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成名作《追婚日記》觀察女性對愛情的選擇與迷惘,導演安竹間睽違4年推出新電影《你的情歌》,找來作家葉揚共同編劇。他們片中不只談論愛情,更探討人們在面臨生命中「想得卻不可得」的狀態時,要如何自我修復、面對失去、重新站起。
回顧安竹間第一部作品《追婚日記》,無論女主角杜拉拉還是她身旁的男伴們,無不是「人生勝利組」代表,各個有著漂亮的工作履歷和俊俏美麗的外型。
可到了《你的情歌》,不管是柯佳嬿與傅孟柏所飾演的男女主角「余靜」和「刑老師」,還是謝博安演繹的青少年「阿東」,三人心裡都是裹挾著創傷,他們看似一無所有,是人們眼中的「失敗者」。
什麼都失去了,就代表是失敗嗎?安竹間決定拍攝這類型的題材,「我見到身邊有許多創業者,他們實踐夢想卻不被社會接納;也有那種失去親人、很思念的難受,我想拍一部可以療癒身處低谷的人。」
他欣賞作家葉揚幽默又不失溫暖的文筆,決定找她合作,雙方一拍即和,「我們不是想要說教,而是想通過舒服的方式,讓觀影者在輕鬆中得到力量。」
如何從傷痛中爬起?作家葉揚深深明白箇中滋味。
葉揚懷孕6個月時,被檢查腹中胎兒罹患先天基因缺陷「愛德華氏症」,最終在醫師建議下引產。為緩解喪女之痛,她將流淌過的血與淚化作文字出版《我所受的傷》,獲得廣大女性讀者迴響。
她緩緩吐露:「我在電影想訴說的,是人生很多的『想得而不可得』,大家應該要退一步思考:為什麼我們總想追尋社會眼裡的最佳定義?為什麼要用社會給的成功模式去優化你的人生?這有必要嗎?」
葉揚承認自己以前是一個追求世俗成功的人,她有一份人人都羨慕的高薪工作,有一個疼愛她的丈夫彼得,一個可愛兒子羅比,那時她心想,如果還有一個女寶寶出現,那就更完美了。
懷上女娃後,她欣喜如狂,自覺人生即將來到完滿階段的一刻,命運朝她開了無情的一槍,「我生不成她、把她引產,看她血肉模糊一團在手術台上,那個期間非常痛苦跟絕望。」
直至今日葉揚才理解,那段過程給了她覺知與成長,「很多時候人們會在process(過程)跟perfect(完美)裡面打結,但與其追逐世俗定義的成功和完美,不如去領悟那個『過程』給你的養分,你會發現其實獲得更大。」
「這一連串過程讓我有種『失而不敗』的感覺。」她告訴我:「我常常覺得,是你自己把『失』跟『敗』連在一起的,但很多時候那些『喪失』,並不代表你就就此敗下陣來。」
「搞不好你因為這些失去自我剖開、重組一遍,結果開啟一段更值得活的人生。」
她藉著書寫傷痛,為自己打開了人生新大門,用文字療癒那些曾失去孩子的女性們,振奮她們受傷的心,連帶鼓舞了自己。
葉揚認為,人不要執著很狹窄的成功,但這種體悟往往必須得遭遇到挫折才會明白。她舉例電影最後,主角們都沒有獲得世俗定義的成功,但他們找到了人生新方向,都獲得重生與快樂,「他們想通了,找到了人生的自處之法。人是有血有肉,人不應該是方糖,不應該溶解在這個社會給的定義裡。」
只不過要達到想通的境界,多半都需要很長的時間,興許很多人都等不到那個「時間」,就選擇先讓自己墜入無底深淵了。我反問葉揚,等時間很不容易的,等待的過程裡該怎麼辦?
