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一定會在某個年齡階段發生。
我的這個階段發生在二十歲左右,初入社會時,發現自己沒有融入圈子的能力。
人群當中有不少人都像我這樣,與人交流毫無問題,看上去也比較開朗,但實際上性格偏內向,有輕微的社交恐懼。
我那時候最怕的就是「社交場所」。大家分明都不熟悉,但是卻要裝熟的樣子,滿場說的聽的都是客套話,一片假熱情。
每當這個時刻我都特別尷尬,觥籌交錯中說不上話,也不知道怎麼接話,最恐懼的環節就是輪流敬酒,什麼時候站起來?該不該站起來?站起來說什麼?這些問題會讓我坐立不安。
社交焦慮由此產生。我並不喜歡社交,但是又覺得很有必要。
有焦慮的地方,就有「雞湯」。
其中一類雞湯說:如果你不夠強大,你的社交都是無用社交。你要先有用,社交才有用。等你強大了,就有人來找你了。
這類雞湯很洗腦,對於我們這種不喜歡社交只喜歡做事的人,無異就是提供了理論支持,可以讓我們更心安理得地埋頭做自己的事。我稱這個理論叫作「強坐等理論」。
還有一類是「乾貨」文章,教你怎麼樣迅速跟陌生人變熟悉、開口交談的五十種方法等等。但這些解決不了我的問題。
首先我會習慣性地去解決一些更底層的東西,當我把這件事情的規律和邏輯想明白以後,才會覺得那些技巧層面的東西有用。
社交,實際就是社會交換。
交換的前提是你必須有價值。如果總是抱著想認識對我有用的朋友的念頭去與人交往,那麼機率多半會落空。沒見過市場上誰不付錢就能把菜買走的,若你沒有懷抱價值而來,參加再多的局、認識再多的人,也不會有人幫你。
只是人並非有明確的標價,你是大明星價值一千,我是過氣網紅價值五百,所以我不如你,我沒法跟你交朋友。
這種想法完全不對。
也不是說只有等我變強大了,社交才有用。多強大才算強大?總有人比你更強大。
你可以說,等我有錢了再買LV,但沒聽人說過,等我有錢了再出來買東西,對吧?
並不是兩個人要一樣強才能交朋友。你是大老闆,我只是普通員工,但是我這個人個性忠誠勤奮、專業知識深厚,我們之間是有價值可以交換的。
我們不要總是自卑、看不起自己,當你覺得周圍的人都比你有錢、比你強、比你人脈廣的時候,你身上可能也會有別人需要的東西。
我高中同學的妹妹在北京做行政人事工作,一起吃飯的時候,她姐姐就把她叫過來。一開始她都不敢跟我說話,於是我主動問她是做什麼的、做得怎麼樣。在交談中我發現她是個非常認真的人,做事細膩,對自己的工作很負責,恰巧當時我自己公司的人事不夠好,我就想,將來可以讓她來我這裡工作。
飯局結束的時候,她要加我的即時通訊軟體帳號,我欣然接受,一點也不勉強。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或許我也曾經在飯局上侷促不安,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和厲害的人交談,但實際上事情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你只要找對了點,就能讓自己發光,吸引到別人。
等我真的變強許多後,更覺得「強坐等」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縱使你再強大,如果天天待在家裡自我封閉,就會失去許多和人交流的成長機會,也會失去許多與人價值交換、互相推進能力的機會。在社交焦慮時,我們不應該被任何一派說法極端嚴重洗腦。人是需要交朋友的,不能因為自己不夠擅長,就誤認為自己不喜歡或者不需要。
每個人都有價值,不一定要等到變強才去社交。
我們可以按照下面的順序思考:
首先,我可以提供什麼價值?
