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犒軍」每間廟的例行公事,十分重要也不可偏廢,〈習俗百科/五營兵將很辛苦 初一十五要犒軍〉一文中以當兵時讓阿兵哥吃飯、發餉為例,解釋什麼是「犒軍」。但除了廟宇之外,也常在一般民家、商號看到「犒軍」,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廟宇舉行的「犒軍」都有一定的規模,而且大多會由道長或法師主持,在家門口、商號門口的「犒軍」則不需如此,準備的供品也相對簡單,通常都是家中常見的料理,也常看到飲料。民間「犒軍」的日子通常是農曆初二、十六,緊接在祭拜土地公的「做牙」之後,因為多在家門口與商號門口祭拜,所以也稱「拜門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拜門口示意圖。(圖/記者黃彥昇攝)
拜門口示意圖。(圖/記者黃彥昇攝)
那為什麼廟宇已經有「犒軍」,又有很多人家會自己準備供品「犒軍」?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人間界軍人與警察的業務是分開的,但在另一個世界,維持地方治安,掃除占地惡靈,執行臨檢等事,都是由五營兵將負責,所以說這些無形界的兵將跟我們其實是最貼近的,以現在的角度來說,就好比我們常見到的管區員警,定期會來簽一下巡邏箱,如果沒什麼大事就會接著巡視下一間屋子。

我們常在新聞中看到,若社會上有需要大量人力的時候,例如颱風過後救災、地震救災,都會需要國軍弟兄的幫忙,有時部隊也會在農獲期幫忙農民收割,這種時候,受到幫助的主人家通常也會準備些點心涼水,體諒國軍弟兄的辛勞,雖然國軍弟兄已經有領國家的薪餉了,但是百姓在受到幫助時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感謝國軍弟兄。雖然無法完全對比,但這就類似廟宇「犒軍」與民間自己「犒軍」的差別。

「軍愛民,民敬軍」這句口號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但是沒想到在民間信仰中執行的這麼徹底,令人感到非常的敬佩。雖然五營兵將我們看不見也碰不到,但很多大小事都是由祂們處理的,給予適當的回報是很正常的思維,先人流傳下來的一舉一動都是能找到原因的,希望本文能讓大家做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