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夫妻兩人因為工作需求或其他因素,平日分隔兩地,僅在週末相聚,現代人稱為「假日夫妻」。您和另一半是否也處於這樣的關係?究竟假日夫妻的相處模式有助於雙方維持新鮮感,還是把婚姻推向萬丈深淵?而有關教養孩子的問題,又該由哪一方負責呢?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式微,不僅雙薪家庭越來越普及,許多新婚或已婚多時的夫妻基於經濟考量,與另一半達成「只在假日相處」的協議,形成現今一種新興的婚姻型態。可言心理諮商所梁仲怡心理師表示,夫妻選擇平日分隔兩地,大部分都礙於現實生活中不得已的因素,而假日夫妻的相處模式可能會讓夫妻雙方面臨諸多考驗與轉變,進而影響家庭生活。
何謂假日夫妻?
狹義的假日夫妻,是指因為工作關係而分隔兩地,但到了假日,夫妻兩人就會相聚。至於廣義解釋,梁仲怡心理師認為,兩人其中一方或雙方都在外地工作,例如:先生為職業軍人,或任何原因迫使已婚的兩人見面時間不固定,無法天天相處在一起。這類婚姻型態有別一般大眾對於家庭的概念,以及對夫妻關係的認知。
不論夫妻的相處模式為何,兩人之所以選擇走入婚姻,必定是雙方皆動了「成家」的念頭。假日夫妻即使沒有住在一起,關係上還是夫妻。梁心理師說:「不會因為只有假日相見,平日就是單身,到了休假日才是有夫之婦、有婦之夫。」雖然無法像一般正常夫妻般每天共同生活、一起養育孩子,但是回歸到「夫妻」兩字的本義,假日夫妻確實與他人無異,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然而,兩人天天相處在一起,許多生活細節需要磨合,發生衝突的機率勢必增加,若一週只見一次面,婚姻初期的摩擦可能會少一些。只有假日才「像」夫妻,看似與世俗觀念背道而馳的婚姻生活其實並非全是缺點,梁仲怡心理師坦言,夫妻若能有共體時艱的心態,兩人會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間,彼此也較容易相互讓步。雖然無法保證能穩定未來的感情狀態,但卻可減少新婚期間的衝突,或將磨合期拉長,降低爭執的程度。
結婚逾20年,梁仲怡心理師的先生長期在國外工作,特別能體會這樣的生活。她開玩笑說:「這樣也有好處,孩子只需聽爸爸或媽媽其中一邊的話!」,她也分享:「感情經營是彼此不斷的協調與溝通,珍惜相處時間才會有更多的包容。」
假日相見,愛情永保鮮?!
時代在改變,世人對於「家」的概念已不如以往侷限,甚至有些家庭在孩子獨立後,全家人分住不同的地方,一週或一個月僅碰面一次,與假日夫妻相處模式類似,這也是一種新興的家庭型態。而網路上許多人討論「該不該和另一半成為假日夫妻?」,下列將為您說明假日夫妻的相處之道。
學會相互體恤、諒解
若夫妻平時沒有住在一起,勢必無法在其中一方需要時,及時給予陪伴。如此一來,不論是哪一方,心理不免感到孤單或愧疚,尤其有了孩子後,面對獨自撫養的壓力,不管由誰負責,都很容易感到無助。梁心理師指出,決定成為假日夫妻之前,要有預期心理建設,必須了解一旦走入這樣的相處模式,另一半將無法天天陪在自己身邊。因此,除了維持良好的溝通,也要無時無刻相互體恤與諒解。
信任是婚姻的基礎
相戀的兩人由情侶結為夫妻,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一同打造屬於兩人的生活,而選擇成為假日夫妻,也是雙方經過審慎思考後所做的決定。梁仲怡心理師以自身經驗分享,自己的先生在孩子年幼時便去泰國工作,後來更前往大陸發展,為了現實生活的考量,直到現在依然如此。然而,不論當初決定前往或留下,都是經過夫妻雙方協調後所做的選擇,因此,做了決定後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先生或太太到外地後該使用何種方式聯繫,自己該怎麼承擔照顧孩子的壓力,這些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於遠距離的婚姻狀態,她笑道:「比假日夫妻還難見面!」,夫妻倆決定暫時分開,或許有著一個共同目標,同意雙方在這段期間各自於不同地方努力,並約定一個時間再共同生活。梁心理師解釋,經濟為最主要的考量重點。另外,也可能和兩人的未來願景有關,例如:求學、創業。
很多人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困惑,納悶是否合適,甚至懷疑婚姻的價值。梁仲怡心理師強調,若決定要成為假日夫妻,除了要有一定的信任基礎,雙方也應先了解彼此家庭的目標,甚至是婚姻未來走向及發展。建議倘若要成為假日夫妻,不妨試想每天見不到對方時該怎麼辦。她說:「婚姻需要經營,婚姻生活也需要學習,尤其新婚就成為假日夫妻的兩人除了努力溝通,更不要懷疑自己的選擇。」
