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廟街不是隨便說說,幾步路就是歷史悠久的廟宇,全台灣要找到這樣的街道實在不容易。據說這有北台灣最早建立的關聖帝君廟,真不愧是台灣人最愛男神之一。武聖廟和新莊一起度過清朝時期的漳泉械鬥,即使遭受祝融遍體麟傷,靠著信眾團結努力重新站起來,才能夠在百年後的今天,讓我們親眼見到它的風采。搭乘捷運在新莊站下車,公車在新泰路口下車,沿著路牌就能看到位在新莊路和武前街口的武聖廟。在此給大家一點小提醒,如果迷路怎麼走都找不到,偏偏旁邊也沒半個路人經過,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危急時刻,快快把頭抬起來離開你手上的Googlemap,找尋紅燈籠的蹤跡,跟著燈籠走就可以找到廟囉。通常燈籠上也會寫著廟宇的名字,不用擔心走錯路。
武聖廟中有許多政治人物敬獻的匾額,其中懸掛於正殿上的「萬古精忠」傳說是沈葆楨所寫。香火鼎盛加上歷史悠久,廟中無論是神像或是其他裝飾,已被燻得光澤黑亮。即使只是帶著孩子路過武聖廟,也會入廟參拜請安,信仰的傳承就展現在日常生活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武聖廟的歷史且聽小編娓娓道來。清乾隆25年(西元1760年)貢生胡焯猷捐地和其他信徒共同創建,當時新莊地區具有水運良田,商業貿易頻繁,從慈祐宮到武聖廟這一帶稱為「五十六崁」,指的是這開了56間店鋪。商家們相信關聖帝君能讓生意興隆,正巧又有人願意推動,於是武聖廟就這樣建立起來。根據廟史記載,清嘉慶時期,信徒將位在錫口庄(松山)土地做為廟產,租金為香火錢,由此證明武聖廟的信徒不僅僅只限於新莊地區。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紛爭,神明也難以躲過人禍的侵擾。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爆發漳泉械鬥,新莊損失慘重,就連武聖廟也遭殃。幸好當時的縣丞郭志緯統籌重建事宜,耗時二年才終於將武聖廟復原。民國68年前殿翻修改以鋼筋水泥,民國74年內政部認定為國家三級古蹟。民國88年的921大地震傷害建築本身,再次進行修復工程。一間廟宇能夠撐上百年,歷經天災人禍持續庇佑著百姓,對人們來說實在是一種福氣。
每年最重要的祭典為春祭秋祭,春祭農曆正月十一至十五,包含十三日的飛昇紀念和十二日的遶境,以及過平安(七星)橋儀式,為信眾祈福消災,今年農曆年不知道去哪玩,來這走春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也是很棒的選擇。正月十五轟炮台,將鞭炮丟入懸掛十幾公尺高的圓筒中,據說可以招來福氣,也是每年過年各家新聞媒體爭相報導的活動之一。秋祭是農曆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關聖帝君的聖誕也在這段期間,除了慶祝之外也保佑居民平安圓滿。
武聖廟中有許多政治人物敬獻的匾額,其中懸掛於正殿上的「萬古精忠」傳說是沈葆楨所寫。香火鼎盛加上歷史悠久,廟中無論是神像或是其他裝飾,已被燻得光澤黑亮。即使只是帶著孩子路過武聖廟,也會入廟參拜請安,信仰的傳承就展現在日常生活中。
最讓小編感到驚奇的是,許多古老的廟宇皆會將神像以玻璃帷幕罩住保護神像,或是近幾年不知道是信仰薄弱或是宵小猖狂,時不時傳出盜走神像的新聞,為了保護神像不被偷盜,除了裝設監視器,也都會另外加上透明帷幕。總會有種難以親近的疏離感,在這沒有這個問題。從主神到配祀神幾乎都是觸手可及的距離,讓人可以近距離的觀察神像。
參拜順序一樓天公爐、關聖帝君、關太子、周將軍,三樓玉皇上帝、三官大帝、五方五帝,二樓斗姥元君、文昌帝君、天皇大帝、紫薇大帝,接著回到一樓財神殿、太歲殿和歷代先賢。參拜過程中也帶領信眾遊歷建築配置和欣賞藝術雕塑,後埕保留過去圓石柱遺跡,三樓也存有清代捐獻芳名錄的石碑。
來到這別錯過文昌帝君,看著案上的箱子裝著滿滿的准考證,就知道肯定很靈驗。另一個就是財神殿,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拜媽祖,也要顧飽肚」,信仰很重要但也不能忘記基本需求,特別是在此時此刻不僅自己要吃飽也得顧著全家人,自然希望財神能夠多多關照我們。加上關聖帝君也有武財神的美名,來一趟武聖廟平安圓滿通通有,還不快來跟關聖帝君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