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當朋友心情不好的時候,如何給予對方及時、有效的安慰,能展現出一個人EQ水準的高低。
這句話可不是亂講的。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EQ 不僅包括如何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還包括如何調控他人情緒的能力。而如何有效地安慰別人,就屬於調控他人情緒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擁有一顆安慰別人的心,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刀刀傷人,反而把對方的心情搞得更加糟糕。接下來,我們就來剖析幾種容易適得其反的安慰人的方式。
第一,看輕事情的重要性。
比方說,你的好朋友明天要去考駕照。他感覺很焦慮,因為之前的兩次考試他都失敗了。在考試前一天,他過來向你尋求安慰。
你張口就給他一句:「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次小小的駕照考試嗎?放鬆心態去考吧,明天一定會過關。」
這種安慰人的方式,根本就發揮不了效果。因為這種安慰的潛台詞就是—「你太容易焦慮了,你的心理素質太差了。」從本質上說,這種方式所犯的錯誤就是—看輕事情的重要性。
第二,火上澆油式的評判。
當你的朋友感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再火上澆油去提醒他的錯誤了,尤其是在他已經感到比較自責的時候。
例如,你的朋友不小心把錢包弄丟了,正在難受。這時你來了一句:「你也太不小心了吧!錢包這種重要的東西應當貼身保管好,怎麼能隨便塞到一個口袋裡呢?」
這種事後諸葛亮的安慰方式,給人的感覺就是:一點都不真誠、一點都沒有用、一點都不暖心。你的朋友本來就因為丟錢包的事情夠難受的了,還要再挨你一頓訓。
這種火上澆油式的評判,只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加難受。
第三,自戀式地提建議。
當一個人感覺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希望有一個人能夠聽他傾訴,而不是對他提各式各樣的建議。
所謂自戀式地提建議,就是指有些人在安慰別人的時候,不僅喜歡提建議,還喜歡順便誇耀一下自己。而誇耀自己的方式就是,滔滔不絕地講自己在遇到同類問題的時候,是如何輕鬆解決的。
例如,你的好朋友大學英語證照考試沒有通過。你安慰他說:「證照考試真的很難嗎?我當時一次性就考過了。只要英語基礎好一點,考前熟悉一下題型就OK了。」
這種提建議的方式,散發著一股濃烈的自戀氣息,只會讓你想安慰的那個人,心情變得更加糟糕。
好了,在列舉了三種無效的安慰人方式之後,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如何安慰人最有效。
第一,靜靜地聽對方把話說完,不要急著提建議。
對於一名諮商心理師來說,傾聽是一項很重要的溝通技巧。如果諮商心理師能夠運用好這一項技巧,那麼就能讓來訪者快速從心理上感到安慰,心情上得到舒緩。
前些日子,在讀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這本書的時候,我對「傾聽」在安慰別人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書中講到,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不僅可以幫助對方更好地宣洩情緒,更重要的是,傾聽者在認真傾聽的同時,也向對方傳達了「我很尊重你」的信號。當一個人「受尊重」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他在心理上的痛苦症狀也會得到減輕。
如果你在談話的時候很容易插話、不擅長傾聽,我可以提供一個傾聽的範本作為參考。請確保除了這個範本上的話之外,盡量不要再多說其他話了,只要不斷循環往復就可以了:「哦,哦。是嗎?還有呢?原來是這樣啊!哦,哦。」
單是靜靜地聽對方把話說完,就能讓對方在心理上得到很大的安慰。假如一開始就著急給別人建議,只會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急著提建議,就說明你想要改變對方。而急著改變對方,就說明你在否定對方之前的做法,這些都會阻礙良好的情感交流。
記住,只有當你不想馬上去改變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做到對他真正的陪伴。
第二,運用同理心去安慰對方。
在心理諮商的專業書籍當中,「同理心」是一個被人反覆提及的名詞。可是,到底什麼才是同理心呢?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關於同理心的定義,覺得解釋得非常清楚:同理心(empathy)是指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體驗世界,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
「帶著一顆同理心去傾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獲得觀點(perspective)—這需要中止你的論斷,將自己的意見放在一邊,同時試著去瞭解令對方感到難受的深層次觀點是什麼。
第二個方面是去體會情感(emotion)—更加貼近地去體驗別人的感受,去感受他們的恐懼、喜樂、傷心等感覺。同時,也要在對方表達真實感受的時候,給予一些積極的回饋和回應。
假如你的一位朋友,連續三年爭取公司的主管職位失敗,你該如何用一顆同理心去安慰她呢?
