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裡,我們很明顯地會以別人的權益為優先考量。在你想起自己與自身需求之前,你大概會先看看,是否將因此而傷害了別人,或是剝奪了別人的權益。
許多人對於爭執的恐懼往往就潛藏在這裡。我們總覺得吵不贏對方,但有時就只是價值觀太老舊罷了。小心謹慎與同理心當然是很棒的優點,然而,若總躲在別人後面,或每次都拿別人挑剩的,只讓自己的生命受到限制。如此一來,機會也就離你越來越遠了。
◎我們都該為愛犧牲?
在愛情裡,這種「意念操縱」存在已久。有時候我們甚至會錯把它當成偉大的真愛與浪漫——大家都該要為真愛犧牲,不是嗎?
或許甚至要獻出生命?小說和電影中都有這種人人愛看的情節。還是說,在背後默默付出、讓伴侶無後顧之憂,正是典型女性的優點?畢竟至今我們仍會聽到有人說:「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
老實說,關於支持伴侶這件事,我一點也不反對。但不管男人或女人,為了伴侶而犧牲自己的人生,到頭來都很可能只是讓自己落得一場空。
現今的環境,會給我們帶來和祖先那個年代完全不一樣的風險。在當時僵化的社會中,婚姻與家庭確實能提供安全感,於是單純天真與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結合在了一起,這兩者在愛情中常常密不可分。
但在今天,它們再也不是優點,而只是一種自我破壞的行為罷了。許多依循「牙一咬就過去了」這個古老智慧的女人和非傳統定義下的男人,都準備好要依賴伴侶了;他們要直到伴侶離去,才會看出這齣戲的張力何在。
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會讓我們進入兒童狀態,並持續地被他人餵養。有時是物質或精神上,有時是情感或生理上,有時則是全面性的。於是,自我效能與影響力的落差就此產生,它讓其中一人變成主動的一方;另一個則淪為被動。
夫妻或情侶們通常都會不自覺地想去要平衡這個落差,有個常見的變化形式是——男方有錢,女方決定性生活的時間與方式。然而這些感情的特徵卻每每都是,其中一方把自己看得很卑微、畏縮且過度依賴,或是為對方做牛做馬,直到再也沒有自己的生活為止。
有時候則是某些人因為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漸漸變成供養者,他們再也無心替自己著想,反而一心一意地把滿足對方當成自己的義務。我就曾指導過一位才剛離開家庭的父親,他原本整個人生都屈服在太太和孩子的利益之下。在他看來,義務和債務有如一個過大的系統,而他只不過是這個系統下的一個小齒輪。
「自身利益?自由空間?把僅剩的時間留給自己?我不能這樣對待我的家人!」伴侶關係中的人通常都有一種想法,他們覺得「自我貶抑」是你來我往的,因此雙方都要有犧牲的準備,而且對方總是比自己自私,或比自己重要。
失衡的關係
其中一方明顯收入較高,而且兩人還有小孩——這種伴侶關係,乃是這個時代的經典自我貶抑案例。高學歷、有事業心的女人或男人準備好要「基於理性考量」肩負情緒上會讓人崩潰的五級稅卡。當一方成了供應者,另一方就淪為需求者。然後,身為需求者這一方的自我價值感就受傷了。
當你並不是真的有什麼困難,但卻被另一個人供養時,你覺得,身為成年人的你,與兒童狀態有多接近呢?
