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25)日為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講到端午節,小時候一定有聽過家中長輩或是老師說「屈原」的故事,屈原雖然盡心盡力輔佐楚懷王和楚頃襄王,但最後還是因為受不了朝政腐敗,無路可走便在農曆五月初五以死諫明志。
洲美里屈原宮。(圖/記者連宜方攝) 傳說的後續,百姓們因為感念屈原為國犧牲奉獻,便發明了「肉粽」投下汨羅江,希望江裡的魚蝦可以吃肉粽,不要去吃屈原的肉身之軀,後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大家便會吃肉粽懷念屈原。
在台灣,如果想要找主祀屈原的廟宇,可能沒有那麼好找,但在台北北投的洲美里屈原宮,便是主祀「三閭大夫」屈原。洲美里屈原宮創建於民國69年,主神屈原神像的來歷眾說紛紜,一說是當地先民在河邊撿到黑臉神像,認為這是在外奔波的貿易商供奉於船上的屈原神像,就此當成屈原輪祀;流傳最廣、也是信眾普遍相信的說法,是鴨母王朱一貴為了反清特意來台招兵買馬時,其中一名郭姓先民帶來的,之後便留在洲美地區供人參拜。
雖然要找主祀屈原的廟宇沒那麼容易,但其實可以改找祭祀「水仙尊王」的廟宇即可,水仙尊王通常是幾位神明的組合,最早的「水仙王」組合是海神媽祖的五個部將,通常是指馮璿兄弟三人、蔡某和丁仲修五人;但到了現在,根據各地風俗民情不同,奉祀的水仙王也有所差異,常見的是「一帝二王二大夫」,祀奉禹帝、寒澆(奡王)、楚王(項羽)、伍大夫(伍子胥)、屈大夫(屈原)等五位。
端午節許多信眾都會到廟宇祭拜屈原或是水仙尊王,並祈求庇佑,希望在陽氣極盛的端午節能獲得賜福。(編輯:連宜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要找主祀屈原的廟宇沒那麼容易,但其實可以改找祭祀「水仙尊王」的廟宇即可,水仙尊王通常是幾位神明的組合,最早的「水仙王」組合是海神媽祖的五個部將,通常是指馮璿兄弟三人、蔡某和丁仲修五人;但到了現在,根據各地風俗民情不同,奉祀的水仙王也有所差異,常見的是「一帝二王二大夫」,祀奉禹帝、寒澆(奡王)、楚王(項羽)、伍大夫(伍子胥)、屈大夫(屈原)等五位。
端午節許多信眾都會到廟宇祭拜屈原或是水仙尊王,並祈求庇佑,希望在陽氣極盛的端午節能獲得賜福。(編輯:連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