在社交當中,可以提供的價值大概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種社交價值,叫資訊價值。
跟這個人交往,我就能得到一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資訊,那麼提供資訊的人就有價值。這種資訊也不見得是什麼商業機密,有可能只是一些八卦新聞。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班上一定有一個人人都愛跟她交朋友的社交達人,好比「super star(超級巨星)」。她受歡迎不是因為她學習成績好,也不是因為她長得漂亮,而是因為這個女孩知道的八卦特別多。從明星八卦到學校裡面誰跟誰在一起牽手被校長抓了全知道,一些時尚知識她也懂,班上同學沒錢買雜誌,她會去買,看完了以後就可以成為閒聊的話題,這就是用資訊價值與人交換的典型。
到現在,這個資訊價值仍然是存在的。比如你的大學老師就知道專業的學長學姐們大部分都在哪兒工作,欲求職的公司哪家能開出更好的薪資待遇等等。
第二種可以提供的社交價值,叫作資源價值。
有人可以給你介紹客戶,有人可以給你工作機會,這種就屬於資源價值。
擁有資源價值的人可以迅速地把自己的人脈網搭建起來。
社交中第三種可供交換的價值,是情感價值。
人人都需要歸屬感和接納感,所以這種情感價值一點都不比其他的價值差,而且人人都可以為別人提供。有人發言,就需要有人鼓掌嘛!
在這個過程中,你說誰需要誰多一點?不管是業界中有地位的人,還是公司裡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兵,只要是人,都有被人接納的強烈需求。近幾年我們經常看到大明星在網路上回擊黑粉,有時候會讓人覺得詫異:為什麼你都這麼紅了,還要在意某些人的看法?
但是不在意別人的目光是個偽命題。
這不是靠雞湯就能說服自己的。對接納感和歸屬感的需要,是一個從心理到生理的需求,沒人喜歡被人排斥,人人都需要被認可。
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告訴一個團體當中的某個人:「你被其他成員排斥了,他們不接納你。」這個人居然就開始情緒低落、焦慮不安,接著出現各種負面情緒,最後還演變成了心理創傷。
人被拒絕和排斥,給大腦帶來的傷害跟挨一頓打差不多。
在日常的社交當中,別人也會給你提供這種情感價值。比如,別人可能會說「好喜歡你」,或誇你今天穿得特別漂亮。不管說這句話的人是個受人尊敬的前輩,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後輩,你聽到之後都會感到開心。
這些話告訴你:你被接納了,你被喜歡了。
情感價值是必需品。
在社交當中能提供給別人的第四種價值,叫智力價值。
智力價值這個詞是我編的,因為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朋友,他特別聰明,我能在他身上學到很多,不管是想問題的思路,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無論在財富上,還是人們常說的資源上,跟我都不是同一個等級,但是每次和他聊完,都能感受到一種智力上的提升。
《窮查理寶典》這本書的主角查理‧蒙格本身就特別聰明,他是巴菲特的合夥人。巴菲特曾經說:「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
這就是智力價值的描述。
以上就是我們可以為他人提供的社交價值。
我們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去想,在社交當中,你能給別人提供什麼樣的價值,以及你獲得的價值是什麼。當思考完價值以後,接下來要想的一個問題就是成本。
成本效益原則是經濟學的基本原則。但是太多人喜歡以單一維度思考問題,比如在社交這件事情上,總是想社交是有用的,但是卻很少去想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我身邊還真有這樣一個人。只要感覺飯局上有那麼一兩個人將來可能有用,他都要去赴宴,還會想方設法去參加這樣的場合,天天喝得半醉,自己的工作都荒廢得不成樣子,因為有時還要主動買單,工作五年多也存不了錢。