其實,它也可能是值得的。假如是在一段過度時期內對這種供需方式進行調整,而伴侶雙方願意協議,事實上他們也成功了,那麼,在他們的關係中就絲毫不會——這裡要強調,「絲毫不會」——有落差產生。而這就會是一段成熟、穩定且平等的關係。
然而,微不足道的口角爭執、權力遊戲與其他不好的經驗都常常出現,它們讓愛情受到了嚴厲的考驗——不只是退縮的一方,就連另外一方也常常會有「虧損」的感覺。
我常聽到獨自掙錢或讓家庭變富裕的人說,他們覺得自己被對方「利用殆盡」,而且也很在意對方花著他們的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這樣的思考模式,便包含了一系列「意念操縱」(懷疑、評價)。而由此也會衍生出令人不愉快的討論——家事、教養、工作的分配。
長期依賴與委屈畏縮的狀態已經不再符合當今時代趨勢,就連立法和判決,也都以「成年人有養活自己的能力」為出發點來更新了。沒有人可以預料,自己是否會一輩子被人照顧;每個人也都有權在分手後重新開始,不必一生都為另一個人負責。贍養費及分手後的保障,這兩件事在現今已經幾乎要消失了——我認為希望可以平等相待的伴侶們,在共同計畫中,應該考量到這一點。
不過,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不只在金錢、機會、權力與義務的分配上找到了它的遊戲方式,就連生活細節也多有它的蹤跡。例如這個「選麵包」的經典故事——有一對夫妻,多年來每天都一起分享早餐的圓麵包,先生吃下半邊;太太吃上半邊。其實太太私底下一直很想吃麵包的下半邊,有一天,她終於忍不住問先生說:「你比較喜歡吃哪一邊?」結果他回答說:「上半邊。」
很多時候,夫妻們對於真正切身的事務,還有確實改善日常生活品質等方面的問題都不會互相討論,我想這已不是新聞。不但如此,伴侶們反倒會承認一些對方根本就沒有要求的事。例如:那些覺得自己付出較多的人,就會一直陷在負面情緒中,因為他私底下其實很希望對方會以某種形式來「償還」這筆債,不管是決定度假地點、主臥室床墊、餐廳或吃哪一邊麵包。
◎無止盡的讓步
有「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傾向的人常會發現,對於「為了感情和睦」而退居後方或讓步這件事,他們總有數不清的機會。與此同時,「爭執不睦」就在他們的內心累積了起來。
有些伴侶過了一段時間就會鬧開來,他們身邊的人通常都可以明顯感受到——一個蒼白虛弱;另一個精力旺盛又強勢,兩人之間已沒有平等對待這回事了。
人們常常把原因歸咎於「個性不合」,但其實真正重要的是——此乃「意念操縱」複雜的組合結果。在這些組合中,「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絕對是個主角!
慣性的退縮有時也是對其他「意念操縱」所產生的反應,例如:有些人會克制自己每一次的購物慾,即使想買的東西便宜到不行也要忍,以免自己又會在對方的生存恐懼感上火上添油;也有人扛起對方的債務,以此滿足伴侶無止境的購物慾;更有些人放棄了生養小孩的心願,免得不想要小孩的伴侶跑掉了;或是反過來,為了討好對方而生了小孩……。
這些全都是會有後遺症的讓步和妥協,而且如今你已無法「藏起來就算了」。在過去,特定角色的自我貶低是「正常」的;但是,現在的我們擁有選擇權,也會希望互相平等對待,因此,「貶低自我」這種戲劇化的犧牲方式,完全可以歸入前面提到的那個討人厭的內在關係帳戶中。
就我的觀點看來,當伴侶關係已脫離正軌,關係帳戶就會出現。正如前面所言,我不認為關係帳戶是伴侶間自然產生且必要的成分,沒有「意念操縱」的伴侶關係,根本不需要內在的關係帳戶。即使如今人們已經很習慣把太多的人性歸入經濟範疇,但在擁有自我效能的成年人之間,他們的關係並不是「交易」。
把愛情當成交易關係這種想法,從我的實務經驗來看,早已經陷入了「意念操縱」的危機之中,屬於評價式與懷疑式。不管是覺得自己吃虧,或是內心已設定好目標,要從伴侶關係中大撈一筆且永遠占有優先權的人都是。
