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升溫的三個月以來,不只我們不能出門吃飯看電影,神明的娛樂也一樣停擺;幸好七月下旬情勢趨緩,指揮中心也鬆口,有條件的開放酬神戲演出。剛好趕上過生日看戲的神明(如農曆6月24日聖誕的關聖帝君)可說十分有福氣。
專門演給神明看的戲
目前指揮中心對宗教酬神戲開放有4點要求,演出只能在廟埕和廣場等空曠的地點、不得開放觀眾觀賞、表演團體全程配戴口罩、歌仔戲演員需在表演前7天篩檢陰性,才可以脫口罩演出。根據新聞報導,嘉義縣大林鎮的廟方負責人表示:「做布袋戲給關聖帝君看,雖然沒觀眾,關聖帝君有開心我們就開心。」
確實有些可惜,但酬神戲的意義原是娛神、答謝神祇,我們跟著看戲算是沾光湊熱鬧。無論歌仔戲或布袋戲,戲台往往搭在廟的正對面,觀眾不能太過靠近,要把「貴賓席」留給神明,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扮仙戲,廟會都不能辦了
人人都愛看廟會的野台戲,就算看不懂也覺得熱鬧有氣氛,但未必真的了解這個環節在宗教儀式中有多重要!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扮仙」。一句閩南語俗諺說「誤戲誤三牲」,便是說沒有扮仙,其他祭祀儀式都無法進行。
所謂「扮仙」,顧名思義就是演員扮演天上神仙,並向神明祈求賜福。正戲可不演、仙不能不扮。假如繞境的路上到了一間有請戲班演出的廟宇,他們就算正在演正戲、也會趕快改演扮仙戲。
許多人印象最深刻、覺得最有趣的扮仙劇目可能就是《大醉八仙》。演的是八仙在瑤池金母的壽宴蟠桃會上貪飲瓊漿美酒,最後大醉而歸的逗趣情節。最後會向觀眾灑仙酒、仙錢與仙果,有許多人還會特地上前給酒汁淋一下,撿幾顆台上灑下的「平安糖」,可不只是好吃好玩,更象徵接受神明的賜福。
如今許多謝神節目會改用成本較低的戶外電影放映,但台灣傳統的布袋戲、歌仔戲,和我們的民間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可說是祭祀科儀、廟會活動中的重要角色,這點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編輯:保庇NOW)
資料參考:
民視新聞網〈微解封首場酬神演出 布袋戲連演18天為關聖帝君祝壽〉
自由時報〈台南酬神微解封!全台首邑縣城隍廟 敬演布袋戲為七爺祝壽〉
維基百科「扮仙」、「酬神戲」
布袋戲
廟宇
酬神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解封後的首場酬神演出在台南市登場,適逢「七爺」謝將軍聖誕,全台首邑縣城隍廟在廟埕上擺出了久違的布袋戲檯。過幾天嘉義縣大林鎮的信眾也請來布袋戲團,大排場為關聖帝君做壽,一口氣連演18天!
專門演給神明看的戲
目前指揮中心對宗教酬神戲開放有4點要求,演出只能在廟埕和廣場等空曠的地點、不得開放觀眾觀賞、表演團體全程配戴口罩、歌仔戲演員需在表演前7天篩檢陰性,才可以脫口罩演出。根據新聞報導,嘉義縣大林鎮的廟方負責人表示:「做布袋戲給關聖帝君看,雖然沒觀眾,關聖帝君有開心我們就開心。」
確實有些可惜,但酬神戲的意義原是娛神、答謝神祇,我們跟著看戲算是沾光湊熱鬧。無論歌仔戲或布袋戲,戲台往往搭在廟的正對面,觀眾不能太過靠近,要把「貴賓席」留給神明,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扮仙戲,廟會都不能辦了
人人都愛看廟會的野台戲,就算看不懂也覺得熱鬧有氣氛,但未必真的了解這個環節在宗教儀式中有多重要!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扮仙」。一句閩南語俗諺說「誤戲誤三牲」,便是說沒有扮仙,其他祭祀儀式都無法進行。
所謂「扮仙」,顧名思義就是演員扮演天上神仙,並向神明祈求賜福。正戲可不演、仙不能不扮。假如繞境的路上到了一間有請戲班演出的廟宇,他們就算正在演正戲、也會趕快改演扮仙戲。
「灑仙酒」亦象徵神明祝福
許多人印象最深刻、覺得最有趣的扮仙劇目可能就是《大醉八仙》。演的是八仙在瑤池金母的壽宴蟠桃會上貪飲瓊漿美酒,最後大醉而歸的逗趣情節。最後會向觀眾灑仙酒、仙錢與仙果,有許多人還會特地上前給酒汁淋一下,撿幾顆台上灑下的「平安糖」,可不只是好吃好玩,更象徵接受神明的賜福。
如今許多謝神節目會改用成本較低的戶外電影放映,但台灣傳統的布袋戲、歌仔戲,和我們的民間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可說是祭祀科儀、廟會活動中的重要角色,這點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編輯:保庇NOW)
資料參考:
民視新聞網〈微解封首場酬神演出 布袋戲連演18天為關聖帝君祝壽〉
自由時報〈台南酬神微解封!全台首邑縣城隍廟 敬演布袋戲為七爺祝壽〉
維基百科「扮仙」、「酬神戲」
布袋戲
廟宇
酬神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