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恩庭 圖/Shutterstock
#結婚不是只屬於女人的心願
與女性朋友們談話時,經常會讓我感覺到,她們似乎認為結婚是屬於女人的心願,因為從小就對婚姻抱有憧憬、懷有願望。但是誰說男人就沒有想要成家的心願呢?相信男性們一定也想過總有一天要實現這個願望,男性也可能擁有這種心願。因此,男女婚前都應該給彼此一段時間來共同商討關於自己心目中的結婚藍圖,要是沒有這段討論期就直接走入婚姻,新婚初期自然會為了擁有主導權而不斷起衝突。
在美國,有一項專為準新郎與準新娘準備的「婚前輔導(Premarital Therapy)」計畫,這項計畫的諮商內容涵蓋宗教、經濟、生活習慣等超過十種以上的領域,內容如下:
‧容許對方一週內可以和朋友見面幾次?
‧容許對方投入多少時間在從事宗教活動上?
‧金錢支出會優先花在什麼事情上?
‧家事要如何分配?
‧要與各自的父母保持多少距離?
‧想要如何度過閒暇時光?
‧如何安排性生活頻率?
‧排解壓力的方法是一個人獨處,還是找朋友聚會?
在預先瞭解彼此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後再結婚,與尚未瞭解就一股腦栽進婚姻,兩者在日後婚姻生活的品質上,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身為英文講師的芝惠小姐,是屬於先上車後補票的案例。她想要在家成立「線上英文學習社團」讓自己可以繼續工作,卻遭到先生強烈反對。
「當然是要專心準備當媽媽啊,怎麼還想著工作?」雖然這是先生的主張,但是芝惠小姐並不認同。
「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結了婚以後就得放棄工作。」
由誰負責經濟主導權、每隔多久要拜訪婆家一次、生兒育女的計劃又是如何等,要是婚前都沒有論及到這些問題,婚後就會像芝惠小姐一樣與先生產生這些糾紛。當這樣的情形反覆上演,就很有可能會走上「離婚」的絕路,因此,婚前務必要事先做過這些討論才行。
#經濟基礎的磨合期
結婚準備大致分三大事項:第一是尋找未來一起住的房子、準備婚禮相關事宜、瞭解彼此經濟觀念等「客觀條件的準備」,要是決定夫妻婚後都要繼續上班工作,那麼也得事先商量好收入是否要合併共用,還是分開獨立。這比討論要買哪一家的床墊來得更為重要。
如果有準新娘問我上述收入問題該如何處理,我會建議至少第一年先不要合併,因為每個人對錢的價值觀及消費方式都會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如果父母親是屬於消費導向型,子女也會傾向把錢花掉而非儲蓄;如果父母親是強調省吃儉用型,子女則同樣會以節儉為主要理財觀念。
假設有一對夫妻三十二歲結婚,那麼至少各自也有將近五年的社會經驗,男方照男方的方式,女方照女方的方式,對金錢的價值觀或消費習慣早已根深蒂固。累積超過三十年的價值觀與消費習慣,並不會因為一夕之間結了婚而有所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在新婚初期,新人們往往會因為經濟問題無法達成協議而爭執的原因所在。
因此,建議先把婚後第一年設定為經濟基礎的磨合期,先觀察彼此的平均收入與消費、所得模式,以及雙方家庭的婚喪喜慶等支出,然後再依各種支出項目進行適時的協議商討為佳。
#維持關係的方法
第二,把單身時「屬於個人領域」的人脈,與結婚後才形成的「新領域」人脈區分開來。
「女人結了婚以後會很難維繫過去既有的人脈嗎?」
有些人會問我這樣的問題,但這其實是要看各人選擇,誰說結了婚的女人就一定要放棄過去好不容易建立的人脈,只能和附近住戶的婆婆媽媽們打交道?儘管走入婚姻、有了家庭,也應該繼續和過去既有的人脈、同事、同學、各種社團成員等維繫感情才是。
「我為了家人放棄掉自己的時間和興趣,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許多已婚婦女都向我訴苦過這個問題,但是就算家人百分之百給予情感上的支持(Emotional Support),站在接受者的立場,永遠都只會覺得不夠,因為打從一開始就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滿足。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大衛.麥克利蘭(David C. McClelland)就曾指出,參考團體(Reference Group)會決定你的人生成功還是失敗,這裡所謂的參考團體,就是你平時習慣見面相處的人,也就是會影響你行為的團體。女人婚後很容易以母親、妻子、媳婦的身分與人結識,幾乎沒有人會稱呼妳的姓名,因此,建議妳先把想要有個完美婚姻生活的想法暫時放下,分配一點比重給那些還會稱呼妳名字的朋友以及對象吧。