在把伴侶關係降格為「交易」的時代裡,這確是因應彼此存活、社會地位之代表性與經濟提升而生的「理性共同體」。它來自一個斤斤計較卻亂了頭緒的經濟化思維,而其核心反應出來的不是別的,正是祖父那個年代的迂腐觀念。
前幾年曾有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在網路上掀起熱烈的討論,內容大致是說——出身名校的傑出男人會隨著年齡增長更有「身價」;但擁有相同教育背景的女人卻會隨著年華老去而喪失「價值」。因此,這篇文章主張,如果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一直和同年齡女人交往,其實是不公平的。畢竟男方價值逐年上漲,但女方卻隨著每一條新長出的皺紋,或增加的體重而失去了價值。換句話說,這段關係對男人而言,是一場「虧損的交易」;對女人來說,則是不對等的「好生意」。
在我來看,其實沒必要去多討論這種令人生氣的思考方式。披著經濟思維外衣的「意念操縱」很容易識破,而且也很老套,這種思維就是——只有年輕貌美的女人才有魅力又可愛;男人則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才行。這是規則式加評價式意念操縱的思考方式,在怨偶或是孤獨者的思維中,我太常發現這種把關係看成價值交易的想法了。
這種思考方式在某個時期確實曾是一種社會共識,在那個年代,婚姻是一種經濟行為。而這種超然於所有浪漫幻想之外的婚姻,其實就是——找個金龜婿╱富家女結婚。今天,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難以脫身的壓抑角色
時下有一種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十分為人所知——為了孩子的利益而貶低自我。我曾指導過一些爸媽,他們的關係已發展成一種奉獻行為,生活圍繞著孩子的安適、學習和健康打轉,雙方既沒有為自己著想,也沒有共同的伴侶生活。
太太在家忙著例行工作、充當司機。一如我們這個時代,典型求好心切的父母。就算兒子、女兒的「氣質」完全不同,但每個孩子都要受到最好的栽培——長笛、曲棍球、鋼琴、足球、馬術、藝術體操、中文課等,還要到藝術教授的門下學繪畫。這些課程給了媽媽心理調適的功課,最後她得出結論:「雖然我大學主修法律,但現在對孩子們來說,我就只是個褓姆、司機和管家的綜合體。一點自己的時間也沒有!」
先生是個事業成功的稅務顧問。每天下班等著他的,並不是放鬆的夜晚,而是輪到他值「晚班」。督促孩子的功課、陪他們玩,然後哄他們上床;當孩子們好不容易睡著了,兩人也累癱在床上了。這對夫妻一整天難得的一次對話,依然離不開孩子——他們做的事、成績與煩惱。
「有時候,」這個爸爸在教練指導時心灰意冷地說:「我真的很想『去買個香菸』,然後就再也不回家了。」
他們關係危機的核心,乃是在面對孩子時所產生的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兩人都覺得:「一切以孩子為主,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在這意念操縱之後,還藏有一個恐懼式意念操縱想法:「如果沒有為孩子的發展打點好,他們就無法在這個殘酷的競爭世界中存活下去,而我們將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
許多孩子已經太習慣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根本沒有注意到父母所付出的心力,甚至在父母面前常常顯得不耐煩、緊繃、自大。難怪這些父母在孩子眼中失去了他們的地位。
這種父母在兩個角色——抱怨太多的「兒童——我」和犧牲奉獻、操心過度的「父母——我」之間不斷轉換,結果讓自己看起來再也不像獨立的成年人。成熟大人除了能在家庭中獲得喜悅,還保有自己的生活與權益。此處指的是——在每個家庭成員都注意到,而且也予以尊重的情形下,身為成年人應該要被考慮到的權益。
◎戀愛讓你不快樂?
