」帶著這份對父愛的懷疑和由此帶來的失落感,我後來再也沒有提買書和書架的事。
十幾年過去了,我和父親提起此事,他完全不知道原來我還有讓他買書和書架的願望。想想我真是傻,那時父親天天工作到天黑才回家,要養家,要供兩個孩子上學,而且我還常常因為感冒發燒,需要他在醫院照顧我,哪裡有時間和心情與我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遊戲。更氣人的是,至今我還在玩這個遊戲,怎麼沒有一點長進?!
有個男性朋友請了位幫忙做飯的阿姨,有件事讓這位阿姨感到非常委屈,每隔幾天都要和我朋友念叨一遍:二十年來,她老公從來沒在早上起床為她做過一次早飯。朋友問:「妳向他提過這個要求嗎?」她答:「這還用說嗎?如果他心裡有我,根本不需要我說。」
又是一個「假如他愛我,就應該不用我說也知道我需要」的例子。
「假如他愛我,就會為了我如何」,很多女性在婚戀中吃盡苦頭,就是因為抱著這種心態。她們為何會認為假如對方愛自己,就會對自己的心意明察秋毫呢?她們為何對另一半有如此不切實際的期待和要求呢?愛你的人並非你肚中的蛔蟲,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怎能知道你所有的需求,怎能理解你所有的需要,而且還是在你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情況下?!
更有趣的是,如果你建議女人開口向自己的男人提要求,她會說:「如果他真的愛我、真的在乎我,就應該知道我需要什麼,還要我說嗎?還需要我開口嗎?」更弔詭的是,當男人傾聽了她的表達,按照其需要滿足她時,她又開始作天作地,「要來的,有意思嗎?為什麼我開口要你才能給,看來你心裡還是沒有我!你根本就不愛我!」
很多女性在親密關係中,總會對對方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待,以為自己什麼都不說,對方就能完全明白自己、理解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如果你這樣想,那你不是把對方當作人,而是把對方當成神,因為只有神才知道你所有的需要,而且這世上哪有那麼多應該的事情呢?如果你繼續抱著這樣的認知,在現實的婚戀中,你們的關係往往要觸礁沉船。無數癡男怨女正是因為糾結於「如果他愛我,他就該如何」,然後對方沒有做到,最終分道揚鑣。
為什麼這麼多女性會對男人有如此不切實際的期待和要求?為什麼這麼多女性要求自己的男人像後宮戲中俯首帖耳的貼身小丫鬟般細緻和體貼?是因為美國的浪漫愛情電影看多了?或受了韓國又長又煽情的愛情劇影響?還是因為亦舒和瓊瑤愛情小說的薰陶?實在不得而知。為什麼女人不向另一半直接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是不願意,還是不敢?是因為女性內在愛的匱乏和自卑心理,還是因為她們習慣了壓抑和委曲求全、習慣了被動等待而不是主動爭取和解決問題?我想,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自己去品一品,去更多地認識和理解自己。
吳淡如在《嫁給誰都幸福》一書中,講了女人絲琴的故事。當護士的碧荷在醫院裡遇到獨自來看病的初中同學絲琴,原來絲琴得了癌症,在醫院做化療。化療很痛苦,很少人是自己一個人來。
「怎麼沒有人陪妳來?」
「唉,因為我沒有告訴任何人。」
「啊?」
「孩子才念小學,我不想讓他們知道。小孩曾經問我:『媽媽妳怎麼愈來愈瘦?』我還騙她我在減肥。」
碧荷問:「妳先生呢?」
「我沒讓他知道。」
「什麼?」碧荷很震驚。
「我們的關係已經很冷淡了,讓他知道未必好。」絲琴說。
「離婚了嗎?」
「沒有啦!」絲琴慘然一笑,「不過也差不多了。」
「為什麼不說?」碧荷有點生氣,「告訴他,叫他來照顧妳呀!如果老婆得了癌症,他都不願照顧,這樣的男人要他做什麼?」
「我不敢說……我就是怕說了,他也覺得無所謂。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的心裡更受傷,不如不說……」
吳淡如在這個故事後面如是評論,「什麼都不說,也不為自己伸張正義,誰知道她的苦?一味忍辱負重,常會造成身邊的人厚顏無知!難道要一路忍到與世長辭?」
「女人不要什麼都不要求,適度要求可以增加男人的生活功能。有的男人真的遲鈍(包括妳的父親、老公、兒子……),不要求,他們真的不會感覺到妳在求助。」
很多女人怪男人不懂自己、不理解自己,其中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女人沒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男人,或者她告訴了對方卻沒有說清楚。明確直接地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其實更能讓男人理解妳、滿足妳。妳要對方怎麼對待妳,妳可以教他,明確直接地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告訴他妳喜歡什麼樣的相處方式,遠比讓他來猜妳的心思和意念,來得更加簡單高效。
表達時記得掌握具體化原則。與其抱怨「你不懂得關心我,都不幫我做家事」,還不如直接給指示,「幫我把碗洗了,幫我把垃圾倒了」。當對方這麼做時,妳再給他一個吻或稱讚一下,進行行為強化,保證效果好上天!