在社交中的確是需要投入成本的,最直接的就是時間、精力,有時候還有金錢。
我之前有一個朋友,是個富二代,有很強的資源價值。
她爸爸特別厲害,厲害到可以幫助她同學在國有企業內找一份工作,所以她這樣的人是不是人人都很喜歡?照道理說,應該是。
你跟她相處一年,就能搞定一份鐵飯碗的工作,別人大學拼四年,都未必能搞定,所以這個女孩剛開始在朋友圈極具吸引力。有許多人就帶著這個目的和她交朋友,可是慢慢地這些朋友都散去了,因為陪伴她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個女孩的情緒不穩定,天天哄她真的夠煩了,不如自己好好學習、好好考個證照、自己找工作。我是親眼看著有個喜歡巴結的朋友在她那裡敗下陣來,從她忠誠的狗腿,變成獨立自主的奮鬥者。
所以,有時候即便你有極強的社交價值,也交不到朋友,因為我們在社交的過程當中,不僅會去衡量社交價值,還會去衡量社交成本。
這種現象在兩性關係當中也比較常見。有一些女孩說:「我條件不錯,有一個人也蠻喜歡我的,但後來怎麼就放棄、不追我了?」
有可能那個人覺得投入的時間跟精力太多,和她在一起的成本太高了。
除了價值和成本之外,我們在社交時還會衡量風險。
為什麼我們總說不要跟人品不好的人交往?哪怕這個人能夠提供再高的社交價值都不要。因為他的社交風險太大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會害到你,那時再後悔就晚了。
我一直強調,想要交真正的朋友,自己的為人一定要誠信和正直。因為和誠信正直的人交往,會節省精力,不用擔心有風險,比較安心。
成為朋友中那個安心的選擇,也不錯。
以上就是影響社交關係的三個因素:價值、成本、風險。
我們要做的很簡單:找到自己可以提供的社交價值,降低他人與自己社交的成本和風險,就能交到朋友。
在實踐當中,還有一些需要注意。
首先,社交價值的大小和開放程度有關係。
其實有些人特別強,比我厲害很多倍,但是我認為跟他交往沒有用,因為他滿臉寫著「我不會幫助任何人,不願意跟任何人打交道」。所以,縱使你的社交價值再大、資源再廣、能力再強,跟我也沒有關係,那我為什麼要在你身上浪費時間。
我周圍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其實不比我強,但是為人很開放。這個開放的意思是喜歡成就別人,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讓渡給別人,所以廣受好評,沒人會不喜歡像他這樣的人。
看上去是他成就了別人,但是同時他也成就了自己。
當人們看到這種開放性,就會覺得自己也有被幫助的可能。即便對他無所求,也會願意和他做朋友,也願意幫他。
再多說一點。最好的自我介紹是什麼?
最好的自我介紹就是在那短短的幾分鐘內,展示出你的社交價值。
一個人在自我介紹時表現出幽默,就會有人願意跟他做朋友。
因為他能提供情感價值,跟他在一起,你永遠不會感覺受到冷落,你會很開心。被人哄開心,會有一種親密和被接納的感覺。但千萬不能為了幽默去耍聰明。如果你做過頭了,會讓人覺得自作聰明,跟自作聰明的人交往可能會不愉快,而且自作聰明的人都很自我,社交價值很弱。
除了幽默之外,一段短短的自我介紹能展示的社交資源還有很多。
我之前就見過一個人,他做的自我介紹相當符合我說的這個方法。
他上臺就講:「我是一個醫生,我這個人不太會說話,但我平時很愛幫助別人,我在某個醫院工作,如果你們需要我的話,就來找我,我會留下我的電話號碼。別的忙我幫不上,但平時有一些小病可以找我諮詢」。
這樣的自我介紹誰不喜歡?在那個場合,這個醫生並不是裡面最強的人,甚至在醫生裡都不算特別強,因為他任職的醫院不夠有名,而現場的其他人全是大企業家。
但是他在自我介紹裡展示了一種價值開放的狀態,無論人們會不會找他幫忙,都覺得他是個很樂於提供幫助的人。他的社交價值就被放大了。
這個方法真的特別好用。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社交價值不夠的話,一定要展示開放的狀態,這樣也可以幫助你交到更多的朋友。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要只是從單一面向去判斷自己和他人。
為什麼我花了那麼大的篇幅去分享自己對社交價值的看法?
