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腔滑調的男人都不可信賴」、「追你的時候會講很多好聽話的人不可以相信」這是許多媽媽會給予女兒在感情上的叮嚀,你有照這樣做嗎?有一類人會很努力的照著媽媽說的走,另一類的則是媽媽說怎樣他特別不要怎樣,不管是順著走還是要證明他說的是錯的,很多人的結局卻還是跌進了那個感情坑洞,也是媽媽最不想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鄧一個人咖啡》在今(6日)的直播,鄧惠文醫師分享「媽媽是如何影響你的感情路」。
鄧醫師提到,其實感情牽扯到許多內在的潛意識,平常沒有往這方面去想的話,會搞不清楚自己心裡的反應是什麼。如果在你心裡有一塊禁地,當你還是小女孩時,媽媽就耳提面命的告訴你「這邊不能踩」,意識上我們覺得很危險,但潛意識裡面我們會覺得「那裡面可能有非常棒的東西吧」。
女生們在世界上認知的第一個經歷就是自己的媽媽,就像大家小時候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偷抹媽媽的口紅時,會覺得很開心,也許你在青春期會覺得,你做什麼都好但就是不要跟媽媽一樣、你想要超越媽媽,但其實每個女生都有曾嚮往像媽媽做一個女人的時期,只是這些東西在之後跟母親的種種經歷或好或壞中被壓抑了。
當媽媽在跟你分享自己年輕時的戀愛有多糟糕,愛的要死要活然後被騙、付出自己感情,有多麼不值得,大部分的人會以為女兒會聽到「不值得」、「不要碰」,但其實他們也在同時接收了另一部分的想像是「那媽媽說的當初是有多好玩?」,即會形成了我們沒辦法認識的「潛意識裡的一部分」。
往後當你遇到媽媽口中說的那種危險男人時,「腦中」會產生逃開的想法,但「心裡」會出現一種天雷勾動地火的衝動,同時又會想說「奇怪,難道這就是宿命嗎?」,明明自己沒有想跟這種人發展,卻還是身不由己的一直去,而且每次都有很興奮的感覺。
鄧醫師解釋,其實我們在面對感情時,會受到心裡面很深層、沒有覺察到的東西影響,這部分是跟母女之間的關係相互影響而造成的。在感情中會有許多的碰撞,因而媽媽在教導女兒感情時,才會盡量想避免女兒受到傷害。
如果母親因為自己的感情創傷,對女兒種入了一個負面的訊息,女兒的自信心會因而被削弱,那他以後就更容易會陷入一些負面的情感。
其實每個當媽媽的都希望孩子能比自己幸福,但他不見得已經找出要怎麼幸福的智慧,當你發現他給你的建議好像不是對的、讓你不小心跌倒時,或許我們可以帶著同理的心,不要責怪媽媽,把媽媽給的那些叮嚀淘洗過後,留下有用的方法,增強自信、勇敢去愛,但在該放手時及時停損,這些是我們的功課,如果我們都有這樣的認知,那麼許多母女關係才有辦法到一個段落,會停在一個地方一直跟母親糾結的人,多多少少都是自己無法獨立。
如果在家庭關係中媽媽對於爸爸滿意的不得了,女兒則會處在一種「三角關係」中,因為在家裡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爸爸永遠無條件站在媽媽那邊,孩子會有一種感覺出現「爸爸就是媽媽的,我以後也要找一個會聽我話的男人」。這種要找到一個男人的心情底下,有一個要戰勝「伊底帕斯情結」的女性們,在未來談戀愛時,會想要試試看跟媽媽不一樣的一條路,但內心又深深受到一個限制是「沒有辦法想像有什麼人可以超越爸爸」。
註:佛洛伊德開創精神分析理論時,引用伊底帕斯王的故事,來論述孩子內心對於父母愛戀與競爭的矛盾,稱為「伊底帕斯情結」。早前多指戀母情結,現在也涵蓋戀父的戀親情結。
鄧醫師說到,在這種狀況下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找跟爸爸完全不同類型的男人,你心裡會覺得這個人有我爸爸沒有的東西,意思即是,這是我媽沒有的,有一種戰勝的心理需求存在;另一個是真的找了跟爸爸一樣的男人,但會導致這兩個很像的男人在你的心裡一直被互相比較,如果真的如同你預料的「你們的婚姻跟你爸媽的婚姻一樣」,那你有活出自己的人生嗎?