表達時注重將對方的行為與帶給妳的感受相連,會讓男人更好地理解妳,明白怎麼回應妳。比如當妳說「如果你開車送我回家,會讓我感覺你關心我,我喜歡你這麼做」,就會比妳說「你這人不會關心別人,只顧自己,你心裡到底愛不愛我」,更能讓男人清楚要怎麼做。針對行為和感受的表達方式,比評價他這個人來得更準確和有效,男人更願意為此行動和改變。
心理諮詢師曾奇峰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個成熟的女人說,我用了婚姻中的十五年時間,終於知道了,男人是不具備了解女人能力的動物,如果我不說,他就不會知道,也不會做,所以,我現在要什麼,就直接、清楚、具體地告訴他,結果是他可以做得讓我很滿意。這雖然少了一些猜測的神祕與浪漫,但增加了很多理解與和諧。」所以,女同胞們要牢記《大話西遊》中唐僧的教誨:妳想要哇?妳要是想要的話,妳就說話嘛,妳不說,我怎麼知道妳想要呢。雖然妳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妳還是要跟我說妳想要的。
為什麼在婚戀中積極溝通,直接和坦誠地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想法和心意如此重要?一切都是為了彼此理解、為了心靈的靠近、為了關係中的兩個人都更快樂和幸福。人與人相互理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每個人的認知、價值觀、思維方式、看問題的視角、所受的教育、成長背景、地域文化等都不同,異性戀還要再加上性別的差異,就像日本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河合隼雄說的那樣:理解別人是豁出性命的工作。人與人之間不理解是必然的,理解是偶然的、相對的,而且需要彼此共同付出努力。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積極溝通,懂得換位思考,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學習如何讓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時學習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他人。戀愛中的雙方彼此理解,兩顆心才會靠近和融合,這段關係才能變成各自的滋養,而非負累。
假如當你表達了自己真實的需要,對方仍然不行動起來滿足你,或者他知道後,沒有辦法和能力滿足你,別忘了你還有自己呢!等著別人愛你,不如你先來愛自己。想一想,你會如何愛自己?
本文出自《終於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高寶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某天黃昏,我剛做完牙科手術,從醫院回到家,麻藥的藥效已退,陣陣疼痛襲來,再加上出門奔波一天,整個人疲憊不堪。回到家,男友既沒燒水,也沒做飯,他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今晚我們吃什麼?」,看他的表情,似乎在等著我給他買菜做飯。當時我的想法是:他怎麼這麼不理解我、這麼不關心我,還指望我給他做飯。更要命的是,身為文藝青年的我,開始腦補一個電影畫面:《春光乍泄》中何寶榮推醒高燒不退的黎耀輝,對他說:「起來做飯啦,我兩天沒有吃飯了,好餓。」於是,黎耀輝掙扎著起來,裹著毯子在燈光昏暗的廚房裡給他做飯。這個畫面真有說不出的悲涼。電影裡,張國榮飾演的何寶榮雖然涼薄,但人家好歹還是一個帥哥,再對照現實中我的這位男友……唉,當時真是萬念俱灰,心碎、絕望等詞彙都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覺得眼前這個男人不能要了、這日子沒法過了。
我愈想愈傷心,淚水漣漣,我那傻男友站在邊上,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又急又惱。我開始細細跟他訴說自己做為女人的這些心事:我期待回到家裡,你已經做好飯菜等著我;我希望回家的時候,你能對我噓寒問暖,關心我的病痛。如果你愛我,你就會這樣做,可是你沒有,這讓我感覺你一點都不愛我,只知道讓我為你付出……男友在一旁聽了我的話,又好笑又委屈地說:「可是妳的這些想法都沒有說,妳不說我怎麼能知道呢?」然後他開始撒嬌賣萌。「哎呀,人家戀愛經驗太少,妳就見諒啦,以後我一定好好學習!」緊接著,他又拍胸脯說,「我這就給妳做飯去,妳說妳想吃什麼,我都給妳做!」我這才破涕為笑,心中所想也由「這日子沒法過了」變成「這日子又充滿希望了」。
當時,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進行了很多溝通,我期待一回到家就已經有熱飯熱菜等著我,但我並未告訴男友,他也完全沒猜到我有這樣的心思。他問我「今晚我們吃什麼」,並不是想讓我做飯,而是通過我的回答,他才能夠決定買什麼菜。之前在電話裡,他已經關心過我做牙科手術的事(因為矯正牙齒,已經看了快一年的牙醫)。另外,那天回家的時間比我們平時吃晚飯的時間早,他以為等我回來再做飯更好。總之,就是無數的「我以為」和「他以為」交織在一起,導致資訊解讀錯誤,彼此產生誤會,使我傷心,讓他委屈。
這看來似乎是件小事,卻讓我對自己的認識、對兩性關係的理解又深了許多。我想起身邊的女朋友們經常向我抱怨她們的另一半。
「如果他愛我,他就不應該走在街上看其他漂亮的女人。」
「如果他愛我,他就會知道情人節要送什麼禮物給我。」
「如果他愛我,不用我說,他就能理解我的心情,就會來我的身邊安慰我。」
「如果他愛我,都不用我開口,他就能知道我想要什麼,他就能滿足我的需要。」
天哪,全部都是「如果他愛我,他就會為了我如何」的想法,而且每一個都振振有詞,一副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模樣。我們這些女人都把男人當成什麼了,神嗎?