是因為我們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把自己的社交價值單一化—我沒有錢,所以我不配跟人交往。近年更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要有趣,好像無趣的人就沒用一樣。
你可以提供的社交價值類型很多,其中有一些本身就是普通人可以提供的,所以千萬不要從單一面向來審判自己。
第三點叫做,接納自我的陷阱。
在社交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有個陷阱叫作「接納自我」。
當一個人的社交價值特別弱的時候,很多人不喜歡他、不接納他、不跟他相處,這時候他可能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做自己就好了」,周圍人也勸他(其實是在騙他),跟他說「你喜歡自己就行了,不要管別人怎麼想」。
然而事實是,人一定要有社交價值,一定要被別人需要、被別人接納,這樣他才能滿足自己的歸屬感需求。沒有人是完全可以做自己的,這個不是我說的,是哈佛的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一個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或者根本就取決於他的社交關係。
生活中有些人不愛社交,獨自一人也很幸福,比如大文豪。
但這些人在其他方面其實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和接納。
比如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被他的老師接納,被他的家人喜歡,這時候雖然周圍有朋友不喜歡他,他會沮喪,但是對他的影響程度並不嚴重。
「人只要做自己就好,我不用跟任何人發生社交關係。」這種話千萬別信。
關於社交價值理論,我就介紹到這裡了。
根據這個理論來轉換一下自己的社交思路吧。
以前我們出去跟別人交朋友,總是盯著誰強、誰有資源,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然後少奮鬥好幾年。以後你要先想,我能跟別人交換什麼?我能為他提供哪種價值?我在現場怎麼展示這種價值?
任何關係中其實都有這個等式,再親密的朋友實際上也在發生交換的行為。只不過交換的不是金錢和物質,而是情感和支持。
不公平的交易不會長久持續,沒有人喜歡長年累月地白白付出。
重複一下我們的結論:如果你能夠提供社交價值,並且與你交往的成本低、無風險,你就是一個非常值得交往的對象。
文/劉媛媛
本文出自《精準努力,我不想死於一事無成》蘋果屋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群當中有不少人都像我這樣,與人交流毫無問題,看上去也比較開朗,但實際上性格偏內向,有輕微的社交恐懼。
我那時候最怕的就是「社交場所」。大家分明都不熟悉,但是卻要裝熟的樣子,滿場說的聽的都是客套話,一片假熱情。
每當這個時刻我都特別尷尬,觥籌交錯中說不上話,也不知道怎麼接話,最恐懼的環節就是輪流敬酒,什麼時候站起來?該不該站起來?站起來說什麼?這些問題會讓我坐立不安。
社交焦慮由此產生。我並不喜歡社交,但是又覺得很有必要。
有焦慮的地方,就有「雞湯」。
其中一類雞湯說:如果你不夠強大,你的社交都是無用社交。你要先有用,社交才有用。等你強大了,就有人來找你了。
這類雞湯很洗腦,對於我們這種不喜歡社交只喜歡做事的人,無異就是提供了理論支持,可以讓我們更心安理得地埋頭做自己的事。我稱這個理論叫作「強坐等理論」。
還有一類是「乾貨」文章,教你怎麼樣迅速跟陌生人變熟悉、開口交談的五十種方法等等。但這些解決不了我的問題。
首先我會習慣性地去解決一些更底層的東西,當我把這件事情的規律和邏輯想明白以後,才會覺得那些技巧層面的東西有用。
社交,實際就是社會交換。
交換的前提是你必須有價值。如果總是抱著想認識對我有用的朋友的念頭去與人交往,那麼機率多半會落空。沒見過市場上誰不付錢就能把菜買走的,若你沒有懷抱價值而來,參加再多的局、認識再多的人,也不會有人幫你。
只是人並非有明確的標價,你是大明星價值一千,我是過氣網紅價值五百,所以我不如你,我沒法跟你交朋友。
這種想法完全不對。
也不是說只有等我變強大了,社交才有用。多強大才算強大?總有人比你更強大。
你可以說,等我有錢了再買LV,但沒聽人說過,等我有錢了再出來買東西,對吧?
