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本書的出版攫取了保庇編輯們的目光,《寶島搜神記》為知名插畫家家「角斯」所推出的作品。書中收錄有28尊台灣神明的插畫精選,以及59則地方傳說、神明顯靈事蹟等小故事。這位插畫家「角斯」是誰呢?角斯的本名為「曾鼎元」,大學時期攻讀傳播相關學系,對電影抱有狂熱的心,但最後卻誤打誤撞進入設計、插畫的領域。轉換跑道對他來說,也許是反思並重新定位自我最好的機會。2012年開始耕耘台灣在地故事,以出版品、跨領域合作、開發商品等不同方式,將台灣在第故事結合並推廣,其插畫創作中,常可見到傳說、神話、怪誕、奇想、妖怪、神明等元素。
角斯畫筆下的台灣神明多了幾分逗趣和可愛,編編將《寶島搜神記》中的神明畫像分享給朋友時,儘管是平常對台灣神明、民俗文化並不感興趣的人,在第一眼見到書中的畫像時還是會驚呼:「好可愛!」並認真閱讀書中內容。
角斯說自己並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也沒有為了作畫勤跑宮廟,而是將蒐集到的資料、故事融會貫通於腦海中,並順從自己內心的感知描繪神明形象,因此其所畫出的神明並沒有被我們「傳統大眾認知」的神明形象牽著鼻子走,反而更多元、更自由地呈現出神明的不同風貌。以下,就讓編編來專訪這位「用畫筆敬神」的插畫家-角斯。
約莫在2012年,為創作台灣妖怪題目翻查故事資料期間,讀了鈴木清一郎的《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對於他用台灣風俗與舊日慣習拼湊出台灣人的日常生活有著深刻的印象。書中第三編-歲時與祀典,依循著節令與神明重要日子來描述,想像著如果著實地按照書裡的方式過一個年,那會是如何的生活景象?這些台灣習俗對我來說,只留存於小時候鄰里親友拜拜的記憶……。
自己因為無佛教、道教的信仰,神明、宮廟對我而言是相當陌生的,當人抽離了佛道的宗教信仰,這些曾經存在於生活中的軌跡文化,是否就消失了?或許是想填補內在偏狹的認知,興起了創作神明的念頭。
我自己喜愛傳說故事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在翻查故事的過程中察覺,台灣的傳說故事裡,只要有鬼怪出現,就容易有神明現身,不管故事的寓意如何、真或假、信與不信,讀了就容易沈浸在故事精彩或玄奇的橋段。我就是這樣:著迷於故事,於是想先從這塊切入,在神明神化之前,與神化之後的在地化是我這本書捕捉的焦點。
蒐錄在書裡的故事有:媽祖接炸彈、騎龍觀音像、貓妖附乩佔廟、牧童成仙、把碳洗白的小鬼、沉地傳說、阻止原民出草的三太子、神木王爺、治龍睛醫虎喉……。為了挖掘更在地的故事,也將目光投向移民、歷史、戰爭、文化等面向,例如:媽祖與玄天上帝之爭、皇民化運動下的神像命運、八寶村的石聖爺、工藝看桌、惜字亭、夯枷祈福、西皮福祿械鬥、西仔反事件、戴潮春事件等。
例如:在查看感天大帝(許遜)故事的時候,就原本脈絡,他是一位親民愛民的縣令,也是一位術法高強的道士,曾制伏作亂的蛟龍。而後,在翻查的資料中,許遜的傳說與蛟龍的鏈結度很高,只要他出現的河域,就會有蛟龍的身影,也有他伏蛟龍的事蹟。原本不解為何如此,而李豐楙老師《宋朝水神許遜傳說之研究》給了我一個詮釋畫作能更踏實的一個看法,裏頭提到了蛟龍的原型可能是棲息在近水沙地挖掘洞穴的“揚子江鱷”,所以,雖然我沒有用鱷魚的形象詮釋,但我清楚知道我畫蛟龍的原因。
但是要怎麼描繪神明卻不受過往刻板印象和框架影響呢?這是編編最好奇的,究竟創作神明的過程中,是怎麼「從無到有」?在下一篇文章中,角斯將替《保庇NOW》的粉絲們一解心中困惑,請大家持續鎖定。
再次感謝 曾鼎元(角斯)先生於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保庇NOW專訪!