我想起小時候對父親的那份「如果他愛我」。那時我才十二、三歲,特別希望父親給我買書,特別想讓他送我一個書架,但我從未開口提出自己的想法。我常常在他面前拿著一本借來的書,邊看邊說「這是借來的書,要趕緊看完還掉」,或者說「我的書沒地方放了」。我總是這麼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從不敢大聲又直接地說出真正想要的東西。父親始終沒有明白我那隱晦婉轉的話語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所以一直沒有給我買書和書架。「如果他愛我,他就會為我買書和書架,可是他沒有這麼做,是不是他沒有那麼愛我?」帶著這份對父愛的懷疑和由此帶來的失落感,我後來再也沒有提買書和書架的事。
十幾年過去了,我和父親提起此事,他完全不知道原來我還有讓他買書和書架的願望。想想我真是傻,那時父親天天工作到天黑才回家,要養家,要供兩個孩子上學,而且我還常常因為感冒發燒,需要他在醫院照顧我,哪裡有時間和心情與我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遊戲。更氣人的是,至今我還在玩這個遊戲,怎麼沒有一點長進?!
有個男性朋友請了位幫忙做飯的阿姨,有件事讓這位阿姨感到非常委屈,每隔幾天都要和我朋友念叨一遍:二十年來,她老公從來沒在早上起床為她做過一次早飯。朋友問:「妳向他提過這個要求嗎?」她答:「這還用說嗎?如果他心裡有我,根本不需要我說。」
又是一個「假如他愛我,就應該不用我說也知道我需要」的例子。
「假如他愛我,就會為了我如何」,很多女性在婚戀中吃盡苦頭,就是因為抱著這種心態。她們為何會認為假如對方愛自己,就會對自己的心意明察秋毫呢?她們為何對另一半有如此不切實際的期待和要求呢?愛你的人並非你肚中的蛔蟲,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怎能知道你所有的需求,怎能理解你所有的需要,而且還是在你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情況下?!