有時人們犧牲利益與需求,為的甚至不是自己的孩子。我的客戶就覺得自己被新伴侶「懲罰」了。因為每年耶誕節、學校放假、每兩個星期,他不僅要和她以及她第一段婚姻所生的小孩一起度過,就連她前夫——小孩的爸爸,也在場。
「有人跟我說,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畢竟他們會希望有個完整的家庭。」於是,他像個路人般地默默坐在這家人的耶誕樹旁,直到孩子們問他,他何時才要搬來和他們一起住,他發飆了。
除了穩固的伴侶關係,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也會關照人們的痛苦與懷疑。一位女客戶就對我說:「我快要四十歲了,很想要小孩。男朋友答應我要和他太太離婚,可是不知怎麼搞的,什麼也沒有發生,所以我只好一直等下去……。」在婚外情關係中,當其中一方或雙方慢慢地否定或忽視了基本、嚴肅的成熟大人需求時,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就涉入了。
不過,這位女客戶的男友一起來上教練指導的時候卻說,他很討厭跟太太說謊,而且覺得自己在這位女客戶面前都得要「蜷縮起來」,還要假裝是「幸福的戀人」。長期下來,這種矛盾對兩人都不好。
在戀情中不快樂,或是戀情不能見光的人,同樣也會以貶抑的方式來自我封閉。他們對於公開感受或拒絕他人感到恐懼,而這將使得一個成年人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都圍著愛人「打轉」,卻從來不知道愛人渴望的是什麼。
當「不應該用自己的感覺來要求對方」這個信念開始暗中搞鬼,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就出現了。你會覺得自己太卑微、不重要又煩人,應該為自己與自身的愛情利益發聲。而當你又氣自己連拒絕都不敢,恐懼式意念操縱也會隨之出現。有時候,這兩種意念操縱就是會一起出現。
可以很確定地說——每當我們因為別人的意念操縱而退縮、違背真正意願、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或甚至違反了自身信念——對於特別偉大的愛情來說,這些都不是應有的跡象,而是自暴自棄的第一步。而很可惜的是,這一步不會帶來幸福的結局。若要更確切地說,在愛情慢慢死去的路上,這一步簡直就可以蓋棺論定了。
若你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卑微、回到「兒童——我」,感覺比對方弱勢、沒有價值,或是沒有用;而對方沒能一起跳起水下芭蕾,並擔任你分配給他的批評、無所不能或是過度操心之「父母」角色的話,他就會覺得越來沉重。
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就像一種慢性病,讓我們把蒼白、慣性依賴與軟弱無能的意象都拋開吧!
本文出自《愛的底線》方言文化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都該為愛犧牲?
在愛情裡,這種「意念操縱」存在已久。有時候我們甚至會錯把它當成偉大的真愛與浪漫——大家都該要為真愛犧牲,不是嗎?
或許甚至要獻出生命?小說和電影中都有這種人人愛看的情節。還是說,在背後默默付出、讓伴侶無後顧之憂,正是典型女性的優點?畢竟至今我們仍會聽到有人說:「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
老實說,關於支持伴侶這件事,我一點也不反對。但不管男人或女人,為了伴侶而犧牲自己的人生,到頭來都很可能只是讓自己落得一場空。
現今的環境,會給我們帶來和祖先那個年代完全不一樣的風險。在當時僵化的社會中,婚姻與家庭確實能提供安全感,於是單純天真與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結合在了一起,這兩者在愛情中常常密不可分。
但在今天,它們再也不是優點,而只是一種自我破壞的行為罷了。許多依循「牙一咬就過去了」這個古老智慧的女人和非傳統定義下的男人,都準備好要依賴伴侶了;他們要直到伴侶離去,才會看出這齣戲的張力何在。
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會讓我們進入兒童狀態,並持續地被他人餵養。有時是物質或精神上,有時是情感或生理上,有時則是全面性的。於是,自我效能與影響力的落差就此產生,它讓其中一人變成主動的一方;另一個則淪為被動。
夫妻或情侶們通常都會不自覺地想去要平衡這個落差,有個常見的變化形式是——男方有錢,女方決定性生活的時間與方式。然而這些感情的特徵卻每每都是,其中一方把自己看得很卑微、畏縮且過度依賴,或是為對方做牛做馬,直到再也沒有自己的生活為止。
有時候則是某些人因為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漸漸變成供養者,他們再也無心替自己著想,反而一心一意地把滿足對方當成自己的義務。我就曾指導過一位才剛離開家庭的父親,他原本整個人生都屈服在太太和孩子的利益之下。在他看來,義務和債務有如一個過大的系統,而他只不過是這個系統下的一個小齒輪。
「自身利益?自由空間?把僅剩的時間留給自己?我不能這樣對待我的家人!」伴侶關係中的人通常都有一種想法,他們覺得「自我貶抑」是你來我往的,因此雙方都要有犧牲的準備,而且對方總是比自己自私,或比自己重要。
失衡的關係
其中一方明顯收入較高,而且兩人還有小孩——這種伴侶關係,乃是這個時代的經典自我貶抑案例。高學歷、有事業心的女人或男人準備好要「基於理性考量」肩負情緒上會讓人崩潰的五級稅卡。當一方成了供應者,另一方就淪為需求者。然後,身為需求者這一方的自我價值感就受傷了。
當你並不是真的有什麼困難,但卻被另一個人供養時,你覺得,身為成年人的你,與兒童狀態有多接近呢?