誰該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倘若選擇假日夫妻的生活,除孕婦在懷孕期間顯得較為艱辛之外,已育有孩子的夫妻,其中一方勢必得擔起獨自照顧孩子的重大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養育孩子的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視身邊資源而定
在爸比媽咪都忙於工作的情況下,孩子由誰帶比較好?梁心理師認為,多數人會贊成由媽媽負責照顧小孩,因為母職是天性。另外,也建議除了考量到孩子的年紀是否適合與母親分開之外,經夫妻倆人討論後選定的一方,應擁有較多的資源。尤其缺乏相關經驗的新手父母,更需懂得尋求、善加利用身邊的資源來輔助自己照顧孩子,例如:市區較容易請到保姆、社區可提供照護等。這些資源無論來自於社會、社區或平時能在家幫忙顧孩子的親戚,對主要照顧者及孩子來說,都是莫大的幫助,因此,決定孩子應交予誰負責照顧時,應將照顧者身邊的資源納入考量。
讓孩子做選擇
當孩子年齡夠大,已具相當判斷能力,父母應將雙方的考量向孩子說明,讓他參與討論。兩人的工作地點若不是距離太遠,也可以帶孩子實際走走、看看,了解哪個地方才是他喜歡的環境,讓孩子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若牽涉到學習,梁仲怡心理師建議,以孩子的「益處」為優先考量,例如:何種就學環境較利於孩子的成長,或和誰一起生活對他未來的發展有益等。梁仲怡心理師舉例,自己有一位同學被調到北京工作,先生則在臺北教書,由於他們的孩子已在國內就學多年,而媽媽要去多久也無法確定,基於順利完成學業的考量,孩子就和爸爸留在臺灣。
梁仲怡心理師分享,曾聽過一位父親因為工作關係,不僅居住地點一直更換,他正在就學的兒子也隨著他不斷的轉學、適應新環境,結果孩子不但語言錯亂,更因為在每個學校待的時間都不長,最後連一個同儕朋友都沒有。她提醒,夫妻若有了孩子,在決定由誰負責教養之前,不僅要考量年齡、受教機會的問題,以及照顧者可提供的資源外,更要顧慮孩子的需求與想法,不是父母決定了就好。
找到方法,成為令人稱羨的假日夫妻
假日夫妻的形成有時是逼不得已,但也不代表從此就與幸福遠離,梁仲怡心理師笑道:「無論是什麼樣的夫妻,衝突一定都會有,天天如膠似漆的反倒沒有。」。有的人說,成天吵架的兩個人就算分隔兩地還是吵不停;和睦經營婚姻的雙方,就算只有假日才相見,感情依舊甜甜蜜蜜,故夫妻感情的好與壞,端看兩人如何相處,無須畫地自限。
達成共識,釐清彼此為何結婚
開始假日夫妻的生活後,要維持和睦的關係,避免因距離帶來的衝突,就需努力維繫彼此的共識。決定成為假日夫妻時,雙方必須清楚知道自己及另一半對於婚姻與家庭的願景。除此,亦需了解兩人「為什麼」選擇成家後必須分隔兩地的生活,以及結婚的目的為何,尤其當一個人感到孤寂、無助或為自己抱不平,氣憤對方為何不需負起照顧孩子責任時,重新審視當初做決定所考量的出發點,仔細思考兩人這麼做的終極目標,或許能幫助緩解內心的不平衡。
妥善運用通訊軟體
「夫妻」理應是親密的關係,但要是未能天天相處在一起,親密度難免會降低。梁仲怡心理師建議,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多透過通訊軟體聯繫,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她分享,自己也是和家人使用免費通訊軟體傳送照片,或是面對面通話,讓大家知道自己在哪裡、做些什麼,她笑言:「畢竟看不見就會擔心!」
除了妥善地利用科技產品解決溝通問題,更加鞏固彼此的信任,夫妻倆也必須堅信自己的選擇與初衷。梁心理師表示,可以花點心思多注意對方的需求,例如:另一半比較喜歡說話,希望鉅細靡遺分享生活瑣事,自己就多留些時間陪他講電話;或另一半較為崇尚自由,不習慣被小事打擾,就給他多點空間,勿再要求他報備行程。這些小舉動對於任何一種夫妻,甚至情侶來說,都是維繫彼此良好關係的小撇步。
假日夫妻的相處模式對夫妻感情而言,確實存在著爭議,但若夫妻雙方沒有生活在一起,還能互相了解並精準滿足對方需要,這才是最難能可貴之處。
梁仲怡
學歷:中原大學心理系
經歷: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特考、臺灣省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輔導員、臺灣省立桃園療養院心理學技師、臺北兒童福利中心社會工作員、臺北兒童福利聯盟特約心理諮商師、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兒童福利專業人員培訓班授課老師
現職:可言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本文出自嬰兒與母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何謂假日夫妻?
