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
前幾天我讀到了一本繪本,繪本的名字相當有趣叫做《短耳兔》*,顧名思義,就是一隻耳朵很短的兔子,他的耳朵比別的兔子耳朵都還要短。這隻兔子叫做冬冬,一開始他也覺得不以為意,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經過,他發現別的兔子耳朵都比他長、然後森林裡面的一些夥伴也會嘲笑他的耳朵,想著想著他就很討厭自己短短醜醜的耳朵,一直想要做一點什麼來改變⋯⋯
1.他試著找到森林裡面最高的那一顆樹,在上面畫上刻度,每一天量自己的耳朵有沒有變長,但是每一天,都發現依然是5公分沒有任何轉變。
2.他試著用晾衣服的架子,把自己晾在繩子上面,想藉由這種方式把耳朵夾長一點,但完全沒有效果。
3.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學烤麵包,然後烤了一個以假亂真的麵包耳朵,黏在自己的真的耳朵上面。
最後這個方法,讓他成功「充當一陣子的正常兔子」,但是好景不常,有一天老鷹被麵包的香氣吸引過來,一把抓住了冬冬,眼看冬冬就要被老鷹給吃掉了,沒想到用麵包做的耳朵突然裂開來,冬冬掉了下來,老鷹只能悻悻然地抓著兩個「兔子耳朵麵包」回到他的巢穴。
有趣的是,老鷹的小孩們(小鷹)都很喜歡這個麵包。從此之後,冬冬索性在他的村莊開設了一家兔子耳朵麵包店,每天客人都絡繹不絕,還提供老鷹的「得來速」(抓了就走)的服務⋯⋯
看見特點,是喜歡自己的起點
最近,我發現有一些網友會寫信**給我,跟我分享他們的故事,有一些有情緒心理疾患的夥伴(可能是憂鬱症、焦慮症、或者是其他的情形)不約而同地詢問類似的問題:我要怎麼樣才能夠變得跟正常人一樣?他們大部分都會面臨一種很獨特的心情——我不想接受自己是「有病的」,可是當我越抗拒自己有病、越想要自己趕快好起來、越覺得「吃藥就代表自己懦弱」,焦慮跟憂鬱的情況反而越嚴重。正因為無法接納自己的狀態,結果心情反而更糟糕。
相反地,當他們允許自己有一些情緒、當他們讓自己有「生病的空間」,當他們想像藥物就像是一根拐杖一樣,暫時可以陪他們走過坎坷不平的路,而不是一味的抗拒「當一個病人的角色」,反而能夠讓他們的症狀減輕(當然,一味的「把自己設定在病人的角色」,又是另外一種極端)。
就像這個故事裡面的短耳兔,一開始他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和大家「一樣」的耳朵,變成一隻「平常的兔子」,甚至他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變得焦慮、緊張、擔心,可是他並不快樂。可是,這並不代表他所作所為是徒勞無功的,在過程當中,他發現原來自己擁有一種特殊的技能叫做「做麵包」,他能夠做出別人做不出來的好吃麵包,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依然是一隻「特別、不尋常的兔子」只是這個不尋常並不在於他的耳朵太短,而是他精湛的烘焙技術。
有時候困住你的苦,反而會鋪成你的路
就像是這故事裡面的兔子冬冬一樣,倘若沒有他「討厭自己的耳朵」這件事情,他也不可能積極的去想辦法做出看其他兔子一樣長的耳朵麵包,也不可能讓他找到他自己的天份所在。換句話說,短短的耳朵一直以來是他很自卑的部分,但也剛好有這個自卑,才能夠指引他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路。
常常有人跟我說,他好討厭自己的焦慮依戀、好討厭自己擁有這些不安全感,當然,讓自己變得更安全是其中一種選擇,但還有一種選擇是,接受自己就是一個不安全的人,然後思考這個不安全的感覺,有沒有可能在一些時候也「帶來一些好處」。
例如:
1.因為你的焦慮,讓你習慣在做事情的時候未雨綢繆,才不會有意外的狀況發生不知所措
2.因為你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讓你在人際關係當中,獲得了還不錯的人緣
3.因為你總是害怕自己不夠好,所以很拼命努力,也托這種死個性的福,在課業和事業上面,你有不錯的表現
發現了嗎,這些你所討厭的你自己,裡面擁有屬於你的獨特的靈魂,他們就像是冬冬短短的耳朵一樣,讓他變成獨一無二的兔子。如果你還無法喜歡自己的這個缺點,不如想想這個缺點帶來什麼樣的好東西,什麼是屬於你的「麵包店」。
我經常說,100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就100種完全不一樣的面貌。不論是逃避依戀、焦慮依戀、憂鬱症、焦慮症等等各式各樣心理學的名詞,都只大概只描述平均值,這些名字和標籤,並不能夠代表你。你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相信自己的特別,你的特別也才會被其他人給看見。
