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顏伯駿約在天母,他戴著黑框眼鏡、頂著棒球帽一派休閒現身,一坐定就熱絡地分享稍早與朋友討論自製Podcast節目《Before Midnight》的事情,這個節目是顏伯駿跟友人徹夜長談之後成形的有趣點子,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和籌畫,今年4月上架開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設計師到Podcaster,顏伯駿的人生一直很跳Tone。1985年出生的他,是台灣第一代看著電視音樂頻道MTV、Channel V長大的孩子,國中開始玩樂團,考上建中之後,別的同學沒事到圖書館K書,癡迷電音的顏伯駿卻喜歡流連在西門町與東區的唱片行,讀理組的他第一志願竟然不是台清交,而是到「淘兒唱片」上班。

拋棄一切刻板印象,才能真正認識顏伯駿。

喜歡和人打交道的設計師

顏伯駿是個喜歡和人打交道的設計師,但絕不是八卦的那種,相反的,他擁有一種很可靠的特質,讓人自然卸下心防吐露內心想法,初次見面的對象也很願意和他多聊兩句。但顏伯駿最受肯定的還是他的高EQ,設計師在執行企劃的過程中,難免都有上火的時候,合作過的夥伴都知道,「小光(顏伯駿暱稱)幾乎從不發脾氣。」曾經合作過三屆金曲獎的金牌製作人陳鎮川也認證,顏伯駿就是團隊的開心果,而且腦子裡裝著許多古靈精怪的創意,總能出奇不意地交出讓人驚呼連連的作品。

有些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從「整理」開始,如日本的佐藤可士和、水野學等人,就是經由理性釐清空間、資訊及思考的混亂狀態,解放設計思路。顏伯駿的創意發想除了整理,更偏向天馬行空,不受拘束地收納著每種可能,外人眼中,他的靈感彷彿都是一瞬間迸發出來的,事實可能沒有這麼浪漫,因為所有創意最終仍需要在高度的理性之下進行評估判斷。

一步一步踏上夢想之路

音樂,是顏伯駿的設計啟蒙,更精準地說,是他小時候在唱片行看到的那一張張五光十色的音樂專輯封面,那是西洋樂壇視覺強悍的年代,「讓我窺見一個瘋狂、迷人的創意世界。」不管是西洋音樂女皇瑪丹娜在90年代舉辦的世界巡迴演唱會上,穿著時尚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打造的尖錐胸罩服裝,或是冰島歌手Björk跟鬼才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合作的《Homogenic》專輯封面,都讓他感受到世界正在改頭換面。

當時顏伯駿一心想做的是唱片,最大的夢想就是以設計能力成為音樂產業的一環。

從視覺設計、書籍裝幀、動畫、廣告、書籍、書展等,到現在以唱片設計為主,顏伯駿一步步踏上他的夢想之路。「我對音樂產業很有興趣,一直很努力與這個領域的人接觸,我的夢想就是能以設計的能力成為這個產業的一環 。」

和大部分的孩子一樣,顏伯駿承載著父母親的期望,建中畢業後,他執意要念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引發了不小的家庭革命,父母親拒絕提供生活費,顏伯駿就自己賺錢養自己,開始接案拍MV、做動畫、擔任大型活動的視覺統籌等。直到有機會幫五月天的演唱會製作背景動畫,讓唱片公司看見他的創作實力,才終於圓夢,陸續成為蔡依林、林俊傑、蔡健雅、王若琳、蕭敬騰等天王天后的唱片封面御用設計師。

▲顏伯駿以「潘朵拉的盒子」為主軸,呼應蔡依林《Ugly Beauty》想探討的人性光明和陰暗面。(圖/顏伯駿)
▲顏伯駿以「潘朵拉的盒子」為主軸,呼應蔡依林《Ugly Beauty》想探討的人性光明和陰暗面。(圖/顏伯駿)
▲顏伯駿在蔡健雅《失語者》專輯材質上下功夫,小巧思帶出完整的閱聽體驗。(圖/顏伯駿)
▲顏伯駿在蔡健雅《失語者》專輯材質上下功夫,小巧思帶出完整的閱聽體驗。(圖/顏伯駿)


跨界整合啟動金曲視覺新方向

顏伯駿已經連續三年擔任金曲獎視覺統籌。有媒體形容,在顏伯駿接手主視覺之前,金曲獎是場隆重的典禮,但在顏伯駿之後,大家從他設計的活潑視覺意象中,才赫然發現金曲獎是屬於音樂的典禮。