狹義的假日夫妻,是指因為工作關係而分隔兩地,但到了假日,夫妻兩人就會相聚。至於廣義解釋,梁仲怡心理師認為,兩人其中一方或雙方都在外地工作,例如:先生為職業軍人,或任何原因迫使已婚的兩人見面時間不固定,無法天天相處在一起。這類婚姻型態有別一般大眾對於家庭的概念,以及對夫妻關係的認知。
不論夫妻的相處模式為何,兩人之所以選擇走入婚姻,必定是雙方皆動了「成家」的念頭。假日夫妻即使沒有住在一起,關係上還是夫妻。梁心理師說:「不會因為只有假日相見,平日就是單身,到了休假日才是有夫之婦、有婦之夫。」雖然無法像一般正常夫妻般每天共同生活、一起養育孩子,但是回歸到「夫妻」兩字的本義,假日夫妻確實與他人無異,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然而,兩人天天相處在一起,許多生活細節需要磨合,發生衝突的機率勢必增加,若一週只見一次面,婚姻初期的摩擦可能會少一些。只有假日才「像」夫妻,看似與世俗觀念背道而馳的婚姻生活其實並非全是缺點,梁仲怡心理師坦言,夫妻若能有共體時艱的心態,兩人會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間,彼此也較容易相互讓步。雖然無法保證能穩定未來的感情狀態,但卻可減少新婚期間的衝突,或將磨合期拉長,降低爭執的程度。
結婚逾20年,梁仲怡心理師的先生長期在國外工作,特別能體會這樣的生活。她開玩笑說:「這樣也有好處,孩子只需聽爸爸或媽媽其中一邊的話!」,她也分享:「感情經營是彼此不斷的協調與溝通,珍惜相處時間才會有更多的包容。」
假日相見,愛情永保鮮?!
時代在改變,世人對於「家」的概念已不如以往侷限,甚至有些家庭在孩子獨立後,全家人分住不同的地方,一週或一個月僅碰面一次,與假日夫妻相處模式類似,這也是一種新興的家庭型態。而網路上許多人討論「該不該和另一半成為假日夫妻?」,下列將為您說明假日夫妻的相處之道。
學會相互體恤、諒解
若夫妻平時沒有住在一起,勢必無法在其中一方需要時,及時給予陪伴。如此一來,不論是哪一方,心理不免感到孤單或愧疚,尤其有了孩子後,面對獨自撫養的壓力,不管由誰負責,都很容易感到無助。梁心理師指出,決定成為假日夫妻之前,要有預期心理建設,必須了解一旦走入這樣的相處模式,另一半將無法天天陪在自己身邊。因此,除了維持良好的溝通,也要無時無刻相互體恤與諒解。
信任是婚姻的基礎
相戀的兩人由情侶結為夫妻,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一同打造屬於兩人的生活,而選擇成為假日夫妻,也是雙方經過審慎思考後所做的決定。梁仲怡心理師以自身經驗分享,自己的先生在孩子年幼時便去泰國工作,後來更前往大陸發展,為了現實生活的考量,直到現在依然如此。然而,不論當初決定前往或留下,都是經過夫妻雙方協調後所做的選擇,因此,做了決定後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先生或太太到外地後該使用何種方式聯繫,自己該怎麼承擔照顧孩子的壓力,這些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於遠距離的婚姻狀態,她笑道:「比假日夫妻還難見面!」,夫妻倆決定暫時分開,或許有著一個共同目標,同意雙方在這段期間各自於不同地方努力,並約定一個時間再共同生活。梁心理師解釋,經濟為最主要的考量重點。另外,也可能和兩人的未來願景有關,例如:求學、創業。
很多人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困惑,納悶是否合適,甚至懷疑婚姻的價值。梁仲怡心理師強調,若決定要成為假日夫妻,除了要有一定的信任基礎,雙方也應先了解彼此家庭的目標,甚至是婚姻未來走向及發展。建議倘若要成為假日夫妻,不妨試想每天見不到對方時該怎麼辦。她說:「婚姻需要經營,婚姻生活也需要學習,尤其新婚就成為假日夫妻的兩人除了努力溝通,更不要懷疑自己的選擇。」
誰該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倘若選擇假日夫妻的生活,除孕婦在懷孕期間顯得較為艱辛之外,已育有孩子的夫妻,其中一方勢必得擔起獨自照顧孩子的重大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養育孩子的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視身邊資源而定
