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你是一個容易被說「想太多」的人嗎?你「理性」上也覺得這樣很不好,但是腦袋就是停不下來,為什麼呢?
前幾天我帶了一場工作坊*,自己也獲益良多,除了現場大家腦力激盪法想出各種方法來應對「想太多」這件事情之外,這大概是我唯一次比較有系統的整理這個問題。
其實,「想太多」背後潛藏的是「控制感」和「安全感」的議題。
想像「最糟糕的情況」,讓你爽
你之所以需要一直想這麼多,是因為「如果我連最糟糕的情況都已經考慮到了,那麼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就不會太難過、太意外。」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這個經典的例子。
你男友把和前女友之間的聊天記錄通通都刪除了,當你問他說為什麼要把紀錄都刪掉,他回答:「我就是怕你亂想,所以才刪。」
在這個moment,你腦袋裡面除了生氣和很想翻白眼之外,同時也閃過了非常多的小劇場,例如:
●所以他和前女友還有聯絡嗎?
●如果還有聯絡,為什麼不讓我知道?
●是不是兩個人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還是他們已經偷約出去過很多次了,我一直被蒙在鼓裡?
●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我不知道的人」,他也如法炮製,用同樣的方式處理?
●他還有什麼別的事情,偷偷瞞著我?
●⋯⋯(以下省略300種可能)
接著,你開始覺得焦慮、不安、興師問罪、或者是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講話、期待他發現,甚至考量過各種不同的回應方法⋯⋯不過,如果你仔細思考上面的種種「可能性」,就會驚覺這些可能性的源頭都來自於同樣一種恐懼——他會不會有一天丟下我?
三種爽,兩種不同的控制
當你很害怕他離開你、很害怕他不愛你、很害怕最終你會變成孤單一個人,這時候你就會覺得很焦慮、很不安、為了化解這個不安,所以你試圖從人生當中找到某一種控制感。大部分的人會採取兩種方式來找回控制感:
1. 心理上的控制:設想各種可能,在你想過所有的可能,好的壞的都想過了,甚至連最糟糕的都想過了,你就會有一種心安的感覺,至少最慘的情形發生的時候,你不會覺得很意外。因為對你來說,發生意外比起發生悲劇更悲劇。你年紀大了無法承受這種驚嚇,所以你就絞盡腦汁想進各種可能性**。換言之,你只要開始「多多慮」,就會獲得某種心安的控制感,這感覺太好了!所以下次你會持續做這件事情,這就是第一種層次的爽。除此之外,倘若最後事情的結果落在你的「小劇場清單」當中,你又會有第二種層次的爽,這個爽叫做「果然!我就知道!」
2. 行為上的控制:你可能會逼問他和前女友的關係、你可能會爬FB或IG,看看他們兩個人現在還有沒有互動、你可能直接限制或者是規定他和別人傳訊息的時候不可以刪掉,要給你檢查、你可能直接跟他討論、告訴他你的心情,就算他已讀不回,但至少你知道他「讀」了。不論你做了什麼,你都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控制感,這段關係的未來還是「可預測」的,所以在這裡你又獲得了第三種層次的爽。當然,如果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獲得的「懲罰」比較多,或者是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感,那麼下一次你可能在「做出什麼反應」之前,又會有另外一波的多多慮(例如,不讀不回、直接人間蒸發、大聲對你斥責說「我就是這樣的人不然你要怎樣」、或者是完全不把你的需求放在眼裡面,白眼你一下又繼續打電動)。
總之,你透過這兩種控制,找回某種安穩的感覺,多多慮就變成了你的好朋友,當你越不安的時候,你就會越想越多,然後透過這個「想太多」,暫時緩解你「被拋棄的焦慮」。如果你覺得上面這段話非常冗,那麼下面這張圖應該清楚很多。
三個焦慮止步法
在過去很多的文章當中,我都有談過類似的問題,你的多多慮,其實主要並不是來自於模糊的情境,而是來自於更深的、對於自己的沒有自信,或者是對於這段關係的沒有安全感。真正治本的方法,就是回過頭來照顧你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或者是找回自己安全感[1]。但如果現在你已經焦慮到爆表,還是有幾個治標的方法可以參考:
1. 停下來,晚一點再想:有時候光是跟自己在內心當中喊一個「停」,就相當有用。你也可以設定食指的第一個指節叫做暫停按鈕,當你開始多多慮的時候,用大拇指按一下讓自己暫停。你可能會覺得很瞎會很難,但可以試試看,倘若有幾次成功的經驗,後續就會覺得更有成就感。
2. 接下來,或者是用錄音的:如果你有記錄東西的習慣,動筆寫其實是很有用的方式,把你所有想到的可能都記錄下來,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你不是想太多,只是重複想同樣的事情而已。如果你懶得拿出紙和比,那麼用錄音的方式,或者是開啟手機的記事本語音輸入,也是可行的方法。
3. 退一步,轉換時空:你可以想像你是旁觀者,例如他傳來的訊息(或者是他一直不讀不回)讓你整個人快要燒起來,你可以把手機擺在桌上,然後遠遠的看著手機,假裝那是別人的手機,然後感受自己此刻的心情。這時候,通常會有比較理性的一些觀點出現。或者是,你可以想像自己一年之後再回來看這件事,還會糾結你這麼久嗎?