但顏伯駿想要的不只是視覺巧思,他把金曲獎當作一個品牌看待,希望為整個典禮和周邊活動設計出一套明確的CIS規範,讓所有參與的設計師們有一個可以遵循的基礎,而他擅於整合的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被一覽無遺。

2017年《金曲28》初試啼聲,顏伯駿以人和服裝的關係暗喻音樂和載具,結合造型與攝影,傳遞出「載具萬變,音樂永存」的核心概念。他找來時尚攝影師江民仕、造型師林修瑋合作,讓模特兒穿上各種服裝配件,利用不同的材質、樣式,例如巨大的圓盤帽象徵黑膠唱片、以錄音磁帶呈現髮絲等,拍攝了一系列時尚感十足的照片,成功吸引觀眾眼球,更一舉奪得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Design Award)。

▲《金曲28》的概念視覺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與iF設計大獎的肯定。(圖/顏伯駿)
▲《金曲28》的概念視覺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與iF設計大獎的肯定。(圖/顏伯駿)
設計技術只是基本門檻

金曲獎視覺統籌的亮眼成績,為顏伯駿贏得「從地表迅速崛起的設計新星」之名,應接不暇的媒體邀訪,讓他有點擔心會誤導以設計為志業的年輕人,只看到產業光鮮亮麗的一面,「其實要在設計產業中立足並非易事」。

最大的考驗是市場,顏伯駿入行時,大牌歌手的專輯每張仍有二、三十萬銷量,隨著數位浪潮來襲,實體專輯式微,加上數位技術讓設計門檻變低,只要稍有設計基礎就很容易快速產製大量低廉圖像,讓台灣的視覺設計面臨嚴重的M型化發展。

「只注重畫面的設計,是無法帶來深刻感動的。」顏伯駿強調,所有設計都具有時代的重大意涵在其中,平面設計只是一門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技術,關鍵在於如何讓畫面和受眾對話溝通,以此為目標,「設計師也需要具備專案管理能力,才能了解不同角色的立場。」

2019年,為了替在桃園全國運動會打造全新形象,桃園市政府邀請顏伯駿為全運會進行視覺大改造。市府團隊曾提出讓運動員結合時尚雜誌拍照創造宣傳話題,但顏伯駿更看重如何讓更多人加入同溫層,一起關注這個培育台灣運動明日之星的賽事。他向奧運會、世足賽這些支持者眾多的國際賽事取經,發現這些比賽除了賽事精彩之外,背後還有完整的品牌團隊長期經營,換句話說,「就是包裝做得很完整。」

顏伯駿首先強化全運會桃園隊的形象識別,「提起桃園,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桃園國際機場。」全運會作為台灣選手的苗圃,許多人都從這裡啟程航向世界,他從這點切入,結合機場及機場捷運,以紫色作為桃園隊的形象標誌;另一方面,為了創造更直覺且深刻的視覺記憶,顏伯駿直接以「桃」字為設計基礎,運用銳角營造速度感,帶出「桃園–翻轉中的城市」主題。

▲顏伯駿為108年桃園全國運動會帶來視覺大改造。(圖/顏伯駿)
▲顏伯駿為108年桃園全國運動會帶來視覺大改造。(圖/顏伯駿)
用自己的態度說自己的故事

設計這條路上,顏伯駿是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面對新媒體時代對平面設計帶來的衝擊,顏伯駿也一直思考著如何運用新的技術,讓作品擴散出去。金曲獎的成功經驗,使他獲得許多來自平面設計領域以外的關注,顏伯駿更從中發現,要成就一個完美的企畫,不能只在一個領域單打獨鬥,需要跨領域串連其他專業工作者,而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門道,因此大量的對話、腦力激盪、理性的溝通對當代設計師來說,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技巧。

與其說是設計師,顏伯駿更像是以視覺為核心的內容策畫人、統籌創意的主理人。和大多數的設計師一樣,顏伯駿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永遠在追求下一次更完美的呈現,並透過作品反映他的人生觀和態度。這位台灣設計圈的奇才認為,設計是一種可以帶著走的能力,無論到哪個行業都是加分,當一個人不再恐懼挑戰、努力跳脫既定框架時,就是設計的開始。

▲顏伯駿與「美感細胞」合作進行新北市品德聯絡簿改版設計,切入教育領域培養孩子美感。(圖/顏伯駿)
▲顏伯駿與「美感細胞」合作進行新北市品德聯絡簿改版設計,切入教育領域培養孩子美感。(圖/顏伯駿)
文 / 詹致中

【本文經《臺北文創—名家觀點》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