在爸比媽咪都忙於工作的情況下,孩子由誰帶比較好?梁心理師認為,多數人會贊成由媽媽負責照顧小孩,因為母職是天性。另外,也建議除了考量到孩子的年紀是否適合與母親分開之外,經夫妻倆人討論後選定的一方,應擁有較多的資源。尤其缺乏相關經驗的新手父母,更需懂得尋求、善加利用身邊的資源來輔助自己照顧孩子,例如:市區較容易請到保姆、社區可提供照護等。這些資源無論來自於社會、社區或平時能在家幫忙顧孩子的親戚,對主要照顧者及孩子來說,都是莫大的幫助,因此,決定孩子應交予誰負責照顧時,應將照顧者身邊的資源納入考量。
讓孩子做選擇
當孩子年齡夠大,已具相當判斷能力,父母應將雙方的考量向孩子說明,讓他參與討論。兩人的工作地點若不是距離太遠,也可以帶孩子實際走走、看看,了解哪個地方才是他喜歡的環境,讓孩子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若牽涉到學習,梁仲怡心理師建議,以孩子的「益處」為優先考量,例如:何種就學環境較利於孩子的成長,或和誰一起生活對他未來的發展有益等。梁仲怡心理師舉例,自己有一位同學被調到北京工作,先生則在臺北教書,由於他們的孩子已在國內就學多年,而媽媽要去多久也無法確定,基於順利完成學業的考量,孩子就和爸爸留在臺灣。
梁仲怡心理師分享,曾聽過一位父親因為工作關係,不僅居住地點一直更換,他正在就學的兒子也隨著他不斷的轉學、適應新環境,結果孩子不但語言錯亂,更因為在每個學校待的時間都不長,最後連一個同儕朋友都沒有。她提醒,夫妻若有了孩子,在決定由誰負責教養之前,不僅要考量年齡、受教機會的問題,以及照顧者可提供的資源外,更要顧慮孩子的需求與想法,不是父母決定了就好。
找到方法,成為令人稱羨的假日夫妻
假日夫妻的形成有時是逼不得已,但也不代表從此就與幸福遠離,梁仲怡心理師笑道:「無論是什麼樣的夫妻,衝突一定都會有,天天如膠似漆的反倒沒有。」。有的人說,成天吵架的兩個人就算分隔兩地還是吵不停;和睦經營婚姻的雙方,就算只有假日才相見,感情依舊甜甜蜜蜜,故夫妻感情的好與壞,端看兩人如何相處,無須畫地自限。
達成共識,釐清彼此為何結婚
開始假日夫妻的生活後,要維持和睦的關係,避免因距離帶來的衝突,就需努力維繫彼此的共識。決定成為假日夫妻時,雙方必須清楚知道自己及另一半對於婚姻與家庭的願景。除此,亦需了解兩人「為什麼」選擇成家後必須分隔兩地的生活,以及結婚的目的為何,尤其當一個人感到孤寂、無助或為自己抱不平,氣憤對方為何不需負起照顧孩子責任時,重新審視當初做決定所考量的出發點,仔細思考兩人這麼做的終極目標,或許能幫助緩解內心的不平衡。
妥善運用通訊軟體
「夫妻」理應是親密的關係,但要是未能天天相處在一起,親密度難免會降低。梁仲怡心理師建議,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多透過通訊軟體聯繫,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她分享,自己也是和家人使用免費通訊軟體傳送照片,或是面對面通話,讓大家知道自己在哪裡、做些什麼,她笑言:「畢竟看不見就會擔心!」
除了妥善地利用科技產品解決溝通問題,更加鞏固彼此的信任,夫妻倆也必須堅信自己的選擇與初衷。梁心理師表示,可以花點心思多注意對方的需求,例如:另一半比較喜歡說話,希望鉅細靡遺分享生活瑣事,自己就多留些時間陪他講電話;或另一半較為崇尚自由,不習慣被小事打擾,就給他多點空間,勿再要求他報備行程。這些小舉動對於任何一種夫妻,甚至情侶來說,都是維繫彼此良好關係的小撇步。
假日夫妻的相處模式對夫妻感情而言,確實存在著爭議,但若夫妻雙方沒有生活在一起,還能互相了解並精準滿足對方需要,這才是最難能可貴之處。
梁仲怡
學歷:中原大學心理系
經歷: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特考、臺灣省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輔導員、臺灣省立桃園療養院心理學技師、臺北兒童福利中心社會工作員、臺北兒童福利聯盟特約心理諮商師、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兒童福利專業人員培訓班授課老師
現職:可言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本文出自嬰兒與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