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新加坡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但有幾個是我跟當地朋友聊天發現比較一致的職場文化,在這裡分享給大家。當然職場文化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政策與文化交互所產生的結果,無法一語概括,所以我分享的切入點會著重於台灣與新加坡兩國的年輕人入職場所見聞比較的相對感受。(說的雖好聽,但其實就是我個人當年剛來吃了很多虧還不懂的事啦~)過程真的沒人理,結果才重要
這是我剛去新加坡算蠻震撼的一件事情,在台灣工作時,如果還是新手,主管或同事都會很關心我在工作過程中是否有不了解的地方,或需要協助,不斷地雕琢工作細節,並且幫助我達成精緻美好的成果。但在我到新加坡剛擔任業務時,當時新加坡主管不太會告訴我過程該怎麼做,只會一直強調業績需要達成多少,雖然基本的產品與公司簡介,主管會大概解釋給我聽,也會請同事為我做兩三天的教育訓練;但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的「細節教學」。給我了整整一周的「試水溫」期後,隔週開始,每天下班前老闆會非常嚴格地去檢視我今天拜訪了多少客戶,以及隔天約到了多少客戶可以見面,沒達成目標就會被罵,我以前在台灣曾經被罵到豬狗不如,也有客戶在我面前指著我說:憑你的位階夠資格跟我說話嗎?但我都還是忍下來,因為我覺得在職場上就是不可以流露出脆弱或受傷的樣子,但我在這份工作,曾經連續三天被罵到差點哭倒在辦公室裡,只是因為老闆認為我沒有打算幫她賺到錢,所以說以我的經驗來看,還有現在我的新加坡老闆對我的期望與管理方式,他們會去過問你為什麼做不到或聽你的藉口說你多麼需要學習時間,因為他認為你來這裡就是要想辦法幫公司賺錢,可不是來學習的,也不是來浪費她的金錢與時間。其實,也是經過這次過後,我常常在想,過去的我每天一直抱怨老闆沒給我高薪,但回想那年一到新加坡擔任業務,可以以底薪六萬的業務做起,算是不錯的待遇,我卻沒有能力領到超過試用期,最後在第三個月,我真的連續兩週都約不到客戶,受不了挫折,我就自己請辭了,這是我在新加坡第一個遇到的失敗,雖然,不是什麼振奮人心的事,但讓我更懂如何避免同樣的失敗再發生,也更清楚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我自己該準備好怎麼樣的心態迎接挑戰!同工不同酬,跳槽升遷快!
這是我觀察到滿有趣的差別,在新加坡有可能兩個人是同一個職位,卻是不同的表薪水待遇,我還聽過差距還有一倍以上的。之前有一個中國同事,她已經做了兩年,薪水每個月大概是800新幣(將近兩萬快台幣),我問她說:你為什麼可以忍受阿?她回說:沒關係的我就想等一個申請PR(永久居民)的機會,等到可以申請了,老闆不用幫我負擔人頭稅,就可以多點薪水了~聽到這不禁覺得…..大家真的有種強烈捍衛的「新加坡夢」阿…..這些最主要差別是因為新加坡不像台灣有最低薪資限制(其實名義上還是有,否則申請準證時不會過,只是不是像台灣有個勞基法的條令保護),而且一個公司常常有太多不同種族的人,而不同種族的人所持有的准證會有不同稅收,這稅是雇主自行負擔的,所以有些雇主會把這份成本也算進去該工作者的薪資中,造成薪資的差別,尤其是中國人的差別更大,因為雇主需要負擔更多他們的準證人頭稅,而多數雇主都還是會把一些轉嫁到工作者身上。除了因為不同種族與類型准證外,年資也有差別,因為一樣的職位也有可能因為待在公司久一點而有不同,在台灣這個狀況並不會如此明顯,一部分也是因為新加坡每年的加薪比例平均還是比台灣高,再加上新加坡有跳槽文化,當地人都會開玩笑的說:「努力做工未必拿到最好的pay(薪水),但是努力跳槽一定可以拿到更好的薪水。」在新加坡以有能力且有把握的的跳槽法來評估,保守估計平均也有20%左右,只是我認為對於年輕人(尤其我們是外地工作者)來說,每跳一次,整體職涯的風險與對該產業的專業度累積都有很大的挑戰,需要很完善的思考與評估,不要只局限於眼前的薪水,眼光與格局才能決定你在職場得真正價值。同事只會把你當競爭者
在新加坡時我有點意識到他們其實對於像我這樣的外地工作者競爭意識會更強,雖然不至於到冷漠無情,但因為有些當地人會認為我們是直接到他們國家來搶工作的,所以在工作時他們有時也會不太願意伸出援手,雖然還是有遇到很熱意幫忙的幾位同事,但普遍來說,因為這個國家的競爭激烈,工作節奏更加快速,跟講人情味的台灣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呢!(尤其是我當時的同事多為馬來西亞人,語言不是非常容易深度溝通,而且真的有種默默競爭的強烈感受,讓我剛到新加坡的脆弱心靈備受打擊~)
禮拜天不能談公事
個人認為台灣並沒有如此明顯的「家庭日文化」,甚至某些台灣老闆或主管幾乎是365天全年無休,天天都在工作。但在新加坡可不是這樣,所以剛來新加坡時,常常會忘記週日是個不能打同事與老闆的日子,每次我都會”不知好歹“地詢問對方可否在週日聚餐或是在週日問老闆關於工作的問題。直到有一天,老闆寫了封Email給我,對我說:「Elsa, 星期天我要陪我家人,可以不要一直拿工作的事煩我嗎!」我才知道每次他們收到訊息都已讀不回的原因了。其實職場文化在某一個層面來說,是在體現整個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每次有新的發現都覺得相當有趣,好像一步一步地揭開了新加坡的神秘面紗!