每個人在人生發展路上都有自我實現的想法,這也是需要去突破的,當然我們都知道不需要為了自我實現而硬要走一條跟媽媽不一樣的路,這是在你覺察過後得到的,但在我們還沒覺察之前,會很本能地選一條不一樣的路感受自己。
並非在覺察後我們就一定會活得跟媽媽一樣,是或許我們更有能力可以去判斷另一條路值不值得我們去走、去闖,而不是為了「不想跟媽媽一樣」的戰勝感,讓我們白白冤枉的走了那一條歪的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生們在世界上認知的第一個經歷就是自己的媽媽,就像大家小時候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偷抹媽媽的口紅時,會覺得很開心,也許你在青春期會覺得,你做什麼都好但就是不要跟媽媽一樣、你想要超越媽媽,但其實每個女生都有曾嚮往像媽媽做一個女人的時期,只是這些東西在之後跟母親的種種經歷或好或壞中被壓抑了。
當媽媽在跟你分享自己年輕時的戀愛有多糟糕,愛的要死要活然後被騙、付出自己感情,有多麼不值得,大部分的人會以為女兒會聽到「不值得」、「不要碰」,但其實他們也在同時接收了另一部分的想像是「那媽媽說的當初是有多好玩?」,即會形成了我們沒辦法認識的「潛意識裡的一部分」。
往後當你遇到媽媽口中說的那種危險男人時,「腦中」會產生逃開的想法,但「心裡」會出現一種天雷勾動地火的衝動,同時又會想說「奇怪,難道這就是宿命嗎?」,明明自己沒有想跟這種人發展,卻還是身不由己的一直去,而且每次都有很興奮的感覺。
鄧醫師解釋,其實我們在面對感情時,會受到心裡面很深層、沒有覺察到的東西影響,這部分是跟母女之間的關係相互影響而造成的。在感情中會有許多的碰撞,因而媽媽在教導女兒感情時,才會盡量想避免女兒受到傷害。
如果母親因為自己的感情創傷,對女兒種入了一個負面的訊息,女兒的自信心會因而被削弱,那他以後就更容易會陷入一些負面的情感。
其實每個當媽媽的都希望孩子能比自己幸福,但他不見得已經找出要怎麼幸福的智慧,當你發現他給你的建議好像不是對的、讓你不小心跌倒時,或許我們可以帶著同理的心,不要責怪媽媽,把媽媽給的那些叮嚀淘洗過後,留下有用的方法,增強自信、勇敢去愛,但在該放手時及時停損,這些是我們的功課,如果我們都有這樣的認知,那麼許多母女關係才有辦法到一個段落,會停在一個地方一直跟母親糾結的人,多多少少都是自己無法獨立。
如果在家庭關係中媽媽對於爸爸滿意的不得了,女兒則會處在一種「三角關係」中,因為在家裡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爸爸永遠無條件站在媽媽那邊,孩子會有一種感覺出現「爸爸就是媽媽的,我以後也要找一個會聽我話的男人」。這種要找到一個男人的心情底下,有一個要戰勝「伊底帕斯情結」的女性們,在未來談戀愛時,會想要試試看跟媽媽不一樣的一條路,但內心又深深受到一個限制是「沒有辦法想像有什麼人可以超越爸爸」。
註:佛洛伊德開創精神分析理論時,引用伊底帕斯王的故事,來論述孩子內心對於父母愛戀與競爭的矛盾,稱為「伊底帕斯情結」。早前多指戀母情結,現在也涵蓋戀父的戀親情結。
鄧醫師說到,在這種狀況下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找跟爸爸完全不同類型的男人,你心裡會覺得這個人有我爸爸沒有的東西,意思即是,這是我媽沒有的,有一種戰勝的心理需求存在;另一個是真的找了跟爸爸一樣的男人,但會導致這兩個很像的男人在你的心裡一直被互相比較,如果真的如同你預料的「你們的婚姻跟你爸媽的婚姻一樣」,那你有活出自己的人生嗎?
每個人在人生發展路上都有自我實現的想法,這也是需要去突破的,當然我們都知道不需要為了自我實現而硬要走一條跟媽媽不一樣的路,這是在你覺察過後得到的,但在我們還沒覺察之前,會很本能地選一條不一樣的路感受自己。
並非在覺察後我們就一定會活得跟媽媽一樣,是或許我們更有能力可以去判斷另一條路值不值得我們去走、去闖,而不是為了「不想跟媽媽一樣」的戰勝感,讓我們白白冤枉的走了那一條歪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