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他這樣是對我有意思嗎?」看見五種關係互動型態

姊妹淘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妳已經習慣被他的一舉一動給綁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到家之後他還沒打給妳,妳就擔心他是不是除了妳之外,還跟別的女人發展類似的曖昧關係?回訊息的速度比剛認識的時候慢,妳就擔心是不是感情還沒有開始就已經進入了倦怠期?不再接送妳回家、有時候為了打電動省略打電話、不再像以前一樣,好幾天前就規劃見面的時候要去的地方等等,都讓你東想西想多多慮。

妳心裡面似乎有一個很強的假設:如果他____,是不是就表示他對我有意思?如果他____,是不是就表示我們之間不可能了?

究竟有沒有可能在剛認識的時候就知道,對方對自己是不是有意思呢?怎樣才不會在一個人身上浪費太多時間?

「感興趣指標」真的存在嗎?

妳大概在許多的兩性文章當中,看到下面類似的描述:

1.和妳說話的時候會看著妳的眼睛,身體向前傾四十五度。

2.相處的時候總是很開心,常常有聊不完的話題。

3.總是認真聽妳說的話,不會打斷妳。

4.會追蹤妳的動態、看妳現在做什麼,並且在妳的動態下面留言。

這些指標有用嗎?老實說,有一些的確與好感有關(例如一些非語言的訊息,的確比語言訊息重要),但也有一些只是剛認識的禮貌反應(例如接送妳回家),更有可能是,那只是他一直以來慣用的伎倆──有一天妳會發現,那些妳一開始以為對妳很溫柔的人,其實對別人也同樣溫柔──妳並沒有比較特別,是妳把自己想特別了。

已經在情場打滾多年,你我都清楚真正重要的並不是這種關係在一開始的時候釋出多少善意,而是是兩個人能不能去克服在關係裡面各種的爭執與起伏。換言之,在還沒吵架之前,所有的猜測可能都只是膚淺的互動模式。

關係中的四種互動類型



問一個關鍵的問題:妳現在還會想要談十三、四歲的戀愛嗎?如果妳還是像年少的時候一樣,在電話的另外一端和姐妹討論他的某個舉動究竟是什麼意思,那麼和國中走廊上一群女孩聚在一起八卦,青澀而不成熟的感情有什麼兩樣?

與其去猜測他對妳的感情,不如去看見妳們關係的型態是什麼樣子的。牛津大學數學教授James Murray邀請數百對夫妻到實驗室對話聊天,並且記錄他們的表情、行為反應,結果分類出下面幾種組合[1]:



(1)不穩定型(volatile):乾柴烈火、愛恨交織的戲劇型戀愛。前一秒還愛得死去活來各種曖昧,後一秒卻可以恨對方牙癢癢地。可能因為對方一句傷害人的話(例如:「反正我什麼都不是!」)而陷入冷戰,但當對方停下來安撫妳的時候(「好嘛,我抱抱……妳這樣說我好心疼……」),妳又乖得像一隻貓。

(2)理智型(validating):雙方都很冷靜,價值觀也相似,能夠理性溝通,不過也因為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少了那種「愛妳入骨」的深情繾綣。

(3)逃避型(avoiders):雙方在不舒服時不會說出口,因為怕會傷害關係,或是覺得說了也沒用,可能會找好姊妹訴苦,或是挖一個樹洞把情緒埋進去。不過,想也知道這樣的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壓久了也可會內傷。

(4)敵意型(hostile):一個逃避的女人配上一個理智的男人。這樣的對話妳一定不陌生──

「沒事……」女人說,神情落寞。

「有什麼事情說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阿!」男人轉過來認真地說。

「算了拉,沒什麼……」女人低頭摳手。

「喔,好吧。」男人轉過去繼續打電動。

這樣的組合,往往沒有一個人真正在做溝通,但又都不願意做出改變,兩人就被卡在僵局裡面。

(5)分裂型(hostile detached):一個不穩定的女人,配上一個理智的男人,當女人大發雷霆的時候,男人只會說要理性處理、要冷靜下來;而當女人種種暗示表達「想要」的時候,男人卻只會擔心有沒有買保險套等等一下澆熄烈火。這種組合也有許多衝突,但卻以某種形式繼續存活。

什麼是妳對愛情的期待?



當然,這只是一種分類方式,事實上,台灣的婚姻也有不同的類別與運作模式[2]。不過無論如何,在妳反覆猜測「妳跟他是否可能」的同時,或許可以留一點心思,去觀察彼此衝突或冷戰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樣子,然後問自己:如果我跟他真的在一起了,我們的相處模式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延伸閱讀

[1]The Mathematics of Marriage: Dynamic Nonlinear Models(J. M. Gottman, J.D. Murray, Catherine C. Swanson, Rebecca Tyson, Kristin R. Swanson). MIT Press, Cambridge, MA, 2002.(對這個研究分析方法有興趣的人,可以讀數學王子賴以威老師的介紹

[2]陳富美、利翠珊 (2004)。 不同情感組型夫妻在家事分工上的差異:對偶資料的分析。應用心理研究, 24,頁 95-115。

>>看更多本周HOT ISSUE戀愛的試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