其實,面對它,撐15分鐘也是一個方法。幾乎所有的情緒都會有發生和消退的時間[2],多多慮其實就像是心理上的颱風,如果你選擇不逃跑、調整呼吸,正面迎擊,感受你的焦慮和擔心,然後什麼都不要做,就讓那個情緒出現並且流動過去, 15分鐘之後,你會發現好像沒有那麼焦慮了。當然,對於某些人來說,面對是很不容易的,那麼逃避、分心、做別的事情也是可能的選擇,並不可恥而且有用。
五指摸頭術
最後還有一個方法是改編整合自理情治療、完形與現實治療[3][4],叫做「五指摸頭術」(搞得跟降頭還是茅山術一樣XD)。你可以一樣拿出一張紙來記錄,或者是用手機的記事本,問自己這五個系列的問題:
a.發生了什麼事?
b.天使的聲音(想三種小劇場)
c.魔鬼的聲音(也想三個小劇場)
d.過往你都怎麼做?結果怎麼樣?
e.其實你可以怎麼做?你猜這樣結果會如何?你覺得這個自己做得到嗎?可以怎麼樣修改成自己做得到的版本?
當你寫下這五件事情,就不會只把鎂光燈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面,也就是說你就有機會可以脫離惡魔觀點,而去想到其他更多種可能。之所以叫做「五指」,那是因為當你很熟練之後,就可以不用拿出紙筆,直接伸出大拇指、食指⋯⋯依序思考一遍,做一個「有效率」的多多慮!
幫自己摸摸頭
那為何叫做「摸頭術」呢?是這樣的,多年前一個心理師曾跟我分享一個故事,他說他有一個好姊妹很沒安全感,在和男友討論一些敏感話題的時候都很容易爆氣,這個姐妹的男友問她說:「那我要怎麼樣妳才不會想東想西、我們才能好好討論?」結果她把男友的手抓過來,放到自己的頭上說:「好了,你可以開始講了。」
當年我聽到這個故事真的覺得很可愛,也覺得哭笑不得。如果你也經常感到不安,經常需要有人幫你摸摸頭,那麼可以試著練習把自己的手放在自己頭上,當那個摸自己頭的人。你可以選擇在「五指摸頭術」做完的時候,將右手放到頭上安撫自己,也可以想像一個很溫暖、很照顧你的人或者是宗教神祇,想像是他的手來摸你的頭,鼓勵你或者是安慰你[1]。
當你能夠把安撫自己的權利找回來,儘管多多慮不會立刻消失,你也比較能自在地與它同在。
註解
*基於維護團體成員的隱私,工作坊的討論內容是保密的,所以在這裡僅列出一部分的課程內容。
**其實還有分成不同種「層次」的多多慮,例如你本來就是一個容易「想很多的人」,不只是在感情上,而是工作或者是其他層面也都會有很多小劇場,那麼「多多慮」可能比較接近你的特質或者是人格(Trait,可能比較接近缺乏自信[5]、或者是認同上癮ref等等);如果你只有在「感情」上面很容易這樣[6],那麼很可能是你的感情風格(Style,例如焦慮依戀);如果你和以前的情人相處都不會這樣,和他在一起之後才這樣,那麼有可能是這段關係的特性(因為他勾起你的不安),或者是你當前的狀態(Status)。
海苔熊
延伸閱讀
[1]吳姵瑩(2017)。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台北:遠流出版。
[2]苫米地英人(2018)。情緒の解剖圖鑑:99%的問題,都出在「情緒」!教你從37種情緒中「解套」的技巧。(「感情」の解剖図鑑)(林農凱譯)。台北:楓書坊。
[3]Sharf, R. S.(2013)。 認知治療 (馬長齡、羅幼瓊、葉怡寧與林延叡 譯)。載於 諮商與心理治療。(第 2 版,頁 370-372)。 台北: 心理出版。
[4]Corey, G.(2013)。 認知行為治療 (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合 譯)。載於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中文第三版 2013年。(頁 354)。 台北: 雙葉書廊。
[5]尹洪均(2017)。低飛的自尊(宋佩芬譯)。台灣:商周出版。
[6]周慕姿(2018)。關係黑洞。台灣:商周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是一個容易被說「想太多」的人嗎?你「理性」上也覺得這樣很不好,但是腦袋就是停不下來,為什麼呢?
