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了一些書籍、上哪些課程之後,許多人會發現,自己在感情上面反覆遭遇的困境,其實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陰影。例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你很討厭像爸爸一樣,不顧家庭在外面有其他女人的這種爛男人,但奇怪的是,你剛好都會喜歡上這種浪子。然後你讀了一些書之後發現,你是為了透過「找到一個浪子改變他」來安撫那個童年的時候,對爸爸這個大浪子無能為力的你。
  • 你很討厭自己跟媽媽一樣,喜歡情緒勒索自己的伴侶,但是你卻停不下來。因為在感到不安的時候,你就會本能地說出一些話來傷害關係。
  • 你很討厭自己,不喜歡自己在感情裡面的樣子,可是這個不喜歡本身,除了會讓你焦慮之外,也製造了關係的衝突和爭執,對方可能經常需要安撫你,然後你又覺得「為什麼我常常需要對方安撫,我好爛……」。後來才發現,這樣的模式,其實是複製你爸媽的形式。
但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又面臨了一種困境:知道了之後,又怎麼樣呢?我無法坐時光機回去改變我的家庭,那麼現在,我到底可以做什麼?

▲告別父母以便成為自己。(圖/海苔熊提供)
▲告別父母以便成為自己。(圖/海苔熊提供)
告別你的父母

在《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這本書當中,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成人的父母並不存在。」

你應該稱你父母為「前父母」,而你則是他們的「前小孩」。這想法聽起來很大逆不道,尤其是在我們重視「孝順」以及「再怎麼樣他都是你爸嗎」的文化底下,血緣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怎麼可以隨隨便便就和爸媽「切割關係」?

這句話並不是叫你六親不認、斷絕和父母的關係,而是提供你另外一種觀看「你和曾經撫養你長大的人」的角度,當時他們曾經是父母的角色,而你是孩子的角色,彼此在那個年代扮演的角色叫做「父母與小孩」,但隨著你長大、他變老,你們的關係應該會經歷一些轉變,你不太需要他的撫養、反過來,可能有些時候你們比較像朋友,或者是你還比較像父母。也就是說,「父母」這個稱謂,是人際關係當中一個發展歷程的角色,而不是一個「終身職」。當你在心靈上終於把他們從父母的位置卸下來,很多枷鎖也會稍微鬆開一點點。

自我更新的權利

作者在書中的323頁提到「自我更新的權利」,意思是說,你可以重新去思考和建構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透過這個新的思考,讓自己從「父母的孩子」這個形象當中畢業,而這個「畢業」本身,除了影響到你的自我認同之外,更可能進一步的影響你的感情和人際關係。舉例來說,作者認為可以進行「對自己前父母的形象重構」(引用自本書324頁):問問自己,如果我的前父母讓我想起自己的某地方和他很像,例如價值、品味、意見、興趣、行為等等,那是在我幾歲的時候的自我發展呢?現在感覺到有感覺,是小時候的感覺、青少年的時候的我的感覺,還是現在的感覺呢?你可以跟自己說:「我已經不是你的小孩/青少年了,我現在是你的前小孩了。」

你可以看看自己的身體、看看自己的腿長、手掌,如實地感覺到現在的你已經不是小時候、青少年時期的你了,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戶頭、你住的地方等等,透過這樣的思考,來「感覺」,你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成人了。

▲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戶頭、你住的地方等等,透過這樣的思考,來「感覺」,你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成人了。(圖/Shutterstock)
▲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戶頭、你住的地方等等,透過這樣的思考,來「感覺」,你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成人了。(圖/Shutterstock)
調整距離,就可以調整關係

講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果你不論怎麼想,還是沒有辦法脫離「被父母的影響」,那麼或許可以嘗試做一件事情,就是調整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書裡面提到了四種距離,還有一些跟自我對話的句子,提供給大家參考(整理自書中的349頁到350頁部分段落):

  1. 肢體距離:「我用和自己父母保持健康距離的方式生活著。」這並不是只是一句口號而已,你可以實際操作,包含搬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到外面自己租房子住,或者是你如果覺得這個過程非常困難,也可以「一個星期有兩三天去住朋友家」、甚至是「有一兩天到其他縣市居住」。透過物理上和父母分開,來拉開心理上面的距離。
  2. 情緒距離:「我可以不覺得被父母冒犯,體認到他們的感受,並區分他們的感受和我自己的感受。」
  3. 心理距離:「我所思、我所想、我的需求、慾望都是獨一無二的,我不被父母左右。」
  4. 心理距離:「我是完全獨自在面對我自己與人生的責任。」
當你可以拉開這四個距離,你和父母的關係就會維持在類似朋友的狀態,而這個狀態,也會協助你不再反覆地將自己視為他們的小孩,繼續被他們影響。也由於你終於可以「好好的當一個大人」而不是當小孩,你在感情當中,也可以負擔起相對應的責任。

最後我想說,如果上面的過程讓你還是覺得有點困難,可能你需要面對的問題並不是「為什麼我總是在感情裡重複我爸媽在做的事情」,而是:你真的想長大嗎?還是你在心裡面有一塊,仍然渴望當你父母的小孩。當小孩其實有許多的好處,可以任性、可以假裝把別人的責任當成自己的,然後逃避自己的責任,可是這一切一切的好處,在你「終於意識到自己是個成人」之後,就不能夠再享受了,所以有些人會盡可能的把自己的心靈維持在小孩的狀態、停留在過去受傷的原生家庭記憶當中,藉以讓自己感到無能,然後這個無能的過程當中,繼續可以因此而「不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負責任是辛苦的,但也因為負責,你的人生才能夠重新獲得權力和可控感。當你終於在心理上告別你的父母,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你在感情裡,也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穩定的情人。

參考文獻

Marie-France Ballet de Coquereaumont與Emmanuel Ballet de Coquereaumont(2021)。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透過「內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與父母更平和與成熟的親子關係(Vos parents ne sont plus vos parents. Les clés pour réajuster la relation avec ses parents à l’âge adulte)(黃翎 譯)。台灣,台北:文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