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在台灣是強勢信仰,其中的「李池吳朱范」組合的「五府千歲」更是強勢中的強勢。想必很多信徒都對五位王爺的名諱琅琅上口,也知道李大王是五位千歲的領導,但李大王在世時又留下什麼豐功偉業呢?
南鯤鯓李府千歲。(圖/中草坔代天溫王(溫府千歲、王爺公)神威顯赫Wen Wang部落格)
南鯤鯓李府千歲。(圖/中草坔代天溫王(溫府千歲、王爺公)神威顯赫Wen Wang部落格)
李府王爺本名李大亮,在「五府千歲」中排行第一,因而又被稱為李大王,同時也是「五府千歲」中唯一能找到歷史文獻記載的王爺。這位李府千歲絕不簡單,是唐代的開國功臣,隨著唐高祖與唐太宗兩位皇帝南征北討,奠定了大唐天下的根基。李大王的事蹟在《舊唐書》、《新唐書》都有記載,祂擔任的到底是「左衛大將軍」或是「右衛大將軍」,也是因為這兩本書的記載有所出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大亮出身隴西李氏,簡單來說,就是跟唐朝皇族李氏是同宗。李大亮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位高權重的輔國之臣,父親李充節在隋朝時多次領兵對抗外族立下戰功,被隋文帝封為上柱國、朔州總管、武陽郡公,有很大的威名。

李大亮繼承了將門虎子的善戰天分,祂第一次站上歷史舞台,是以隋朝將領的身分,與上司韓國公龐玉防守東都洛陽,阻擋李密率領的瓦崗軍來犯,最後戰敗,李大亮被俘。瓦崗軍的領袖之一張弼認為李大亮天生異相,因而釋放祂並與之結交。之後李大亮歸順於李淵,有效率的解決百姓飢荒、盜賊橫行等問題,接著又勸降來犯的外族,展現出高超的政務處理手段,因而被唐高祖李淵封為金州總管司馬,之後又升職為安州刺史。

隋末民變領袖之一的王世充自稱「大鄭皇帝」,封他的姪子王弘烈為魏王並駐守襄陽。李淵命李大亮率兵攻擊襄陽,連破十餘城。之後奉李淵命令巡視廣州,可說是名符其實的「代天巡狩」。李大亮的軍隊走到九江時,輔公祏起兵叛亂自稱「宋帝」。在這個緊急的時刻,李大亮當機立斷,先用計擒獲輔公祏的大將張善安,再率兵救援被輔公祏大軍包圍的猷州。李大亮軍隊大敗輔公祏大軍,解決了大難,因而李大亮又升官為越州都督。

唐太宗繼位後改元「貞觀」,李大亮轉任交州都督,封爵武陽縣男。之後又轉任涼州都督,以「惠政」聞名天下。貞觀八年,李大亮轉任劍南道巡省大使,之後又擔任河東道行軍總管,奉命討伐外族吐谷渾。李大亮在此役大顯身手,不僅將對手打個大敗,還俘虜了吐谷渾親王,擄獲數萬牲口。李大亮因此戰功進封武陽縣公,並有許多財物賞賜。但李大亮將這些財物都分給軍士,並散盡家財收埋宗族內無後者,為其送終。

貞觀八年,李治被立為皇太子,就是後來的唐高宗。唐太宗為自己的兒子選擇了許多重臣到東宮輔佐他,李大亮赫然在列。《舊唐書》記載此時李大亮被封為「左衛大將軍」,《新唐書》則記載為「右衛大將軍」,這也是為什麼今日關於李大王在世時的將軍頭銜有了左右的出入。

除了大將軍之外,李大亮還兼領太子右衛率,兼任工部尚書,同時身居三個重要職務,由此可見唐太宗對李大亮的信任。唐太宗甚至說出「只要李大亮當值戍守宮中,我就能整夜好睡。」

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御駕親征高句麗,指示李大亮與房玄齡留守帝都長安。唐太宗大軍走到東都洛陽稍作休息時,卻傳來了李大亮病重的消息。面對這位幫自己打下半壁江山的老臣重病,唐太宗十分不捨,隨即親調湯藥,命專人快馬加鞭送到長安給李大亮。

可惜的是,李大亮在人間的功德即將圓滿。祂知道自己命數已到,在臨終前上了最後一次奏章給唐太宗,請求停止征伐高句麗,不久後就往生,享年五十九歲。死時家中並無多餘財物,只有五石米、三十匹布。李大亮生前收養的親戚遺孤有十五人,這十五人為李大亮服孝時如親父一般慎重。

唐太宗在知道李大亮的死訊後痛哭不能自已,宣布罷朝三日,追贈李大亮兵部尚書、秦州都督,諡號「懿」,陪葬昭陵。

南鯤鯓瑞典李大王。(圖/中草坔代天溫王(溫府千歲、王爺公)神威顯赫Wen Wang部落格)
南鯤鯓瑞典李大王。(圖/中草坔代天溫王(溫府千歲、王爺公)神威顯赫Wen Wang部落格)
李大亮一生戎馬,基本上就是哪裡有問題就派祂去哪,前期可以看到祂一直在邊疆戍守,無論在軍事與內政上都有明顯貢獻,更穩定了唐朝立國初的政局。同時,李大亮一生清廉,位極人臣卻過著清貧的日子。如此忠君愛國、體恤百姓在史書上留了大大一筆,也不難想像為何祂會被後人視為神明,享後世萬代香火,成為信徒敬拜的「李大王」。(編輯:黃彥昇)

資料參考

《舊唐書》

《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