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依舊嚴峻,三級警戒不斷延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才剛表示,全國一致,短期內沒有降級打算,這也意味著大家這段時間,還是要維持減少外出、群聚的生活,但面對長期抗疫所衍生的心理問題,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做出問卷調查,發現9成6女性,對於疫情呈現的情緒反應較大,多有恐慌、煩躁等狀況。
華心執行長王浩威醫師就提到,疫情期間大家無形的壓力普遍增加,就像溫水煮青蛙一般,一不小心就會忽略,尤其觀察到女性,在疫情期間的情緒反應高於男性,有9成6的比例,都有些情緒上的反應,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的感覺、無法放鬆、恐慌、煩躁等,且其中20歲到35歲女性,更是情緒反應佔比、嚴重度更高。
王浩威分析,這次疫情因為大家都居家半隔離狀態,長期居家模式,因為傳統角色等因素,相對女性比男性更擔心、承受的壓力比較大,因為現代女性可能要身兼多職,承擔工作、家務和照顧孩子等多重工作;再加上單身女性、男性的比例高,在不准移動、獨處狀況下,過去研究就發現,女性比較容易有情緒表現,男性則是比較會有行為表現,例如喝酒或是玩遊戲發洩等。
都說情緒影響生理反應,這次問卷調查也發現,有46.6%的女性跟41.4%的男性,出現相關生理狀況,像是心悸、難以入睡等,生活滿意度也比較差。對此,王浩威建議,疫情期間雖然不能趴趴走,但是還是應該讓自己「繼續維持原來的生活方式」,不管是作息還是工作上,都應該盡量保持原有的狀態跟時間觀念,甚至居家也不忘維持運動習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浩威分析,這次疫情因為大家都居家半隔離狀態,長期居家模式,因為傳統角色等因素,相對女性比男性更擔心、承受的壓力比較大,因為現代女性可能要身兼多職,承擔工作、家務和照顧孩子等多重工作;再加上單身女性、男性的比例高,在不准移動、獨處狀況下,過去研究就發現,女性比較容易有情緒表現,男性則是比較會有行為表現,例如喝酒或是玩遊戲發洩等。
都說情緒影響生理反應,這次問卷調查也發現,有46.6%的女性跟41.4%的男性,出現相關生理狀況,像是心悸、難以入睡等,生活滿意度也比較差。對此,王浩威建議,疫情期間雖然不能趴趴走,但是還是應該讓自己「繼續維持原來的生活方式」,不管是作息還是工作上,都應該盡量保持原有的狀態跟時間觀念,甚至居家也不忘維持運動習慣。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