其實,它也可能是值得的。假如是在一段過度時期內對這種供需方式進行調整,而伴侶雙方願意協議,事實上他們也成功了,那麼,在他們的關係中就絲毫不會——這裡要強調,「絲毫不會」——有落差產生。而這就會是一段成熟、穩定且平等的關係。
然而,微不足道的口角爭執、權力遊戲與其他不好的經驗都常常出現,它們讓愛情受到了嚴厲的考驗——不只是退縮的一方,就連另外一方也常常會有「虧損」的感覺。
我常聽到獨自掙錢或讓家庭變富裕的人說,他們覺得自己被對方「利用殆盡」,而且也很在意對方花著他們的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這樣的思考模式,便包含了一系列「意念操縱」(懷疑、評價)。而由此也會衍生出令人不愉快的討論——家事、教養、工作的分配。
長期依賴與委屈畏縮的狀態已經不再符合當今時代趨勢,就連立法和判決,也都以「成年人有養活自己的能力」為出發點來更新了。沒有人可以預料,自己是否會一輩子被人照顧;每個人也都有權在分手後重新開始,不必一生都為另一個人負責。贍養費及分手後的保障,這兩件事在現今已經幾乎要消失了——我認為希望可以平等相待的伴侶們,在共同計畫中,應該考量到這一點。
不過,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不只在金錢、機會、權力與義務的分配上找到了它的遊戲方式,就連生活細節也多有它的蹤跡。例如這個「選麵包」的經典故事——有一對夫妻,多年來每天都一起分享早餐的圓麵包,先生吃下半邊;太太吃上半邊。其實太太私底下一直很想吃麵包的下半邊,有一天,她終於忍不住問先生說:「你比較喜歡吃哪一邊?」結果他回答說:「上半邊。」
很多時候,夫妻們對於真正切身的事務,還有確實改善日常生活品質等方面的問題都不會互相討論,我想這已不是新聞。不但如此,伴侶們反倒會承認一些對方根本就沒有要求的事。例如:那些覺得自己付出較多的人,就會一直陷在負面情緒中,因為他私底下其實很希望對方會以某種形式來「償還」這筆債,不管是決定度假地點、主臥室床墊、餐廳或吃哪一邊麵包。
◎無止盡的讓步
有「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傾向的人常會發現,對於「為了感情和睦」而退居後方或讓步這件事,他們總有數不清的機會。與此同時,「爭執不睦」就在他們的內心累積了起來。
有些伴侶過了一段時間就會鬧開來,他們身邊的人通常都可以明顯感受到——一個蒼白虛弱;另一個精力旺盛又強勢,兩人之間已沒有平等對待這回事了。
人們常常把原因歸咎於「個性不合」,但其實真正重要的是——此乃「意念操縱」複雜的組合結果。在這些組合中,「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絕對是個主角!
