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紅龜粿、草仔粿在漢人社會中是相當常見的祭祀糕點,但原來草仔粿並不是漢人的「專利糕點」,台灣平埔族中有幾族也有類似草仔粿的糕點,他們稱為「阿拉粿」!![阿拉粿。(圖/Mata taiwan)](https://media.nownews.com/nn_media/thumbnail/2018/05/3b22c3a5-1526030108-c543c24a8b5248d8dd6158394b0aefd4.jpg)
阿拉粿。(圖/Mata taiwan) 以分布台灣中部地區的平埔族巴布拉族為例,每年農曆7月1日會聚集所有族人舉辦「揹祖公」祭拜祖靈儀式,族人們會集合好後一同前往聚落旁的茄苳圳邊「土崙仔」,一起面向溪邊大聲呼喊祖公、祖嬤,回家囉!全體呼喊祖公、祖嬤幾聲後,每個人會將雙手交握於背後,做揹人狀,象徵將祖靈揹回家。
回到聚落後,族人們會準備魚、阿拉粿、糯米飯和米酒四樣供品孝敬祖靈。阿拉粿就是平埔族版的草仔粿,以糯米粉、黑糖和油製成,用兩片十字交疊的月桃葉摺成長方形狀,最後再放入鍋中蒸熟,甜的餡料一般以紅豆炒薑為主,鹹的餡料則以蘿蔔絲為主。不只是巴布拉族,噶哈巫族、巴宰族等台灣平埔族皆有使用阿拉粿祭祀祖靈、慶新年的習俗。
資料參考(多看多保庇!):
目擊台灣最早的「草仔粿」記載?原住民掃墓祭祖不只吃粿,還要「揹祖靈」回家!
平埔族
草仔粿
阿拉粿
![阿拉粿。(圖/Mata taiwan)](https://media.nownews.com/nn_media/thumbnail/2018/05/3b22c3a5-1526030108-c543c24a8b5248d8dd6158394b0aefd4.jpg)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參考(多看多保庇!):
目擊台灣最早的「草仔粿」記載?原住民掃墓祭祖不只吃粿,還要「揹祖靈」回家!
平埔族
草仔粿
阿拉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