第一個方面:獲得觀點。從表面上看,你的朋友也許是因為競聘失敗而感到痛苦。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也許隱藏著更加深層次的錯誤信念—她會認為連續競聘失敗,說明自己是一個能力很差、活得很失敗的人。她非常害怕去面對這種內心深處的無力感,這才是導致她感到心情鬱悶的真正原因。
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安慰朋友說:「即使競選主管失敗,也並不能說明你的能力很差,至少你在另外一些方面有亮點。」這樣一來,你的朋友就會感覺寬慰很多。
第二個方面:體會情感。你可以這樣表達:「我能夠理解你的這種痛苦感受。如果我也連續三年都爭取失敗,可能會更加難受。」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更加貼近地去理解對方的真實感受。如果對方訴說自己的真實情感的時候,你沒有認真去體會,只是一味地看輕事物的重要性,那麼心與心的溝通很快就會停止。
只有做到以上兩個方面的內容,才能到達同理心的最高境界—讓朋友感覺到你是在真誠地關心他(她)。
第三,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
所謂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其實就是提醒你的朋友,要善於看到挫折當中的積極意義。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因為工作上的事情不順心而經常失眠。後來,我就安慰他說:「失眠的背後,往往是大範圍未解決的問題。說不定你的身體正在透過一種特殊的方式提醒你,是時候重新梳理一下你的工作,甚至該考慮是否要換一份工作了。」
我還推薦朋友去讀加藤諦三針對失眠所寫的書—《心安就好眠: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如何破除失眠魔咒》。
這種安慰方式,讓我的那位朋友換了一個更加積極的角度來看待眼前的艱難困苦,為失眠這件事情賦予了一種積極的意義—失眠是在提醒他,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後來,我的那位朋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下決心換了一份自己更加感興趣的工作。雖然薪水比以前少了一點,但是他卻很少失眠了。他後來特地發了一則很長的微信給我,感謝我說,在他心情最糟糕的時刻,我給了他最有價值的安慰。
第四,提供真心實意的幫助。
安慰別人最有效的方式除了「說」之外,還有「做」。
英語中有一句諺語:「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請允許我適當地意譯一下這句話:當朋友需要安慰的時候,說那麼多有什麼用,不如捲起袖子來真正幫他做點什麼。
記得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從一所城市的小學轉到一所農村的小學。數學課上,老師經常要用到一本習題集來做課堂練習,但是我沒有買到這本習題集,只能乾瞪眼,心情也感到很焦急。
那時農村小學沒有影印機,於是班上的同學開始自發地幫我抄這本習題集。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六七個同學硬是為我手動完成了一本習題集。最後,他們將這本「手抄版」的習題集作為禮物送給了我。
對我來說,這是最棒的安慰方式。那時我的同學不知道說什麼漂亮的話來安慰我,卻藉由真心實意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溫暖。
文/宋曉東
本文出自《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高寶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擁有一顆安慰別人的心,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刀刀傷人,反而把對方的心情搞得更加糟糕。接下來,我們就來剖析幾種容易適得其反的安慰人的方式。
第一,看輕事情的重要性。
比方說,你的好朋友明天要去考駕照。他感覺很焦慮,因為之前的兩次考試他都失敗了。在考試前一天,他過來向你尋求安慰。
你張口就給他一句:「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次小小的駕照考試嗎?放鬆心態去考吧,明天一定會過關。」
這種安慰人的方式,根本就發揮不了效果。因為這種安慰的潛台詞就是—「你太容易焦慮了,你的心理素質太差了。」從本質上說,這種方式所犯的錯誤就是—看輕事情的重要性。
第二,火上澆油式的評判。
當你的朋友感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再火上澆油去提醒他的錯誤了,尤其是在他已經感到比較自責的時候。
例如,你的朋友不小心把錢包弄丟了,正在難受。這時你來了一句:「你也太不小心了吧!錢包這種重要的東西應當貼身保管好,怎麼能隨便塞到一個口袋裡呢?」
這種事後諸葛亮的安慰方式,給人的感覺就是:一點都不真誠、一點都沒有用、一點都不暖心。你的朋友本來就因為丟錢包的事情夠難受的了,還要再挨你一頓訓。
這種火上澆油式的評判,只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加難受。
第三,自戀式地提建議。
當一個人感覺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希望有一個人能夠聽他傾訴,而不是對他提各式各樣的建議。
所謂自戀式地提建議,就是指有些人在安慰別人的時候,不僅喜歡提建議,還喜歡順便誇耀一下自己。而誇耀自己的方式就是,滔滔不絕地講自己在遇到同類問題的時候,是如何輕鬆解決的。
例如,你的好朋友大學英語證照考試沒有通過。你安慰他說:「證照考試真的很難嗎?我當時一次性就考過了。只要英語基礎好一點,考前熟悉一下題型就OK了。」
這種提建議的方式,散發著一股濃烈的自戀氣息,只會讓你想安慰的那個人,心情變得更加糟糕。
好了,在列舉了三種無效的安慰人方式之後,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如何安慰人最有效。
第一,靜靜地聽對方把話說完,不要急著提建議。
對於一名諮商心理師來說,傾聽是一項很重要的溝通技巧。如果諮商心理師能夠運用好這一項技巧,那麼就能讓來訪者快速從心理上感到安慰,心情上得到舒緩。