但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要妳別再投入婚姻生活,剛結婚的第一、二年,自然會把重心放在先生和新家庭上,就如同新進入一間公司上班,第一年一定都是在摸清楚公司文化、搞定人際關係是一樣的道理。不是也有人戲稱,新婚一年內的行房次數甚至超過一輩子的次數嗎?這段時期是夫妻在性方面互相探索,眼裡只有彼此的投入期,在婚後已達成懷孕生子計畫的三到五年左右,就應該將精力重新分配調整,把百分之七十給家庭,百分之三十給其他人際關係,這樣才是健康的。
雖然婚後要像婚前那樣和好朋友或前同事聚會,確實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建議在新婚時就先跟周遭友人打聲照面,請他們多多體諒,這樣還是能維繫彼此之間的友誼。要是身邊有朋友結了婚後愈來愈少聯絡,我們也要懂得為她們著想,與其對她們心生埋怨,「結了婚以後居然就失聯了,所以說女人真的很不可靠啊!」不如試著理解對方,「人家正值新婚甜蜜期呢,當然不要打擾他們啊」,這樣等妳自己某天步入婚姻時,才同樣獲得其他朋友們的體諒和包容。
#瞭解我的男人,關於他的成長背景
第三,瞭解另一半的人生歷程。每當有準新人或情侶來找我接受「情侶諮商」時,我都會出一道作業給他們:畫一張自己的人生曲線圖表,這是運用了當初在美國留學時上的第一堂「整體人生發展(Lifelong Development)」課程內容,透過描繪人生曲線圖來展現整體人生經歷。
X軸標示幸福、不幸等情感,Y軸則標示出人生中最具意義的事件以及評分。
只要把各個點相連在一起,就會完成一條曲線,幫助妳一目瞭然地知道「原來我在這時候經歷這件事,所以感到苦不堪言」、「原來這件事讓我感到十分幸福」等,重新檢視自我人生。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將人生歷程視覺化、定量化的過程,供你預測未來想要的人生樣貌以及分數,並幫助你掌握目前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
我們是根據對方『現在的樣子』決定攜手共度終身,可是我們又是過去與現在的綜合體。因此,與某人結婚其實也等同於將對方的過去與自己的過去結合,所以瞭解對方的過去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像這樣說明此項作業的用意,許多人都能感同身受。相信不會有人認為,結了婚以後,你的人生和我的人生就從此結束。如果對婚姻沒有「使人生變得更豐富」的信念,那麼建議你還是不要與對方結為連理比較妥當。
承諾使彼此的人生能夠一同成長,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婚前準備,也是創造圓滿婚姻生活的訣。
〔#結婚是將對方的過去與自己的過去結合〕
本文出自《為什麼?對別人這麼好,內心卻總是受傷》大樹林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更多內容請上大樹林粉絲專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不要讓婚姻只能含著淚走完!結婚前必須做的三件事
只要看到他們,就會自動出現幸福的粉紅泡泡,5對韓國演藝圈恩愛夫妻檔
擁有這5個「戀愛力」特質,讓男人都想跟妳搭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婚不是只屬於女人的心願
與女性朋友們談話時,經常會讓我感覺到,她們似乎認為結婚是屬於女人的心願,因為從小就對婚姻抱有憧憬、懷有願望。但是誰說男人就沒有想要成家的心願呢?相信男性們一定也想過總有一天要實現這個願望,男性也可能擁有這種心願。因此,男女婚前都應該給彼此一段時間來共同商討關於自己心目中的結婚藍圖,要是沒有這段討論期就直接走入婚姻,新婚初期自然會為了擁有主導權而不斷起衝突。
在美國,有一項專為準新郎與準新娘準備的「婚前輔導(Premarital Therapy)」計畫,這項計畫的諮商內容涵蓋宗教、經濟、生活習慣等超過十種以上的領域,內容如下:
‧容許對方一週內可以和朋友見面幾次?