本文出自艾兒莎蹦跳生活@新加坡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我觀察到滿有趣的差別,在新加坡有可能兩個人是同一個職位,卻是不同的表薪水待遇,我還聽過差距還有一倍以上的。之前有一個中國同事,她已經做了兩年,薪水每個月大概是800新幣(將近兩萬快台幣),我問她說:你為什麼可以忍受阿?她回說:沒關係的我就想等一個申請PR(永久居民)的機會,等到可以申請了,老闆不用幫我負擔人頭稅,就可以多點薪水了~聽到這不禁覺得…..大家真的有種強烈捍衛的「新加坡夢」阿…..這些最主要差別是因為新加坡不像台灣有最低薪資限制(其實名義上還是有,否則申請準證時不會過,只是不是像台灣有個勞基法的條令保護),而且一個公司常常有太多不同種族的人,而不同種族的人所持有的准證會有不同稅收,這稅是雇主自行負擔的,所以有些雇主會把這份成本也算進去該工作者的薪資中,造成薪資的差別,尤其是中國人的差別更大,因為雇主需要負擔更多他們的準證人頭稅,而多數雇主都還是會把一些轉嫁到工作者身上。除了因為不同種族與類型准證外,年資也有差別,因為一樣的職位也有可能因為待在公司久一點而有不同,在台灣這個狀況並不會如此明顯,一部分也是因為新加坡每年的加薪比例平均還是比台灣高,再加上新加坡有跳槽文化,當地人都會開玩笑的說:「努力做工未必拿到最好的pay(薪水),但是努力跳槽一定可以拿到更好的薪水。」在新加坡以有能力且有把握的的跳槽法來評估,保守估計平均也有20%左右,只是我認為對於年輕人(尤其我們是外地工作者)來說,每跳一次,整體職涯的風險與對該產業的專業度累積都有很大的挑戰,需要很完善的思考與評估,不要只局限於眼前的薪水,眼光與格局才能決定你在職場得真正價值。同事只會把你當競爭者
在新加坡時我有點意識到他們其實對於像我這樣的外地工作者競爭意識會更強,雖然不至於到冷漠無情,但因為有些當地人會認為我們是直接到他們國家來搶工作的,所以在工作時他們有時也會不太願意伸出援手,雖然還是有遇到很熱意幫忙的幾位同事,但普遍來說,因為這個國家的競爭激烈,工作節奏更加快速,跟講人情味的台灣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呢!(尤其是我當時的同事多為馬來西亞人,語言不是非常容易深度溝通,而且真的有種默默競爭的強烈感受,讓我剛到新加坡的脆弱心靈備受打擊~)
禮拜天不能談公事
個人認為台灣並沒有如此明顯的「家庭日文化」,甚至某些台灣老闆或主管幾乎是365天全年無休,天天都在工作。但在新加坡可不是這樣,所以剛來新加坡時,常常會忘記週日是個不能打同事與老闆的日子,每次我都會”不知好歹“地詢問對方可否在週日聚餐或是在週日問老闆關於工作的問題。直到有一天,老闆寫了封Email給我,對我說:「Elsa, 星期天我要陪我家人,可以不要一直拿工作的事煩我嗎!」我才知道每次他們收到訊息都已讀不回的原因了。其實職場文化在某一個層面來說,是在體現整個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每次有新的發現都覺得相當有趣,好像一步一步地揭開了新加坡的神秘面紗!
本文出自艾兒莎蹦跳生活@新加坡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