她用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寫過的一段新婚賀詞下註解,「村上春樹說,婚姻很多美好,當你覺得不美好,就去轉頭看看其他美好的地方。」
「人生挫敗時,一定要轉頭看看其他美好的事情,以及你身邊擁有的。等時間確實很殘酷,但過程中一定會有其他事情在發生,嘗試讓自己做一些別的事情轉移。」
葉揚稱之為「終點的起點」,她表示:「你常常覺得某個挫折是終點,但你要明白那不是終點,反而是你人生重新換一個軌道的起點。」
「回頭看這些事後,你會明白那是一種過程,而且時間是站在受挫的人這邊,時間會給堅強勇敢的人力量。」
導演安竹間也分享自身經歷,他原本在外商公司當廣告經理,前途一片光明,公司甚至要推薦他到日本去當行銷總監。孰料此時,有朋友找他創業,安竹間頓時陷入待在舒適圈和迎向未知的兩難,「直到有個好友給我建議,他說:『現在是你們最有勇氣跟熱血的時候,再拖下去,你之後又會有其他誘因讓你猶疑。』」
安竹間決定跨出去,他很感謝當初的勇敢,「後來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我敢去創業?我說,如果繼續待在舒適圈,我早就可以預料到十年、二十年後,我大概會變成怎樣,我都看到了。」
「但是未知的部分,我還真的沒想到我努力去做,結果竟然成為一個廣告導演,最後變成導演。」他下了總結,「我很慶幸自己戰勝了未知。」
重新開始,意味著前方有很多不確定,但安竹間和葉揚篤定地告訴我們,只要持續不懈地努力,勇敢不放棄自己,剩下的就交給時間給答案,而答案往往遠比之前的更豐盛。
場地提供: JustCo共同工作空間
來我專頁陪我聊娛樂圈大小事:奶媽Naima
我的IG:奶媽Naima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到了《你的情歌》,不管是柯佳嬿與傅孟柏所飾演的男女主角「余靜」和「刑老師」,還是謝博安演繹的青少年「阿東」,三人心裡都是裹挾著創傷,他們看似一無所有,是人們眼中的「失敗者」。
什麼都失去了,就代表是失敗嗎?安竹間決定拍攝這類型的題材,「我見到身邊有許多創業者,他們實踐夢想卻不被社會接納;也有那種失去親人、很思念的難受,我想拍一部可以療癒身處低谷的人。」
他欣賞作家葉揚幽默又不失溫暖的文筆,決定找她合作,雙方一拍即和,「我們不是想要說教,而是想通過舒服的方式,讓觀影者在輕鬆中得到力量。」
如何從傷痛中爬起?作家葉揚深深明白箇中滋味。
葉揚懷孕6個月時,被檢查腹中胎兒罹患先天基因缺陷「愛德華氏症」,最終在醫師建議下引產。為緩解喪女之痛,她將流淌過的血與淚化作文字出版《我所受的傷》,獲得廣大女性讀者迴響。
她緩緩吐露:「我在電影想訴說的,是人生很多的『想得而不可得』,大家應該要退一步思考:為什麼我們總想追尋社會眼裡的最佳定義?為什麼要用社會給的成功模式去優化你的人生?這有必要嗎?」
葉揚承認自己以前是一個追求世俗成功的人,她有一份人人都羨慕的高薪工作,有一個疼愛她的丈夫彼得,一個可愛兒子羅比,那時她心想,如果還有一個女寶寶出現,那就更完美了。
懷上女娃後,她欣喜如狂,自覺人生即將來到完滿階段的一刻,命運朝她開了無情的一槍,「我生不成她、把她引產,看她血肉模糊一團在手術台上,那個期間非常痛苦跟絕望。」
直至今日葉揚才理解,那段過程給了她覺知與成長,「很多時候人們會在process(過程)跟perfect(完美)裡面打結,但與其追逐世俗定義的成功和完美,不如去領悟那個『過程』給你的養分,你會發現其實獲得更大。」
「這一連串過程讓我有種『失而不敗』的感覺。」她告訴我:「我常常覺得,是你自己把『失』跟『敗』連在一起的,但很多時候那些『喪失』,並不代表你就就此敗下陣來。」
「搞不好你因為這些失去自我剖開、重組一遍,結果開啟一段更值得活的人生。」
她藉著書寫傷痛,為自己打開了人生新大門,用文字療癒那些曾失去孩子的女性們,振奮她們受傷的心,連帶鼓舞了自己。
葉揚認為,人不要執著很狹窄的成功,但這種體悟往往必須得遭遇到挫折才會明白。她舉例電影最後,主角們都沒有獲得世俗定義的成功,但他們找到了人生新方向,都獲得重生與快樂,「他們想通了,找到了人生的自處之法。人是有血有肉,人不應該是方糖,不應該溶解在這個社會給的定義裡。」
只不過要達到想通的境界,多半都需要很長的時間,興許很多人都等不到那個「時間」,就選擇先讓自己墜入無底深淵了。我反問葉揚,等時間很不容易的,等待的過程裡該怎麼辦?
她用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寫過的一段新婚賀詞下註解,「村上春樹說,婚姻很多美好,當你覺得不美好,就去轉頭看看其他美好的地方。」
「人生挫敗時,一定要轉頭看看其他美好的事情,以及你身邊擁有的。等時間確實很殘酷,但過程中一定會有其他事情在發生,嘗試讓自己做一些別的事情轉移。」
葉揚稱之為「終點的起點」,她表示:「你常常覺得某個挫折是終點,但你要明白那不是終點,反而是你人生重新換一個軌道的起點。」
「回頭看這些事後,你會明白那是一種過程,而且時間是站在受挫的人這邊,時間會給堅強勇敢的人力量。」
導演安竹間也分享自身經歷,他原本在外商公司當廣告經理,前途一片光明,公司甚至要推薦他到日本去當行銷總監。孰料此時,有朋友找他創業,安竹間頓時陷入待在舒適圈和迎向未知的兩難,「直到有個好友給我建議,他說:『現在是你們最有勇氣跟熱血的時候,再拖下去,你之後又會有其他誘因讓你猶疑。』」
安竹間決定跨出去,他很感謝當初的勇敢,「後來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我敢去創業?我說,如果繼續待在舒適圈,我早就可以預料到十年、二十年後,我大概會變成怎樣,我都看到了。」
「但是未知的部分,我還真的沒想到我努力去做,結果竟然成為一個廣告導演,最後變成導演。」他下了總結,「我很慶幸自己戰勝了未知。」
重新開始,意味著前方有很多不確定,但安竹間和葉揚篤定地告訴我們,只要持續不懈地努力,勇敢不放棄自己,剩下的就交給時間給答案,而答案往往遠比之前的更豐盛。
場地提供: JustCo共同工作空間
來我專頁陪我聊娛樂圈大小事:奶媽Naima
我的IG:奶媽Na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