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轎形式多樣,且立有許多規矩和禁忌,不同形式的神明坐不同的輦轎,你對神轎瞭解多少呢?今天就讓保庇NOW來簡單幫大家歸納整理一下吧!
艋舺青山王神轎。(圖/連宜方攝)
艋舺青山王神轎。(圖/連宜方攝)
「輦」是以人力推拉的車,古代時多指皇帝、貴族富豪所乘坐的車子;「轎」則指外形裝有四支抬槓的無輪結構,乘客坐在其中,再由兩人或多人以肩扛或手抬,步行接送,仕官階層為凸顯其尊貴身分平時多搭乘轎子,後漸漸流行於民間,新娘喜轎即為一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娘喜轎。(圖/取自網路)
新娘喜轎。(圖/取自網路)
而神轎則是神明外出遶境、暗訪、巡視時所搭乘的轎子,製作時會依神像的大小並遵循車輿典章制度量身打造,一般簡單可分為:大轎、四轎、手轎。

大轎。(圖/永川大轎工藝官方粉專)
大轎。(圖/永川大轎工藝官方粉專)
「大轎」顧名思義就是體積非常大,一般需約八人來扛,因此又被稱為「八助」。近代因技術發展進步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大轎漸漸演變為強化其建築形式,再融合現代的技術、材料在神轎上增加了繡品、錫器、燈籠等配件,近年來更可見到LED燈的補強,不僅華麗更可凸顯民間信仰的興盛,因此大轎也被冠上「神明的移動廟宇」之稱。

四轎。(圖/府城風雲錄粉專)
四轎。(圖/府城風雲錄粉專)
「四轎」即由四個人扛,又稱四輦轎、四輪、四駕、四輦。結構和造型較大轎更為簡單,因此又有人稱四轎為「神明的大椅子」。四轎因體積較輕小故機動性高,常被作為神明指示的代言工具,以及儀式進行的輔助工具。

台中梧棲萬興宮開基蘇府二王爺坐手轎。(圖/鹿港牛墟頭景靈宮粉專)
台中梧棲萬興宮開基蘇府二王爺坐手轎。(圖/鹿港牛墟頭景靈宮粉專)
「手轎」只需兩個人在左右兩側攙扶即可,是所有神轎中最小的一種,外觀就像是一把小椅子,不需轎扛,因此又被稱為「神明的小椅子」。此外,手轎又俗稱「輦手轎」、「抓手轎仔」,在一般宮廟神明辦事時,手轎即成了神明指示的代言工具,法師或乩童會在手轎上安符施法,接著請神明登轎;神明下駕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依附在抓轎者身上,另一種則是依附在手轎上。

文轎。(圖/森發佛具部粉專)
文轎。(圖/森發佛具部粉專)
武轎。(圖/林啟文發表於臉書)
武轎。(圖/林啟文發表於臉書)
我們常可聽到的「文武轎」則是將神轎區分為文轎和武轎,但其實在過去不管是官轎抑或神轎都只有覆頂式一種轎子,但後人再加以區分成文轎和武轎,武將、王爺乘坐武轎,文官、天后、女性神明則乘坐文轎。文武轎的差別在於文轎有頂、有牆,只有一門提供出入,而武轎則是除了基座其他都沒有。但到了現在,文武轎的差別不再那麼嚴格,神轎外觀雖有文武之分,但坐在轎內的神明並無文武、男女之分。

神轎其實還分有許多種類,今天介紹的僅是素日大家最常見到、最易區分的輦轎形式,下次參與遶境時,大家可睜大眼睛看看神轎的形式,並觀察神轎上的神明和神轎種類的關聯喔!遶境可不只有看熱鬧,我們一起看門道。

資料參考:
全國宗教資訊網-輦轎
台灣大百科全書-手轎
台灣大百科全書-文轎
府城風雲錄粉專

四轎
大轎
手轎
文轎
武轎
神轎
輦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