更有趣的是,如果你建議女人開口向自己的男人提要求,她會說:「如果他真的愛我、真的在乎我,就應該知道我需要什麼,還要我說嗎?還需要我開口嗎?」更弔詭的是,當男人傾聽了她的表達,按照其需要滿足她時,她又開始作天作地,「要來的,有意思嗎?為什麼我開口要你才能給,看來你心裡還是沒有我!你根本就不愛我!」
很多女性在親密關係中,總會對對方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待,以為自己什麼都不說,對方就能完全明白自己、理解自己,心有靈犀一點通。如果你這樣想,那你不是把對方當作人,而是把對方當成神,因為只有神才知道你所有的需要,而且這世上哪有那麼多應該的事情呢?如果你繼續抱著這樣的認知,在現實的婚戀中,你們的關係往往要觸礁沉船。無數癡男怨女正是因為糾結於「如果他愛我,他就該如何」,然後對方沒有做到,最終分道揚鑣。
為什麼這麼多女性會對男人有如此不切實際的期待和要求?為什麼這麼多女性要求自己的男人像後宮戲中俯首帖耳的貼身小丫鬟般細緻和體貼?是因為美國的浪漫愛情電影看多了?或受了韓國又長又煽情的愛情劇影響?還是因為亦舒和瓊瑤愛情小說的薰陶?實在不得而知。為什麼女人不向另一半直接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是不願意,還是不敢?是因為女性內在愛的匱乏和自卑心理,還是因為她們習慣了壓抑和委曲求全、習慣了被動等待而不是主動爭取和解決問題?我想,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自己去品一品,去更多地認識和理解自己。
吳淡如在《嫁給誰都幸福》一書中,講了女人絲琴的故事。當護士的碧荷在醫院裡遇到獨自來看病的初中同學絲琴,原來絲琴得了癌症,在醫院做化療。化療很痛苦,很少人是自己一個人來。
「怎麼沒有人陪妳來?」
「唉,因為我沒有告訴任何人。」
「啊?」
「孩子才念小學,我不想讓他們知道。小孩曾經問我:『媽媽妳怎麼愈來愈瘦?』我還騙她我在減肥。」
碧荷問:「妳先生呢?」
「我沒讓他知道。」
「什麼?」碧荷很震驚。
「我們的關係已經很冷淡了,讓他知道未必好。」絲琴說。
「離婚了嗎?」
「沒有啦!」絲琴慘然一笑,「不過也差不多了。」
「為什麼不說?」碧荷有點生氣,「告訴他,叫他來照顧妳呀!如果老婆得了癌症,他都不願照顧,這樣的男人要他做什麼?」
「我不敢說……我就是怕說了,他也覺得無所謂。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的心裡更受傷,不如不說……」
吳淡如在這個故事後面如是評論,「什麼都不說,也不為自己伸張正義,誰知道她的苦?一味忍辱負重,常會造成身邊的人厚顏無知!難道要一路忍到與世長辭?」
「女人不要什麼都不要求,適度要求可以增加男人的生活功能。有的男人真的遲鈍(包括妳的父親、老公、兒子……),不要求,他們真的不會感覺到妳在求助。」
很多女人怪男人不懂自己、不理解自己,其中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女人沒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男人,或者她告訴了對方卻沒有說清楚。明確直接地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其實更能讓男人理解妳、滿足妳。妳要對方怎麼對待妳,妳可以教他,明確直接地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告訴他妳喜歡什麼樣的相處方式,遠比讓他來猜妳的心思和意念,來得更加簡單高效。
表達時記得掌握具體化原則。與其抱怨「你不懂得關心我,都不幫我做家事」,還不如直接給指示,「幫我把碗洗了,幫我把垃圾倒了」。當對方這麼做時,妳再給他一個吻或稱讚一下,進行行為強化,保證效果好上天!
表達時注重將對方的行為與帶給妳的感受相連,會讓男人更好地理解妳,明白怎麼回應妳。比如當妳說「如果你開車送我回家,會讓我感覺你關心我,我喜歡你這麼做」,就會比妳說「你這人不會關心別人,只顧自己,你心裡到底愛不愛我」,更能讓男人清楚要怎麼做。針對行為和感受的表達方式,比評價他這個人來得更準確和有效,男人更願意為此行動和改變。
心理諮詢師曾奇峰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個成熟的女人說,我用了婚姻中的十五年時間,終於知道了,男人是不具備了解女人能力的動物,如果我不說,他就不會知道,也不會做,所以,我現在要什麼,就直接、清楚、具體地告訴他,結果是他可以做得讓我很滿意。這雖然少了一些猜測的神祕與浪漫,但增加了很多理解與和諧。」所以,女同胞們要牢記《大話西遊》中唐僧的教誨:妳想要哇?妳要是想要的話,妳就說話嘛,妳不說,我怎麼知道妳想要呢。雖然妳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妳還是要跟我說妳想要的。
為什麼在婚戀中積極溝通,直接和坦誠地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想法和心意如此重要?一切都是為了彼此理解、為了心靈的靠近、為了關係中的兩個人都更快樂和幸福。人與人相互理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每個人的認知、價值觀、思維方式、看問題的視角、所受的教育、成長背景、地域文化等都不同,異性戀還要再加上性別的差異,就像日本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河合隼雄說的那樣:理解別人是豁出性命的工作。人與人之間不理解是必然的,理解是偶然的、相對的,而且需要彼此共同付出努力。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積極溝通,懂得換位思考,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學習如何讓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時學習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他人。戀愛中的雙方彼此理解,兩顆心才會靠近和融合,這段關係才能變成各自的滋養,而非負累。
假如當你表達了自己真實的需要,對方仍然不行動起來滿足你,或者他知道後,沒有辦法和能力滿足你,別忘了你還有自己呢!等著別人愛你,不如你先來愛自己。想一想,你會如何愛自己?
本文出自《終於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高寶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