‧容許對方投入多少時間在從事宗教活動上?
‧金錢支出會優先花在什麼事情上?
‧家事要如何分配?
‧要與各自的父母保持多少距離?
‧想要如何度過閒暇時光?
‧如何安排性生活頻率?
‧排解壓力的方法是一個人獨處,還是找朋友聚會?
在預先瞭解彼此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後再結婚,與尚未瞭解就一股腦栽進婚姻,兩者在日後婚姻生活的品質上,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身為英文講師的芝惠小姐,是屬於先上車後補票的案例。她想要在家成立「線上英文學習社團」讓自己可以繼續工作,卻遭到先生強烈反對。
「當然是要專心準備當媽媽啊,怎麼還想著工作?」雖然這是先生的主張,但是芝惠小姐並不認同。
「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結了婚以後就得放棄工作。」
由誰負責經濟主導權、每隔多久要拜訪婆家一次、生兒育女的計劃又是如何等,要是婚前都沒有論及到這些問題,婚後就會像芝惠小姐一樣與先生產生這些糾紛。當這樣的情形反覆上演,就很有可能會走上「離婚」的絕路,因此,婚前務必要事先做過這些討論才行。
#經濟基礎的磨合期
結婚準備大致分三大事項:第一是尋找未來一起住的房子、準備婚禮相關事宜、瞭解彼此經濟觀念等「客觀條件的準備」,要是決定夫妻婚後都要繼續上班工作,那麼也得事先商量好收入是否要合併共用,還是分開獨立。這比討論要買哪一家的床墊來得更為重要。
如果有準新娘問我上述收入問題該如何處理,我會建議至少第一年先不要合併,因為每個人對錢的價值觀及消費方式都會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如果父母親是屬於消費導向型,子女也會傾向把錢花掉而非儲蓄;如果父母親是強調省吃儉用型,子女則同樣會以節儉為主要理財觀念。
假設有一對夫妻三十二歲結婚,那麼至少各自也有將近五年的社會經驗,男方照男方的方式,女方照女方的方式,對金錢的價值觀或消費習慣早已根深蒂固。累積超過三十年的價值觀與消費習慣,並不會因為一夕之間結了婚而有所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在新婚初期,新人們往往會因為經濟問題無法達成協議而爭執的原因所在。
因此,建議先把婚後第一年設定為經濟基礎的磨合期,先觀察彼此的平均收入與消費、所得模式,以及雙方家庭的婚喪喜慶等支出,然後再依各種支出項目進行適時的協議商討為佳。
#維持關係的方法
第二,把單身時「屬於個人領域」的人脈,與結婚後才形成的「新領域」人脈區分開來。
「女人結了婚以後會很難維繫過去既有的人脈嗎?」
有些人會問我這樣的問題,但這其實是要看各人選擇,誰說結了婚的女人就一定要放棄過去好不容易建立的人脈,只能和附近住戶的婆婆媽媽們打交道?儘管走入婚姻、有了家庭,也應該繼續和過去既有的人脈、同事、同學、各種社團成員等維繫感情才是。
「我為了家人放棄掉自己的時間和興趣,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許多已婚婦女都向我訴苦過這個問題,但是就算家人百分之百給予情感上的支持(Emotional Support),站在接受者的立場,永遠都只會覺得不夠,因為打從一開始就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滿足。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大衛.麥克利蘭(David C. McClelland)就曾指出,參考團體(Reference Group)會決定你的人生成功還是失敗,這裡所謂的參考團體,就是你平時習慣見面相處的人,也就是會影響你行為的團體。女人婚後很容易以母親、妻子、媳婦的身分與人結識,幾乎沒有人會稱呼妳的姓名,因此,建議妳先把想要有個完美婚姻生活的想法暫時放下,分配一點比重給那些還會稱呼妳名字的朋友以及對象吧。
