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狄摩西尼
這句話很勵志,最一開始是狄摩尼西用來告訴別人:為什麼天生口吃、講話聲音小的自己,能夠成為希臘著名的演說家。但更多時候,我把它用來解釋為什麼有人的感情會不順利。
「相信」是一把雙面刃,當人們太渴望一件事發生時,就會忽略所有其他的訊號,全力找出支持自己想法的證據。我曾經不止一次遇到來諮詢的人,告訴我所有「對方喜歡他/她的證據」,但只要我一丟出反面訊號,他/她們就會告訴我:「我覺得事情不是這樣的,那是因為你沒有看過我們相處。」好吧,既然你覺得我沒看過你們相處,所以會得出不對的結論,那麼你來找我幹嘛呢?
當然,我也不覺得自己一定是對的,但我相信一個合理的解釋,經得起反覆的推敲。這點我最常運用在自己身上:每當我進入一段戀情,我永遠都會找出所有正反例來攻擊自己原有的論點,直到它變成能符合所有論點的合理解釋為止。這個行為導致我的朋友們有時候會覺得我是不是精神分裂。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呢?因為沒有什麼東西比錯誤的假設前提更可怕的了。只要假設的前提錯了,後面所有的行為和驗證都會錯得一蹋糊塗。
舉個真實例子:有個男生告訴我,他跟女方每天都聊好幾個小時,對方回訊息的速度很快、回得很多,女生是不是有喜歡他?如果有喜歡,為什麼約不出來?
於是我拿起他的對話紀錄看了一下,發現對方全部都在講自己想講的事,對於男生丟出的話題完全沒有興趣。基於這點,我判定對方只是想找人講話,跟喜不喜歡的關係不大。
的確,在一般的狀況下,如果一個人回應速度快、品質好,多半都是有好感的,可是它不是唯一的可能。但如果有一個人將「回應速度快、品質好」認定為「就是有喜歡」,那麼他就會將對方的一切行為,扭曲成符合他認知的解釋,例如認為對方就是很害羞所以才約不出來。
這個錯誤前提會帶他去哪裡呢?首先,他會更起勁的跟對方聊天(並且始終認為對方是個活潑熱情外向的人),然後他會拚命約對方出去(既然人家比較害羞,那我就要主動一點),最後甚至乾脆來一發告白(說不定她很沒安全感、覺得我是玩咖,那我就主動表白好了),最後的最後,多半會得到對方在未讀或已讀很久以後,回說:「我以為我們只是朋友。」
絕大多數的錯誤前提,都是帶著我們通往失敗的快速列車,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戀情總是一團糟,那麼持續保持錯誤前提,絕對是最快的捷徑。
大部分的人在看別人的事上都沒這問題,眼睛都雪亮得很。可一旦事情換到了自己身上,就像瞎了一樣,拚了老命去相信那些荒唐到不可思議的解釋。有次我某個朋友遇到了女生突然不理他的情況,他甚至有長達半小時的時間相信:「那是因為我生日快到了,他們聯合起來要整我」,而我們根本不認識這個女生。這就是「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的威力——一旦你想要相信什麼,就會扭曲事實直到它符合你所期待的。
除了扭曲認知以外,還有一個情況會讓人們做出錯誤假設,就是不完整的知識。如果不幸的,這兩者相結合了,那當事人八成是完蛋了。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吧!這個男生顯然從來沒有遇過女生只是單純想找人講話跟抱怨的情況,所以他不可能知道要把這個可能性列入選項之中,再加上他希望對方是喜歡自己的,所以他就會直接得出解答:「對方喜歡我」,而不仔細求證。這讓我想到國中在算數學的時候,常常在算出答案後興高采烈的寫在考卷上,卻沒發現有些題目的答案有兩個。例如|a|=8 ,a應該等於8或-8 ,但我常常寫了8以後就交卷了,害我痛失分數。
所以,當我們想判斷情況的時候,絕對要記得兩件事:一,把所有可能列出來;二,不斷攻擊自己的假設。如果你的假設是正確的,那麼你最多只會找出其它一到兩種也同時正確的解釋,那麼你就把它們全部保留,再想辦法驗證。
正確判斷情勢為的是讓你更知道自己現在要做什麼才適當,而不是讓你歡天喜地或痛不欲生。不管對方現在是喜歡你還是不喜歡你、只想跟你上床還是對你有好感、想安麗你還是想跟你交朋友,通通都不重要,因為這些都不是最後的結論,只是「此時此刻的情況」。把眼睛睜開,看清楚現況,你才有機會做出最有利的行動。
本文出自AWE 情感工作室
FB:AWE 情感工作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信」是一把雙面刃,當人們太渴望一件事發生時,就會忽略所有其他的訊號,全力找出支持自己想法的證據。我曾經不止一次遇到來諮詢的人,告訴我所有「對方喜歡他/她的證據」,但只要我一丟出反面訊號,他/她們就會告訴我:「我覺得事情不是這樣的,那是因為你沒有看過我們相處。」好吧,既然你覺得我沒看過你們相處,所以會得出不對的結論,那麼你來找我幹嘛呢?