慣性的退縮有時也是對其他「意念操縱」所產生的反應,例如:有些人會克制自己每一次的購物慾,即使想買的東西便宜到不行也要忍,以免自己又會在對方的生存恐懼感上火上添油;也有人扛起對方的債務,以此滿足伴侶無止境的購物慾;更有些人放棄了生養小孩的心願,免得不想要小孩的伴侶跑掉了;或是反過來,為了討好對方而生了小孩……。
這些全都是會有後遺症的讓步和妥協,而且如今你已無法「藏起來就算了」。在過去,特定角色的自我貶低是「正常」的;但是,現在的我們擁有選擇權,也會希望互相平等對待,因此,「貶低自我」這種戲劇化的犧牲方式,完全可以歸入前面提到的那個討人厭的內在關係帳戶中。
就我的觀點看來,當伴侶關係已脫離正軌,關係帳戶就會出現。正如前面所言,我不認為關係帳戶是伴侶間自然產生且必要的成分,沒有「意念操縱」的伴侶關係,根本不需要內在的關係帳戶。即使如今人們已經很習慣把太多的人性歸入經濟範疇,但在擁有自我效能的成年人之間,他們的關係並不是「交易」。
把愛情當成交易關係這種想法,從我的實務經驗來看,早已經陷入了「意念操縱」的危機之中,屬於評價式與懷疑式。不管是覺得自己吃虧,或是內心已設定好目標,要從伴侶關係中大撈一筆且永遠占有優先權的人都是。
在把伴侶關係降格為「交易」的時代裡,這確是因應彼此存活、社會地位之代表性與經濟提升而生的「理性共同體」。它來自一個斤斤計較卻亂了頭緒的經濟化思維,而其核心反應出來的不是別的,正是祖父那個年代的迂腐觀念。
前幾年曾有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在網路上掀起熱烈的討論,內容大致是說——出身名校的傑出男人會隨著年齡增長更有「身價」;但擁有相同教育背景的女人卻會隨著年華老去而喪失「價值」。因此,這篇文章主張,如果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一直和同年齡女人交往,其實是不公平的。畢竟男方價值逐年上漲,但女方卻隨著每一條新長出的皺紋,或增加的體重而失去了價值。換句話說,這段關係對男人而言,是一場「虧損的交易」;對女人來說,則是不對等的「好生意」。
在我來看,其實沒必要去多討論這種令人生氣的思考方式。披著經濟思維外衣的「意念操縱」很容易識破,而且也很老套,這種思維就是——只有年輕貌美的女人才有魅力又可愛;男人則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才行。這是規則式加評價式意念操縱的思考方式,在怨偶或是孤獨者的思維中,我太常發現這種把關係看成價值交易的想法了。
這種思考方式在某個時期確實曾是一種社會共識,在那個年代,婚姻是一種經濟行為。而這種超然於所有浪漫幻想之外的婚姻,其實就是——找個金龜婿╱富家女結婚。今天,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難以脫身的壓抑角色
時下有一種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十分為人所知——為了孩子的利益而貶低自我。我曾指導過一些爸媽,他們的關係已發展成一種奉獻行為,生活圍繞著孩子的安適、學習和健康打轉,雙方既沒有為自己著想,也沒有共同的伴侶生活。
太太在家忙著例行工作、充當司機。一如我們這個時代,典型求好心切的父母。就算兒子、女兒的「氣質」完全不同,但每個孩子都要受到最好的栽培——長笛、曲棍球、鋼琴、足球、馬術、藝術體操、中文課等,還要到藝術教授的門下學繪畫。這些課程給了媽媽心理調適的功課,最後她得出結論:「雖然我大學主修法律,但現在對孩子們來說,我就只是個褓姆、司機和管家的綜合體。一點自己的時間也沒有!」
先生是個事業成功的稅務顧問。每天下班等著他的,並不是放鬆的夜晚,而是輪到他值「晚班」。督促孩子的功課、陪他們玩,然後哄他們上床;當孩子們好不容易睡著了,兩人也累癱在床上了。這對夫妻一整天難得的一次對話,依然離不開孩子——他們做的事、成績與煩惱。
「有時候,」這個爸爸在教練指導時心灰意冷地說:「我真的很想『去買個香菸』,然後就再也不回家了。」
