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林邊鄉的慈貞宮潘姑娘廟主祀潘姑娘,又稱為「潘婆媽」、「番婆媽」,其身分眾說紛紜,有荷蘭醫官、荷蘭傳教士、平埔族馬卡道族的靈媒、土地婆和媽祖婆等說法。
林邊慈貞宮主祀潘婆媽。(圖/翻攝自林邊慈貞宮潘姑娘廟粉專)
林邊慈貞宮主祀潘婆媽。(圖/翻攝自林邊慈貞宮潘姑娘廟粉專)
潘婆媽身分較為人採信的說法是荷蘭傳教士,約兩百多年前到林邊傳教,且還懂醫術,當時流行瘟疫和水土不服之疾,因為潘婆媽的卓越醫術,災況得以趨緩,因此當地居民為感念其救人無數的善舉,遂立小廟祀奉祂,尊稱其為「番婆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番婆媽過世後葬在現廟宇位置,村民下葬其時還播種了茄苳樹種子加以追祀,這棵樹現在仍位於慈貞宮後方,茄苳樹估計有兩百餘歲,且因為小鳥的幫助,意外又在樹頂種下了榕樹,成了現在茄苳與榕樹合體的樣貌,信徒們尊為樹神。

此地一度斷了香火、雜草叢生,直到日治時期後半,政府在此地蓋神社,希望找回番婆媽的聖靈庇佑此地,到了民國四十年,民眾為了重拾番婆媽的遺骨遂開挖此地,並挖掘到一具遺骨,發現此遺骨比東方人的骨架要大上許多,所以當地人均認定番婆媽為荷蘭人無誤。找到遺骨後便草建一土製房屋祭祀番婆媽,後又於民國50年翻修,民國70年改建為現在看到的鋼筋水泥廟宇,並將其神骨供奉於正桌底,雕塑番婆媽金身,將廟宇命名為慈貞宮。

雖然番婆媽生前有可能為傳教士,但過世後卻因其生前善舉得以道教形式被追祀,台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真的是超乎我們想像,儘管如此,所有的差異皆有一個共通性,就是「善」。

資料參考:

《仁和村潘姑娘廟,荷蘭人?漢人?平埔族人?傻傻分不清楚》(317林邊故事鄉,2013年10月)
維基百科-林邊慈貞宮潘姑娘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