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壠香名列南瀛七大香,由佳里金唐殿主辦,每逢子、卯、午、酉年,在正月舉行五朝王醮大典。以金唐殿為中心,可分為十七角頭廿四村庄,每個角頭有一到數間不同的廟宇,所以香科陣容十分壯觀。這十七個角頭是怎麼劃分出來的,又有著幾個有趣的傳說。
佳里金唐殿內殿。(圖/保庇NOW資料圖)
佳里金唐殿內殿。(圖/保庇NOW資料圖)
保庇NOW曾在〈別誤會 角頭廟不是角頭老大開的廟〉解釋了角頭的本意,原本是指「大區域中的小區域」,每個小區域以信仰圈自我約束,各角頭平時也會互相支援。之後因為時代演變與詞語誤用,原本單純的角頭二字與黑幫牽扯上關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佳里金唐殿的十七角頭都在佳里區(台南縣市合併前為佳里鎮)內,廿四村庄則在外鄉。十七角頭是以佳里金唐殿為中心,在佳里區內以放射狀呈現的十七個聚落,黃文博先生在其著作《南瀛刈香誌》中記載了三個有趣傳說:

一、抽鬮說:即抽籤。據說當年金唐殿為了決定角頭順序,舉辦了「拈鬮大會」,抽中第一號為第一角、抽中第二號為第二角,以此類推決定順序。

二、賽跑說:各角頭派出一名選手參加賽跑,獲得冠軍的角頭為第一角,亞軍為第二角,以賽跑名次決定順序。

三、救駕說:據說乾隆年間,身為太子的嘉慶君遊歷台灣,在嘉義被山賊包圍,當時金唐殿十七角頭的兵勇聞風而至,先後出兵救駕,嘉慶君得以脫困。之後便以當時出兵的順序決定的角頭順序,第一個出兵的為第一角、第二個出兵的則為第二角。

不過黃文博先生也認為這三種說法的正確性比較低,但第三個說法若與金唐殿的廟名由來互相對照,是有跡可循的。

金唐殿之名由乾隆皇帝所賜下,因為在林爽文事變中,蕭壠地區曾出兵協助欽差大臣福康安平亂,因而賜下「旌義」匾額,賜名蕭壠為「旌義」,興建義民亭,立旌義碑記載此事,更賜「下馬碑」,文武官員行經此地都必須下馬以示尊崇。

佳里金唐殿。(圖/保庇NOW資料圖)
佳里金唐殿。(圖/保庇NOW資料圖)
黃文博先生提出,義民亭的石碑記載,蕭壠以角頭為單位出兵協助福康安大軍平亂,若十七角頭是以各角頭出兵的順序所定下,較合理也較符合史實。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較先流傳,其實都展現出蕭壠香的歷史悠久,以及與土地的深度連結。如今,三年一科的蕭壠香已成為廟會愛好者、學者、各大媒體的關注焦點,在日新月異且科技快速發展的今日,台灣能保留如此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是極為難得且需大力保留的民俗瑰寶。(編輯:黃彥昇)

資料參考:

邱筱芸(2012),《佳里地方傳說的特色與價值》,國立臺東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文博(1994),《南瀛刈香誌》。
維基百科-佳里金唐殿
維基百科-佳里金唐殿蕭壠香
臺灣記憶-欽奉恩賜旌抑御扁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