他們關係危機的核心,乃是在面對孩子時所產生的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兩人都覺得:「一切以孩子為主,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在這意念操縱之後,還藏有一個恐懼式意念操縱想法:「如果沒有為孩子的發展打點好,他們就無法在這個殘酷的競爭世界中存活下去,而我們將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
許多孩子已經太習慣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根本沒有注意到父母所付出的心力,甚至在父母面前常常顯得不耐煩、緊繃、自大。難怪這些父母在孩子眼中失去了他們的地位。
這種父母在兩個角色——抱怨太多的「兒童——我」和犧牲奉獻、操心過度的「父母——我」之間不斷轉換,結果讓自己看起來再也不像獨立的成年人。成熟大人除了能在家庭中獲得喜悅,還保有自己的生活與權益。此處指的是——在每個家庭成員都注意到,而且也予以尊重的情形下,身為成年人應該要被考慮到的權益。
◎戀愛讓你不快樂?
有時人們犧牲利益與需求,為的甚至不是自己的孩子。我的客戶就覺得自己被新伴侶「懲罰」了。因為每年耶誕節、學校放假、每兩個星期,他不僅要和她以及她第一段婚姻所生的小孩一起度過,就連她前夫——小孩的爸爸,也在場。
「有人跟我說,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畢竟他們會希望有個完整的家庭。」於是,他像個路人般地默默坐在這家人的耶誕樹旁,直到孩子們問他,他何時才要搬來和他們一起住,他發飆了。
除了穩固的伴侶關係,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也會關照人們的痛苦與懷疑。一位女客戶就對我說:「我快要四十歲了,很想要小孩。男朋友答應我要和他太太離婚,可是不知怎麼搞的,什麼也沒有發生,所以我只好一直等下去……。」在婚外情關係中,當其中一方或雙方慢慢地否定或忽視了基本、嚴肅的成熟大人需求時,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就涉入了。
不過,這位女客戶的男友一起來上教練指導的時候卻說,他很討厭跟太太說謊,而且覺得自己在這位女客戶面前都得要「蜷縮起來」,還要假裝是「幸福的戀人」。長期下來,這種矛盾對兩人都不好。
在戀情中不快樂,或是戀情不能見光的人,同樣也會以貶抑的方式來自我封閉。他們對於公開感受或拒絕他人感到恐懼,而這將使得一個成年人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都圍著愛人「打轉」,卻從來不知道愛人渴望的是什麼。
當「不應該用自己的感覺來要求對方」這個信念開始暗中搞鬼,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就出現了。你會覺得自己太卑微、不重要又煩人,應該為自己與自身的愛情利益發聲。而當你又氣自己連拒絕都不敢,恐懼式意念操縱也會隨之出現。有時候,這兩種意念操縱就是會一起出現。
可以很確定地說——每當我們因為別人的意念操縱而退縮、違背真正意願、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或甚至違反了自身信念——對於特別偉大的愛情來說,這些都不是應有的跡象,而是自暴自棄的第一步。而很可惜的是,這一步不會帶來幸福的結局。若要更確切地說,在愛情慢慢死去的路上,這一步簡直就可以蓋棺論定了。
若你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卑微、回到「兒童——我」,感覺比對方弱勢、沒有價值,或是沒有用;而對方沒能一起跳起水下芭蕾,並擔任你分配給他的批評、無所不能或是過度操心之「父母」角色的話,他就會覺得越來沉重。
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就像一種慢性病,讓我們把蒼白、慣性依賴與軟弱無能的意象都拋開吧!
本文出自《愛的底線》方言文化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