下一篇請看:
用畫筆敬神!《寶島搜神記》繪者曾鼎元專訪(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寶島搜神記》一書中,大家可透過角斯的畫筆再次溫習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有趣傳說,像是:媽祖接炸彈、沉地傳說、騎龍觀音像、貓妖附乩建廟、牧童成仙、把碳洗白的小鬼、阻止原民出草的三太子、神木王爺、點龍眼醫虎喉……等故事。
角斯畫筆下的台灣神明多了幾分逗趣和可愛,編編將《寶島搜神記》中的神明畫像分享給朋友時,儘管是平常對台灣神明、民俗文化並不感興趣的人,在第一眼見到書中的畫像時還是會驚呼:「好可愛!」並認真閱讀書中內容。
角斯說自己並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也沒有為了作畫勤跑宮廟,而是將蒐集到的資料、故事融會貫通於腦海中,並順從自己內心的感知描繪神明形象,因此其所畫出的神明並沒有被我們「傳統大眾認知」的神明形象牽著鼻子走,反而更多元、更自由地呈現出神明的不同風貌。以下,就讓編編來專訪這位「用畫筆敬神」的插畫家-角斯。
- 在《寶島搜神記》一書中,你除了以神明為繪畫主題外,也從地方傳說著手,像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媽祖接炸彈」、「貓妖附乩建廟」等故事,為什麼會想以神明和地方傳說作為繪畫作品的主題呢?
約莫在2012年,為創作台灣妖怪題目翻查故事資料期間,讀了鈴木清一郎的《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對於他用台灣風俗與舊日慣習拼湊出台灣人的日常生活有著深刻的印象。書中第三編-歲時與祀典,依循著節令與神明重要日子來描述,想像著如果著實地按照書裡的方式過一個年,那會是如何的生活景象?這些台灣習俗對我來說,只留存於小時候鄰里親友拜拜的記憶……。
自己因為無佛教、道教的信仰,神明、宮廟對我而言是相當陌生的,當人抽離了佛道的宗教信仰,這些曾經存在於生活中的軌跡文化,是否就消失了?或許是想填補內在偏狹的認知,興起了創作神明的念頭。
我自己喜愛傳說故事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在翻查故事的過程中察覺,台灣的傳說故事裡,只要有鬼怪出現,就容易有神明現身,不管故事的寓意如何、真或假、信與不信,讀了就容易沈浸在故事精彩或玄奇的橋段。我就是這樣:著迷於故事,於是想先從這塊切入,在神明神化之前,與神化之後的在地化是我這本書捕捉的焦點。
蒐錄在書裡的故事有:媽祖接炸彈、騎龍觀音像、貓妖附乩佔廟、牧童成仙、把碳洗白的小鬼、沉地傳說、阻止原民出草的三太子、神木王爺、治龍睛醫虎喉……。為了挖掘更在地的故事,也將目光投向移民、歷史、戰爭、文化等面向,例如:媽祖與玄天上帝之爭、皇民化運動下的神像命運、八寶村的石聖爺、工藝看桌、惜字亭、夯枷祈福、西皮福祿械鬥、西仔反事件、戴潮春事件等。
- 通常創作的前置作業時,你是怎麼蒐集資料的?鄉野調查?還是翻找書籍?
例如:在查看感天大帝(許遜)故事的時候,就原本脈絡,他是一位親民愛民的縣令,也是一位術法高強的道士,曾制伏作亂的蛟龍。而後,在翻查的資料中,許遜的傳說與蛟龍的鏈結度很高,只要他出現的河域,就會有蛟龍的身影,也有他伏蛟龍的事蹟。原本不解為何如此,而李豐楙老師《宋朝水神許遜傳說之研究》給了我一個詮釋畫作能更踏實的一個看法,裏頭提到了蛟龍的原型可能是棲息在近水沙地挖掘洞穴的“揚子江鱷”,所以,雖然我沒有用鱷魚的形象詮釋,但我清楚知道我畫蛟龍的原因。
但是要怎麼描繪神明卻不受過往刻板印象和框架影響呢?這是編編最好奇的,究竟創作神明的過程中,是怎麼「從無到有」?在下一篇文章中,角斯將替《保庇NOW》的粉絲們一解心中困惑,請大家持續鎖定。
《寶島搜神記》原畫作品展於2019/03/09-31在台中開展!展覽主要呈現角斯創作此書時的創作筆記,以及書中神明的原畫作品。為了讓畫面更有故事性,角斯將神明傳奇的身世搓揉於畫面之中,讓讀者可以在畫面中找尋故事裡的蛛絲馬跡,喜歡角斯作品的朋友們可千萬不能錯過了!
再次感謝 曾鼎元(角斯)先生於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保庇NOW專訪!
下一篇請看:
用畫筆敬神!《寶島搜神記》繪者曾鼎元專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