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響應疫情指揮中心政策盡量待在家,朋友間還很得意彼此打氣,「居然宅也能救國」、「是時候展現一下宅實力了!」
居家辦公邁入第三週,沒想到最大考驗不是足不出戶,而是與同居者共處室內空間 24 小時。
關在家的日子,時間感被扭曲了。常常搞不清楚今天禮拜幾,週末也沒有什麼好期待的(唯一期待大概就是睡到自然醒吧)。與外界的接觸全部隔著一層螢幕:line通訊、視訊會議、遠端教學。
網路論戰不斷,愈看血壓愈高,混雜著對疫情不知何時平復的焦慮,整個人很容易成為行動自走砲。同住者的一舉一動被無限放大,小至於杯子洗完沒擦乾、大到看電視看太晚等等,都讓人更加不耐煩。
我的家人都在南部,每天更要通話、傳訊耳提面命千萬不要出門,戴好口罩。某天當我發現自己一整天下來工作進度嚴重落後,看著自己久未修剪的指甲,既嫌惡又想哭。
這才意識到,太多事情易脫常軌。
如果疫情短時間之內無法平息,也許便不適合將其視為一場抗戰,更該學習如何調整生活,在有限度範圍內摸索最舒適的模式:保持工作效率、情緒平穩,並且減少與同居者的口角。
首先,用最細微最瑣碎的方式,讓自己感覺生活如常。
即使不出門,我還是將指甲修剪得整整齊齊,並且塗上指甲油。這樣一個小動作,居然讓我好過多了,感覺自己從混亂中挺起腰桿,還保有一點打理自己的自由。
訂好足夠的物資糧食,不出門搶購,好好想想該煮些什麼。每天煮飯、洗碗,說真的滿累的,不過動手的過程,卻能很有效的先把焦慮放一邊。
幸虧現代的我們還有很多打發時間的方式。串流平台、滑手機,我慢慢把韓劇《如蝶翩翩》看完,是一部很溫馨且細膩的戲劇,會讓人想起很多美好的事。
我也不逼自己讀生硬的書,不在心煩意亂時硬吞知識,讀不下就換。後來發現向田邦子《父親的道歉信》,寫很多生命中無以回放的平淡回憶,在此時異常地撫慰人心,也許那是我們所渴望的,簡單至有點無聊(不戴口罩、家人朋友放心聚餐這類)的尋常生活啊!
除了工作之外,一天大抵就這樣過去了。我盡量待在能好好專心的地方,盡量不去跨越與同居者之間的楚河漢界。人與人之間要有連結,也要有距離,情侶如是,夫妻如是,親子如是(當然,當爸媽的有太多身不由己),把注意力抓回自己身上,才不會一天到晚想找對方碴。
疫情尚未明朗,或許比起病毒,我們也該花心思的,是如何重建自己的生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在家的日子,時間感被扭曲了。常常搞不清楚今天禮拜幾,週末也沒有什麼好期待的(唯一期待大概就是睡到自然醒吧)。與外界的接觸全部隔著一層螢幕:line通訊、視訊會議、遠端教學。
網路論戰不斷,愈看血壓愈高,混雜著對疫情不知何時平復的焦慮,整個人很容易成為行動自走砲。同住者的一舉一動被無限放大,小至於杯子洗完沒擦乾、大到看電視看太晚等等,都讓人更加不耐煩。
我的家人都在南部,每天更要通話、傳訊耳提面命千萬不要出門,戴好口罩。某天當我發現自己一整天下來工作進度嚴重落後,看著自己久未修剪的指甲,既嫌惡又想哭。
這才意識到,太多事情易脫常軌。
如果疫情短時間之內無法平息,也許便不適合將其視為一場抗戰,更該學習如何調整生活,在有限度範圍內摸索最舒適的模式:保持工作效率、情緒平穩,並且減少與同居者的口角。
首先,用最細微最瑣碎的方式,讓自己感覺生活如常。
即使不出門,我還是將指甲修剪得整整齊齊,並且塗上指甲油。這樣一個小動作,居然讓我好過多了,感覺自己從混亂中挺起腰桿,還保有一點打理自己的自由。
訂好足夠的物資糧食,不出門搶購,好好想想該煮些什麼。每天煮飯、洗碗,說真的滿累的,不過動手的過程,卻能很有效的先把焦慮放一邊。
幸虧現代的我們還有很多打發時間的方式。串流平台、滑手機,我慢慢把韓劇《如蝶翩翩》看完,是一部很溫馨且細膩的戲劇,會讓人想起很多美好的事。
我也不逼自己讀生硬的書,不在心煩意亂時硬吞知識,讀不下就換。後來發現向田邦子《父親的道歉信》,寫很多生命中無以回放的平淡回憶,在此時異常地撫慰人心,也許那是我們所渴望的,簡單至有點無聊(不戴口罩、家人朋友放心聚餐這類)的尋常生活啊!
除了工作之外,一天大抵就這樣過去了。我盡量待在能好好專心的地方,盡量不去跨越與同居者之間的楚河漢界。人與人之間要有連結,也要有距離,情侶如是,夫妻如是,親子如是(當然,當爸媽的有太多身不由己),把注意力抓回自己身上,才不會一天到晚想找對方碴。
疫情尚未明朗,或許比起病毒,我們也該花心思的,是如何重建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