並不是兩個人要一樣強才能交朋友。你是大老闆,我只是普通員工,但是我這個人個性忠誠勤奮、專業知識深厚,我們之間是有價值可以交換的。
我們不要總是自卑、看不起自己,當你覺得周圍的人都比你有錢、比你強、比你人脈廣的時候,你身上可能也會有別人需要的東西。
我高中同學的妹妹在北京做行政人事工作,一起吃飯的時候,她姐姐就把她叫過來。一開始她都不敢跟我說話,於是我主動問她是做什麼的、做得怎麼樣。在交談中我發現她是個非常認真的人,做事細膩,對自己的工作很負責,恰巧當時我自己公司的人事不夠好,我就想,將來可以讓她來我這裡工作。
飯局結束的時候,她要加我的即時通訊軟體帳號,我欣然接受,一點也不勉強。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或許我也曾經在飯局上侷促不安,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和厲害的人交談,但實際上事情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你只要找對了點,就能讓自己發光,吸引到別人。
等我真的變強許多後,更覺得「強坐等」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縱使你再強大,如果天天待在家裡自我封閉,就會失去許多和人交流的成長機會,也會失去許多與人價值交換、互相推進能力的機會。在社交焦慮時,我們不應該被任何一派說法極端嚴重洗腦。人是需要交朋友的,不能因為自己不夠擅長,就誤認為自己不喜歡或者不需要。
每個人都有價值,不一定要等到變強才去社交。
我們可以按照下面的順序思考:
首先,我可以提供什麼價值?
在社交當中,可以提供的價值大概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種社交價值,叫資訊價值。
跟這個人交往,我就能得到一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資訊,那麼提供資訊的人就有價值。這種資訊也不見得是什麼商業機密,有可能只是一些八卦新聞。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班上一定有一個人人都愛跟她交朋友的社交達人,好比「super star(超級巨星)」。她受歡迎不是因為她學習成績好,也不是因為她長得漂亮,而是因為這個女孩知道的八卦特別多。從明星八卦到學校裡面誰跟誰在一起牽手被校長抓了全知道,一些時尚知識她也懂,班上同學沒錢買雜誌,她會去買,看完了以後就可以成為閒聊的話題,這就是用資訊價值與人交換的典型。
到現在,這個資訊價值仍然是存在的。比如你的大學老師就知道專業的學長學姐們大部分都在哪兒工作,欲求職的公司哪家能開出更好的薪資待遇等等。
第二種可以提供的社交價值,叫作資源價值。
有人可以給你介紹客戶,有人可以給你工作機會,這種就屬於資源價值。
擁有資源價值的人可以迅速地把自己的人脈網搭建起來。
社交中第三種可供交換的價值,是情感價值。
人人都需要歸屬感和接納感,所以這種情感價值一點都不比其他的價值差,而且人人都可以為別人提供。有人發言,就需要有人鼓掌嘛!
在這個過程中,你說誰需要誰多一點?不管是業界中有地位的人,還是公司裡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兵,只要是人,都有被人接納的強烈需求。近幾年我們經常看到大明星在網路上回擊黑粉,有時候會讓人覺得詫異:為什麼你都這麼紅了,還要在意某些人的看法?
