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去香港看巴賽爾藝術展(Art Basel),特別喜歡王懷慶。過去以「明式家具」系列聞名,新作是中國皇帝,只是帝王無相,臉孔留白,簡略勾勒出服飾,仍讓人一望即知。像這次展出的就是清朝興與衰的代表人物乾隆與慈禧,當然對乾隆比較感興趣,可是畫家堅持兩畫不分售,要一起掛。我的揣測是興衰原本就交互出現,樓起樓塌,都有意義。既然到了香港,少不得跟朋友聊聊香港目前熱門話題。亞視四月一日停播,引起眾人嘆息。以前電視台是熱門媒體,能深入家庭影響每個觀眾,許多電視人都是感受到這股神奇魅力、始終努力朝著竿頭前進。但現在,六百萬人口的香港養不了兩家無線電視台,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怎麼可能供得起這幾百個電視頻道?對我們當然是個警訊。加上三月底英國「獨立報」停刊,傳統媒體未來只會更困難,搞不好以後看報、看電視都變成懷舊行為,像彈珠汽水一樣,僅供回味。那我輩吃早餐必須配報紙、上廁所也非看報才上得出來的老派們,未來可能不好過…。香港人對未來的集體焦慮表現在今年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十年」,五個新導演拍五支短片呈現2025年的香港,悲觀是主調。但人生不就是睜著眼睛做夢,面對時代變化,還是要大步往前走,一如王懷慶的兩幅畫,有時見乾隆、有時遇慈禧,怨完還是要進步,而且一定要進步。逆境中沒有悲觀的權力,能困而學之,學會過去不會的東西,這種樂趣比賺錢還快樂。對了!香港仍有一處沒變,就是計程車司機令人詬病的臭臉。記得80年代首度去香港就驚訝於計程車司機的態度不佳,聽我們說國語,便一路用廣東話不停咒罵嘮叨,這次也如此。雖說這趟也有香港人聽到我們的國語,會說「你們的普通話好柔軟、好聽,是台灣來的?」一改臭臉、對我們悉心接待,但想想這也是種「難兄難弟」的情懷,不是嗎?人要進步,都不能啃“老“,正式告訴女兒,爺爺雖是老國民黨,咱家無”黨產“!本文出自《今週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