前幾天我帶了一場工作坊*,自己也獲益良多,除了現場大家腦力激盪法想出各種方法來應對「想太多」這件事情之外,這大概是我唯一次比較有系統的整理這個問題。
其實,「想太多」背後潛藏的是「控制感」和「安全感」的議題。
想像「最糟糕的情況」,讓你爽
你之所以需要一直想這麼多,是因為「如果我連最糟糕的情況都已經考慮到了,那麼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就不會太難過、太意外。」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這個經典的例子。
你男友把和前女友之間的聊天記錄通通都刪除了,當你問他說為什麼要把紀錄都刪掉,他回答:「我就是怕你亂想,所以才刪。」
在這個moment,你腦袋裡面除了生氣和很想翻白眼之外,同時也閃過了非常多的小劇場,例如:
●所以他和前女友還有聯絡嗎?
●如果還有聯絡,為什麼不讓我知道?
●是不是兩個人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還是他們已經偷約出去過很多次了,我一直被蒙在鼓裡?
●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我不知道的人」,他也如法炮製,用同樣的方式處理?
●他還有什麼別的事情,偷偷瞞著我?
●⋯⋯(以下省略300種可能)
接著,你開始覺得焦慮、不安、興師問罪、或者是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講話、期待他發現,甚至考量過各種不同的回應方法⋯⋯不過,如果你仔細思考上面的種種「可能性」,就會驚覺這些可能性的源頭都來自於同樣一種恐懼——他會不會有一天丟下我?
三種爽,兩種不同的控制
當你很害怕他離開你、很害怕他不愛你、很害怕最終你會變成孤單一個人,這時候你就會覺得很焦慮、很不安、為了化解這個不安,所以你試圖從人生當中找到某一種控制感。大部分的人會採取兩種方式來找回控制感:
1. 心理上的控制:設想各種可能,在你想過所有的可能,好的壞的都想過了,甚至連最糟糕的都想過了,你就會有一種心安的感覺,至少最慘的情形發生的時候,你不會覺得很意外。因為對你來說,發生意外比起發生悲劇更悲劇。你年紀大了無法承受這種驚嚇,所以你就絞盡腦汁想進各種可能性**。換言之,你只要開始「多多慮」,就會獲得某種心安的控制感,這感覺太好了!所以下次你會持續做這件事情,這就是第一種層次的爽。除此之外,倘若最後事情的結果落在你的「小劇場清單」當中,你又會有第二種層次的爽,這個爽叫做「果然!我就知道!」
2. 行為上的控制:你可能會逼問他和前女友的關係、你可能會爬FB或IG,看看他們兩個人現在還有沒有互動、你可能直接限制或者是規定他和別人傳訊息的時候不可以刪掉,要給你檢查、你可能直接跟他討論、告訴他你的心情,就算他已讀不回,但至少你知道他「讀」了。不論你做了什麼,你都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控制感,這段關係的未來還是「可預測」的,所以在這裡你又獲得了第三種層次的爽。當然,如果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獲得的「懲罰」比較多,或者是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感,那麼下一次你可能在「做出什麼反應」之前,又會有另外一波的多多慮(例如,不讀不回、直接人間蒸發、大聲對你斥責說「我就是這樣的人不然你要怎樣」、或者是完全不把你的需求放在眼裡面,白眼你一下又繼續打電動)。
總之,你透過這兩種控制,找回某種安穩的感覺,多多慮就變成了你的好朋友,當你越不安的時候,你就會越想越多,然後透過這個「想太多」,暫時緩解你「被拋棄的焦慮」。如果你覺得上面這段話非常冗,那麼下面這張圖應該清楚很多。
三個焦慮止步法
在過去很多的文章當中,我都有談過類似的問題,你的多多慮,其實主要並不是來自於模糊的情境,而是來自於更深的、對於自己的沒有自信,或者是對於這段關係的沒有安全感。真正治本的方法,就是回過頭來照顧你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或者是找回自己安全感[1]。但如果現在你已經焦慮到爆表,還是有幾個治標的方法可以參考:
1. 停下來,晚一點再想:有時候光是跟自己在內心當中喊一個「停」,就相當有用。你也可以設定食指的第一個指節叫做暫停按鈕,當你開始多多慮的時候,用大拇指按一下讓自己暫停。你可能會覺得很瞎會很難,但可以試試看,倘若有幾次成功的經驗,後續就會覺得更有成就感。
2. 接下來,或者是用錄音的:如果你有記錄東西的習慣,動筆寫其實是很有用的方式,把你所有想到的可能都記錄下來,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你不是想太多,只是重複想同樣的事情而已。如果你懶得拿出紙和比,那麼用錄音的方式,或者是開啟手機的記事本語音輸入,也是可行的方法。
3. 退一步,轉換時空:你可以想像你是旁觀者,例如他傳來的訊息(或者是他一直不讀不回)讓你整個人快要燒起來,你可以把手機擺在桌上,然後遠遠的看著手機,假裝那是別人的手機,然後感受自己此刻的心情。這時候,通常會有比較理性的一些觀點出現。或者是,你可以想像自己一年之後再回來看這件事,還會糾結你這麼久嗎?