但是不在意別人的目光是個偽命題。
這不是靠雞湯就能說服自己的。對接納感和歸屬感的需要,是一個從心理到生理的需求,沒人喜歡被人排斥,人人都需要被認可。
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告訴一個團體當中的某個人:「你被其他成員排斥了,他們不接納你。」這個人居然就開始情緒低落、焦慮不安,接著出現各種負面情緒,最後還演變成了心理創傷。
人被拒絕和排斥,給大腦帶來的傷害跟挨一頓打差不多。
在日常的社交當中,別人也會給你提供這種情感價值。比如,別人可能會說「好喜歡你」,或誇你今天穿得特別漂亮。不管說這句話的人是個受人尊敬的前輩,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後輩,你聽到之後都會感到開心。
這些話告訴你:你被接納了,你被喜歡了。
情感價值是必需品。
在社交當中能提供給別人的第四種價值,叫智力價值。
智力價值這個詞是我編的,因為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朋友,他特別聰明,我能在他身上學到很多,不管是想問題的思路,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無論在財富上,還是人們常說的資源上,跟我都不是同一個等級,但是每次和他聊完,都能感受到一種智力上的提升。
《窮查理寶典》這本書的主角查理‧蒙格本身就特別聰明,他是巴菲特的合夥人。巴菲特曾經說:「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
這就是智力價值的描述。
以上就是我們可以為他人提供的社交價值。
我們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去想,在社交當中,你能給別人提供什麼樣的價值,以及你獲得的價值是什麼。當思考完價值以後,接下來要想的一個問題就是成本。
成本效益原則是經濟學的基本原則。但是太多人喜歡以單一維度思考問題,比如在社交這件事情上,總是想社交是有用的,但是卻很少去想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我身邊還真有這樣一個人。只要感覺飯局上有那麼一兩個人將來可能有用,他都要去赴宴,還會想方設法去參加這樣的場合,天天喝得半醉,自己的工作都荒廢得不成樣子,因為有時還要主動買單,工作五年多也存不了錢。
在社交中的確是需要投入成本的,最直接的就是時間、精力,有時候還有金錢。
我之前有一個朋友,是個富二代,有很強的資源價值。
她爸爸特別厲害,厲害到可以幫助她同學在國有企業內找一份工作,所以她這樣的人是不是人人都很喜歡?照道理說,應該是。
你跟她相處一年,就能搞定一份鐵飯碗的工作,別人大學拼四年,都未必能搞定,所以這個女孩剛開始在朋友圈極具吸引力。有許多人就帶著這個目的和她交朋友,可是慢慢地這些朋友都散去了,因為陪伴她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個女孩的情緒不穩定,天天哄她真的夠煩了,不如自己好好學習、好好考個證照、自己找工作。我是親眼看著有個喜歡巴結的朋友在她那裡敗下陣來,從她忠誠的狗腿,變成獨立自主的奮鬥者。
所以,有時候即便你有極強的社交價值,也交不到朋友,因為我們在社交的過程當中,不僅會去衡量社交價值,還會去衡量社交成本。
這種現象在兩性關係當中也比較常見。有一些女孩說:「我條件不錯,有一個人也蠻喜歡我的,但後來怎麼就放棄、不追我了?」
有可能那個人覺得投入的時間跟精力太多,和她在一起的成本太高了。
除了價值和成本之外,我們在社交時還會衡量風險。
為什麼我們總說不要跟人品不好的人交往?哪怕這個人能夠提供再高的社交價值都不要。因為他的社交風險太大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會害到你,那時再後悔就晚了。
我一直強調,想要交真正的朋友,自己的為人一定要誠信和正直。因為和誠信正直的人交往,會節省精力,不用擔心有風險,比較安心。
成為朋友中那個安心的選擇,也不錯。
以上就是影響社交關係的三個因素:價值、成本、風險。
我們要做的很簡單:找到自己可以提供的社交價值,降低他人與自己社交的成本和風險,就能交到朋友。
在實踐當中,還有一些需要注意。
首先,社交價值的大小和開放程度有關係。
其實有些人特別強,比我厲害很多倍,但是我認為跟他交往沒有用,因為他滿臉寫著「我不會幫助任何人,不願意跟任何人打交道」。所以,縱使你的社交價值再大、資源再廣、能力再強,跟我也沒有關係,那我為什麼要在你身上浪費時間。
我周圍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其實不比我強,但是為人很開放。這個開放的意思是喜歡成就別人,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讓渡給別人,所以廣受好評,沒人會不喜歡像他這樣的人。
看上去是他成就了別人,但是同時他也成就了自己。
當人們看到這種開放性,就會覺得自己也有被幫助的可能。即便對他無所求,也會願意和他做朋友,也願意幫他。
再多說一點。最好的自我介紹是什麼?