當然,我也不覺得自己一定是對的,但我相信一個合理的解釋,經得起反覆的推敲。這點我最常運用在自己身上:每當我進入一段戀情,我永遠都會找出所有正反例來攻擊自己原有的論點,直到它變成能符合所有論點的合理解釋為止。這個行為導致我的朋友們有時候會覺得我是不是精神分裂。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呢?因為沒有什麼東西比錯誤的假設前提更可怕的了。只要假設的前提錯了,後面所有的行為和驗證都會錯得一蹋糊塗。
舉個真實例子:有個男生告訴我,他跟女方每天都聊好幾個小時,對方回訊息的速度很快、回得很多,女生是不是有喜歡他?如果有喜歡,為什麼約不出來?
於是我拿起他的對話紀錄看了一下,發現對方全部都在講自己想講的事,對於男生丟出的話題完全沒有興趣。基於這點,我判定對方只是想找人講話,跟喜不喜歡的關係不大。
的確,在一般的狀況下,如果一個人回應速度快、品質好,多半都是有好感的,可是它不是唯一的可能。但如果有一個人將「回應速度快、品質好」認定為「就是有喜歡」,那麼他就會將對方的一切行為,扭曲成符合他認知的解釋,例如認為對方就是很害羞所以才約不出來。
這個錯誤前提會帶他去哪裡呢?首先,他會更起勁的跟對方聊天(並且始終認為對方是個活潑熱情外向的人),然後他會拚命約對方出去(既然人家比較害羞,那我就要主動一點),最後甚至乾脆來一發告白(說不定她很沒安全感、覺得我是玩咖,那我就主動表白好了),最後的最後,多半會得到對方在未讀或已讀很久以後,回說:「我以為我們只是朋友。」
絕大多數的錯誤前提,都是帶著我們通往失敗的快速列車,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戀情總是一團糟,那麼持續保持錯誤前提,絕對是最快的捷徑。
大部分的人在看別人的事上都沒這問題,眼睛都雪亮得很。可一旦事情換到了自己身上,就像瞎了一樣,拚了老命去相信那些荒唐到不可思議的解釋。有次我某個朋友遇到了女生突然不理他的情況,他甚至有長達半小時的時間相信:「那是因為我生日快到了,他們聯合起來要整我」,而我們根本不認識這個女生。這就是「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的威力——一旦你想要相信什麼,就會扭曲事實直到它符合你所期待的。
除了扭曲認知以外,還有一個情況會讓人們做出錯誤假設,就是不完整的知識。如果不幸的,這兩者相結合了,那當事人八成是完蛋了。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吧!這個男生顯然從來沒有遇過女生只是單純想找人講話跟抱怨的情況,所以他不可能知道要把這個可能性列入選項之中,再加上他希望對方是喜歡自己的,所以他就會直接得出解答:「對方喜歡我」,而不仔細求證。這讓我想到國中在算數學的時候,常常在算出答案後興高采烈的寫在考卷上,卻沒發現有些題目的答案有兩個。例如|a|=8 ,a應該等於8或-8 ,但我常常寫了8以後就交卷了,害我痛失分數。
所以,當我們想判斷情況的時候,絕對要記得兩件事:一,把所有可能列出來;二,不斷攻擊自己的假設。如果你的假設是正確的,那麼你最多只會找出其它一到兩種也同時正確的解釋,那麼你就把它們全部保留,再想辦法驗證。
正確判斷情勢為的是讓你更知道自己現在要做什麼才適當,而不是讓你歡天喜地或痛不欲生。不管對方現在是喜歡你還是不喜歡你、只想跟你上床還是對你有好感、想安麗你還是想跟你交朋友,通通都不重要,因為這些都不是最後的結論,只是「此時此刻的情況」。把眼睛睜開,看清楚現況,你才有機會做出最有利的行動。
本文出自AWE 情感工作室
FB:AWE 情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