註解
*劉思源與唐壽南(唐唐)(2006)短耳兔。台灣,台北:親子天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他試著找到森林裡面最高的那一顆樹,在上面畫上刻度,每一天量自己的耳朵有沒有變長,但是每一天,都發現依然是5公分沒有任何轉變。
2.他試著用晾衣服的架子,把自己晾在繩子上面,想藉由這種方式把耳朵夾長一點,但完全沒有效果。
3.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學烤麵包,然後烤了一個以假亂真的麵包耳朵,黏在自己的真的耳朵上面。
最後這個方法,讓他成功「充當一陣子的正常兔子」,但是好景不常,有一天老鷹被麵包的香氣吸引過來,一把抓住了冬冬,眼看冬冬就要被老鷹給吃掉了,沒想到用麵包做的耳朵突然裂開來,冬冬掉了下來,老鷹只能悻悻然地抓著兩個「兔子耳朵麵包」回到他的巢穴。
有趣的是,老鷹的小孩們(小鷹)都很喜歡這個麵包。從此之後,冬冬索性在他的村莊開設了一家兔子耳朵麵包店,每天客人都絡繹不絕,還提供老鷹的「得來速」(抓了就走)的服務⋯⋯
看見特點,是喜歡自己的起點
最近,我發現有一些網友會寫信**給我,跟我分享他們的故事,有一些有情緒心理疾患的夥伴(可能是憂鬱症、焦慮症、或者是其他的情形)不約而同地詢問類似的問題:我要怎麼樣才能夠變得跟正常人一樣?他們大部分都會面臨一種很獨特的心情——我不想接受自己是「有病的」,可是當我越抗拒自己有病、越想要自己趕快好起來、越覺得「吃藥就代表自己懦弱」,焦慮跟憂鬱的情況反而越嚴重。正因為無法接納自己的狀態,結果心情反而更糟糕。
相反地,當他們允許自己有一些情緒、當他們讓自己有「生病的空間」,當他們想像藥物就像是一根拐杖一樣,暫時可以陪他們走過坎坷不平的路,而不是一味的抗拒「當一個病人的角色」,反而能夠讓他們的症狀減輕(當然,一味的「把自己設定在病人的角色」,又是另外一種極端)。
就像這個故事裡面的短耳兔,一開始他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和大家「一樣」的耳朵,變成一隻「平常的兔子」,甚至他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變得焦慮、緊張、擔心,可是他並不快樂。可是,這並不代表他所作所為是徒勞無功的,在過程當中,他發現原來自己擁有一種特殊的技能叫做「做麵包」,他能夠做出別人做不出來的好吃麵包,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依然是一隻「特別、不尋常的兔子」只是這個不尋常並不在於他的耳朵太短,而是他精湛的烘焙技術。
有時候困住你的苦,反而會鋪成你的路
就像是這故事裡面的兔子冬冬一樣,倘若沒有他「討厭自己的耳朵」這件事情,他也不可能積極的去想辦法做出看其他兔子一樣長的耳朵麵包,也不可能讓他找到他自己的天份所在。換句話說,短短的耳朵一直以來是他很自卑的部分,但也剛好有這個自卑,才能夠指引他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路。
常常有人跟我說,他好討厭自己的焦慮依戀、好討厭自己擁有這些不安全感,當然,讓自己變得更安全是其中一種選擇,但還有一種選擇是,接受自己就是一個不安全的人,然後思考這個不安全的感覺,有沒有可能在一些時候也「帶來一些好處」。
例如:
1.因為你的焦慮,讓你習慣在做事情的時候未雨綢繆,才不會有意外的狀況發生不知所措
2.因為你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讓你在人際關係當中,獲得了還不錯的人緣
3.因為你總是害怕自己不夠好,所以很拼命努力,也托這種死個性的福,在課業和事業上面,你有不錯的表現
發現了嗎,這些你所討厭的你自己,裡面擁有屬於你的獨特的靈魂,他們就像是冬冬短短的耳朵一樣,讓他變成獨一無二的兔子。如果你還無法喜歡自己的這個缺點,不如想想這個缺點帶來什麼樣的好東西,什麼是屬於你的「麵包店」。
我經常說,100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就100種完全不一樣的面貌。不論是逃避依戀、焦慮依戀、憂鬱症、焦慮症等等各式各樣心理學的名詞,都只大概只描述平均值,這些名字和標籤,並不能夠代表你。你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相信自己的特別,你的特別也才會被其他人給看見。
註解
*劉思源與唐壽南(唐唐)(2006)短耳兔。台灣,台北: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