最好的自我介紹就是在那短短的幾分鐘內,展示出你的社交價值。
一個人在自我介紹時表現出幽默,就會有人願意跟他做朋友。
因為他能提供情感價值,跟他在一起,你永遠不會感覺受到冷落,你會很開心。被人哄開心,會有一種親密和被接納的感覺。但千萬不能為了幽默去耍聰明。如果你做過頭了,會讓人覺得自作聰明,跟自作聰明的人交往可能會不愉快,而且自作聰明的人都很自我,社交價值很弱。
除了幽默之外,一段短短的自我介紹能展示的社交資源還有很多。
我之前就見過一個人,他做的自我介紹相當符合我說的這個方法。
他上臺就講:「我是一個醫生,我這個人不太會說話,但我平時很愛幫助別人,我在某個醫院工作,如果你們需要我的話,就來找我,我會留下我的電話號碼。別的忙我幫不上,但平時有一些小病可以找我諮詢」。
這樣的自我介紹誰不喜歡?在那個場合,這個醫生並不是裡面最強的人,甚至在醫生裡都不算特別強,因為他任職的醫院不夠有名,而現場的其他人全是大企業家。
但是他在自我介紹裡展示了一種價值開放的狀態,無論人們會不會找他幫忙,都覺得他是個很樂於提供幫助的人。他的社交價值就被放大了。
這個方法真的特別好用。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社交價值不夠的話,一定要展示開放的狀態,這樣也可以幫助你交到更多的朋友。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要只是從單一面向去判斷自己和他人。
為什麼我花了那麼大的篇幅去分享自己對社交價值的看法?
是因為我們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把自己的社交價值單一化—我沒有錢,所以我不配跟人交往。近年更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要有趣,好像無趣的人就沒用一樣。
你可以提供的社交價值類型很多,其中有一些本身就是普通人可以提供的,所以千萬不要從單一面向來審判自己。
第三點叫做,接納自我的陷阱。
在社交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有個陷阱叫作「接納自我」。
當一個人的社交價值特別弱的時候,很多人不喜歡他、不接納他、不跟他相處,這時候他可能告訴自己「沒關係,我做自己就好了」,周圍人也勸他(其實是在騙他),跟他說「你喜歡自己就行了,不要管別人怎麼想」。
然而事實是,人一定要有社交價值,一定要被別人需要、被別人接納,這樣他才能滿足自己的歸屬感需求。沒有人是完全可以做自己的,這個不是我說的,是哈佛的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一個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或者根本就取決於他的社交關係。
生活中有些人不愛社交,獨自一人也很幸福,比如大文豪。
但這些人在其他方面其實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和接納。
比如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被他的老師接納,被他的家人喜歡,這時候雖然周圍有朋友不喜歡他,他會沮喪,但是對他的影響程度並不嚴重。
「人只要做自己就好,我不用跟任何人發生社交關係。」這種話千萬別信。
關於社交價值理論,我就介紹到這裡了。
根據這個理論來轉換一下自己的社交思路吧。
以前我們出去跟別人交朋友,總是盯著誰強、誰有資源,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然後少奮鬥好幾年。以後你要先想,我能跟別人交換什麼?我能為他提供哪種價值?我在現場怎麼展示這種價值?
任何關係中其實都有這個等式,再親密的朋友實際上也在發生交換的行為。只不過交換的不是金錢和物質,而是情感和支持。
不公平的交易不會長久持續,沒有人喜歡長年累月地白白付出。
重複一下我們的結論:如果你能夠提供社交價值,並且與你交往的成本低、無風險,你就是一個非常值得交往的對象。
文/劉媛媛
本文出自《精準努力,我不想死於一事無成》蘋果屋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