其實,面對它,撐15分鐘也是一個方法。幾乎所有的情緒都會有發生和消退的時間[2],多多慮其實就像是心理上的颱風,如果你選擇不逃跑、調整呼吸,正面迎擊,感受你的焦慮和擔心,然後什麼都不要做,就讓那個情緒出現並且流動過去, 15分鐘之後,你會發現好像沒有那麼焦慮了。當然,對於某些人來說,面對是很不容易的,那麼逃避、分心、做別的事情也是可能的選擇,並不可恥而且有用。
五指摸頭術
最後還有一個方法是改編整合自理情治療、完形與現實治療[3][4],叫做「五指摸頭術」(搞得跟降頭還是茅山術一樣XD)。你可以一樣拿出一張紙來記錄,或者是用手機的記事本,問自己這五個系列的問題:
a.發生了什麼事?
b.天使的聲音(想三種小劇場)
c.魔鬼的聲音(也想三個小劇場)
d.過往你都怎麼做?結果怎麼樣?
e.其實你可以怎麼做?你猜這樣結果會如何?你覺得這個自己做得到嗎?可以怎麼樣修改成自己做得到的版本?
當你寫下這五件事情,就不會只把鎂光燈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面,也就是說你就有機會可以脫離惡魔觀點,而去想到其他更多種可能。之所以叫做「五指」,那是因為當你很熟練之後,就可以不用拿出紙筆,直接伸出大拇指、食指⋯⋯依序思考一遍,做一個「有效率」的多多慮!
幫自己摸摸頭
那為何叫做「摸頭術」呢?是這樣的,多年前一個心理師曾跟我分享一個故事,他說他有一個好姊妹很沒安全感,在和男友討論一些敏感話題的時候都很容易爆氣,這個姐妹的男友問她說:「那我要怎麼樣妳才不會想東想西、我們才能好好討論?」結果她把男友的手抓過來,放到自己的頭上說:「好了,你可以開始講了。」
當年我聽到這個故事真的覺得很可愛,也覺得哭笑不得。如果你也經常感到不安,經常需要有人幫你摸摸頭,那麼可以試著練習把自己的手放在自己頭上,當那個摸自己頭的人。你可以選擇在「五指摸頭術」做完的時候,將右手放到頭上安撫自己,也可以想像一個很溫暖、很照顧你的人或者是宗教神祇,想像是他的手來摸你的頭,鼓勵你或者是安慰你[1]。
當你能夠把安撫自己的權利找回來,儘管多多慮不會立刻消失,你也比較能自在地與它同在。
註解
*基於維護團體成員的隱私,工作坊的討論內容是保密的,所以在這裡僅列出一部分的課程內容。
**其實還有分成不同種「層次」的多多慮,例如你本來就是一個容易「想很多的人」,不只是在感情上,而是工作或者是其他層面也都會有很多小劇場,那麼「多多慮」可能比較接近你的特質或者是人格(Trait,可能比較接近缺乏自信[5]、或者是認同上癮ref等等);如果你只有在「感情」上面很容易這樣[6],那麼很可能是你的感情風格(Style,例如焦慮依戀);如果你和以前的情人相處都不會這樣,和他在一起之後才這樣,那麼有可能是這段關係的特性(因為他勾起你的不安),或者是你當前的狀態(Status)。
海苔熊
延伸閱讀
[1]吳姵瑩(2017)。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台北:遠流出版。
[2]苫米地英人(2018)。情緒の解剖圖鑑:99%的問題,都出在「情緒」!教你從37種情緒中「解套」的技巧。(「感情」の解剖図鑑)(林農凱譯)。台北:楓書坊。
[3]Sharf, R. S.(2013)。 認知治療 (馬長齡、羅幼瓊、葉怡寧與林延叡 譯)。載於 諮商與心理治療。(第 2 版,頁 370-372)。 台北: 心理出版。
[4]Corey, G.(2013)。 認知行為治療 (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合 譯)。載於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中文第三版 2013年。(頁 354)。 台北: 雙葉書廊。
[5]尹洪均(2017)。低飛的自尊(宋佩芬譯)。台灣:商周出版。
[6]周慕姿(2018)。關係黑洞。台灣: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