前些日子,在讀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這本書的時候,我對「傾聽」在安慰別人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書中講到,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不僅可以幫助對方更好地宣洩情緒,更重要的是,傾聽者在認真傾聽的同時,也向對方傳達了「我很尊重你」的信號。當一個人「受尊重」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他在心理上的痛苦症狀也會得到減輕。
如果你在談話的時候很容易插話、不擅長傾聽,我可以提供一個傾聽的範本作為參考。請確保除了這個範本上的話之外,盡量不要再多說其他話了,只要不斷循環往復就可以了:「哦,哦。是嗎?還有呢?原來是這樣啊!哦,哦。」
單是靜靜地聽對方把話說完,就能讓對方在心理上得到很大的安慰。假如一開始就著急給別人建議,只會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急著提建議,就說明你想要改變對方。而急著改變對方,就說明你在否定對方之前的做法,這些都會阻礙良好的情感交流。
記住,只有當你不想馬上去改變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做到對他真正的陪伴。
第二,運用同理心去安慰對方。
在心理諮商的專業書籍當中,「同理心」是一個被人反覆提及的名詞。可是,到底什麼才是同理心呢?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關於同理心的定義,覺得解釋得非常清楚:同理心(empathy)是指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體驗世界,重新創造個人觀點的能力。
「帶著一顆同理心去傾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獲得觀點(perspective)—這需要中止你的論斷,將自己的意見放在一邊,同時試著去瞭解令對方感到難受的深層次觀點是什麼。
第二個方面是去體會情感(emotion)—更加貼近地去體驗別人的感受,去感受他們的恐懼、喜樂、傷心等感覺。同時,也要在對方表達真實感受的時候,給予一些積極的回饋和回應。
假如你的一位朋友,連續三年爭取公司的主管職位失敗,你該如何用一顆同理心去安慰她呢?
第一個方面:獲得觀點。從表面上看,你的朋友也許是因為競聘失敗而感到痛苦。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也許隱藏著更加深層次的錯誤信念—她會認為連續競聘失敗,說明自己是一個能力很差、活得很失敗的人。她非常害怕去面對這種內心深處的無力感,這才是導致她感到心情鬱悶的真正原因。
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安慰朋友說:「即使競選主管失敗,也並不能說明你的能力很差,至少你在另外一些方面有亮點。」這樣一來,你的朋友就會感覺寬慰很多。
第二個方面:體會情感。你可以這樣表達:「我能夠理解你的這種痛苦感受。如果我也連續三年都爭取失敗,可能會更加難受。」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更加貼近地去理解對方的真實感受。如果對方訴說自己的真實情感的時候,你沒有認真去體會,只是一味地看輕事物的重要性,那麼心與心的溝通很快就會停止。
只有做到以上兩個方面的內容,才能到達同理心的最高境界—讓朋友感覺到你是在真誠地關心他(她)。
第三,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
所謂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其實就是提醒你的朋友,要善於看到挫折當中的積極意義。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因為工作上的事情不順心而經常失眠。後來,我就安慰他說:「失眠的背後,往往是大範圍未解決的問題。說不定你的身體正在透過一種特殊的方式提醒你,是時候重新梳理一下你的工作,甚至該考慮是否要換一份工作了。」
我還推薦朋友去讀加藤諦三針對失眠所寫的書—《心安就好眠: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如何破除失眠魔咒》。
這種安慰方式,讓我的那位朋友換了一個更加積極的角度來看待眼前的艱難困苦,為失眠這件事情賦予了一種積極的意義—失眠是在提醒他,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後來,我的那位朋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下決心換了一份自己更加感興趣的工作。雖然薪水比以前少了一點,但是他卻很少失眠了。他後來特地發了一則很長的微信給我,感謝我說,在他心情最糟糕的時刻,我給了他最有價值的安慰。
第四,提供真心實意的幫助。
安慰別人最有效的方式除了「說」之外,還有「做」。
英語中有一句諺語:「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請允許我適當地意譯一下這句話:當朋友需要安慰的時候,說那麼多有什麼用,不如捲起袖子來真正幫他做點什麼。
記得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從一所城市的小學轉到一所農村的小學。數學課上,老師經常要用到一本習題集來做課堂練習,但是我沒有買到這本習題集,只能乾瞪眼,心情也感到很焦急。
那時農村小學沒有影印機,於是班上的同學開始自發地幫我抄這本習題集。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六七個同學硬是為我手動完成了一本習題集。最後,他們將這本「手抄版」的習題集作為禮物送給了我。
對我來說,這是最棒的安慰方式。那時我的同學不知道說什麼漂亮的話來安慰我,卻藉由真心實意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溫暖。
文/宋曉東
本文出自《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高寶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