但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要妳別再投入婚姻生活,剛結婚的第一、二年,自然會把重心放在先生和新家庭上,就如同新進入一間公司上班,第一年一定都是在摸清楚公司文化、搞定人際關係是一樣的道理。不是也有人戲稱,新婚一年內的行房次數甚至超過一輩子的次數嗎?這段時期是夫妻在性方面互相探索,眼裡只有彼此的投入期,在婚後已達成懷孕生子計畫的三到五年左右,就應該將精力重新分配調整,把百分之七十給家庭,百分之三十給其他人際關係,這樣才是健康的。
雖然婚後要像婚前那樣和好朋友或前同事聚會,確實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建議在新婚時就先跟周遭友人打聲照面,請他們多多體諒,這樣還是能維繫彼此之間的友誼。要是身邊有朋友結了婚後愈來愈少聯絡,我們也要懂得為她們著想,與其對她們心生埋怨,「結了婚以後居然就失聯了,所以說女人真的很不可靠啊!」不如試著理解對方,「人家正值新婚甜蜜期呢,當然不要打擾他們啊」,這樣等妳自己某天步入婚姻時,才同樣獲得其他朋友們的體諒和包容。
#瞭解我的男人,關於他的成長背景
第三,瞭解另一半的人生歷程。每當有準新人或情侶來找我接受「情侶諮商」時,我都會出一道作業給他們:畫一張自己的人生曲線圖表,這是運用了當初在美國留學時上的第一堂「整體人生發展(Lifelong Development)」課程內容,透過描繪人生曲線圖來展現整體人生經歷。
X軸標示幸福、不幸等情感,Y軸則標示出人生中最具意義的事件以及評分。
只要把各個點相連在一起,就會完成一條曲線,幫助妳一目瞭然地知道「原來我在這時候經歷這件事,所以感到苦不堪言」、「原來這件事讓我感到十分幸福」等,重新檢視自我人生。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將人生歷程視覺化、定量化的過程,供你預測未來想要的人生樣貌以及分數,並幫助你掌握目前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
我們是根據對方『現在的樣子』決定攜手共度終身,可是我們又是過去與現在的綜合體。因此,與某人結婚其實也等同於將對方的過去與自己的過去結合,所以瞭解對方的過去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像這樣說明此項作業的用意,許多人都能感同身受。相信不會有人認為,結了婚以後,你的人生和我的人生就從此結束。如果對婚姻沒有「使人生變得更豐富」的信念,那麼建議你還是不要與對方結為連理比較妥當。
承諾使彼此的人生能夠一同成長,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婚前準備,也是創造圓滿婚姻生活的訣。
〔#結婚是將對方的過去與自己的過去結合〕
本文出自《為什麼?對別人這麼好,內心卻總是受傷》大樹林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更多內容請上大樹林粉絲專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不要讓婚姻只能含著淚走完!結婚前必須做的三件事
只要看到他們,就會自動出現幸福的粉紅泡泡,5對韓國演藝圈恩愛夫妻檔
擁有這5個「戀愛力」特質,讓男人都想跟妳搭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