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鯉魚伯公廟前的鯉躍龍門像
東勢鯉魚伯公廟前的鯉躍龍門像
(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在台中市東勢區有間土地公廟的土地公形象很特別,當地的居民都稱祂為「鯉魚伯公」。為什麼是「伯公」呢?東勢是台中相當知名的山城,客家人為當地人口組成的主要族群,客家人習慣將土地公尊稱為「伯公」,「伯公」在客家話中是指「祖父的哥哥」,由此可見客家人與土地神之間的深刻情感已經不是「神對人」而是「長輩對後輩」。客家人早期先民拓墾時生活條件不佳、謀生不易,因此客家先民所到之處都會建立一個伯公雕像,祈求豐年安樂、人畜平安,不像閩南人可能比較常見是一個村莊一個土地公祠,客家人幾乎是「田頭田尾有伯公」,最常見的就是在某棵大樹下一定可以找到伯公!尤其在物資缺乏、生活更是不易的山區,甚至是「家家戶戶有伯公」。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中東勢永安宮
台中東勢永安宮
台中東勢區是著名的山城,更有「台中的後花園」美譽。早期因為這裡常有客家人和原住民零星衝突,因此客家人為祈求平安,伯公廟林立,其中永安宮是唯一一間由「廟」升級為「宮」的伯公廟。

永安宮內主祀「鯉魚伯公」,為什麼叫鯉魚伯公呢?廟旁有一個民國前2年建造的堤防,長約30公尺、狀似鯉魚,因此又被稱為「鯉魚堤防」、「石鯉魚」。永安宮所在地東安里是東勢最早開發的區域,靠近大甲溪,當地居民常年受大甲溪氾濫的水患之苦,因此只能砌長堤自保,希望可免於水患,並在長堤旁建立一伯公廟,果真,自從建立此長堤和伯公廟後,東安里就再無水患。

永安宮旁的鯉魚堤防
永安宮旁的鯉魚堤防
永安宮旁的鯉魚堤防
永安宮旁的鯉魚堤防
因為「鯉魚堤防」為東安里的居民帶來安穩的生活,居民也將此長堤視為神物,尊稱這裡的伯公為「鯉魚伯公」,並雕刻一尊伯公置於魚頭位置。但民國40年(西元1951年)時,鯉魚伯公的神尊被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伯公神像已經是再雕刻的新神像了。

鯉魚伯公神像
鯉魚伯公神像
另外,永安宮內也配祀「石母神」,奉祀石母娘娘,為地方孩童的守護神。每年中秋節是石母娘娘的誕辰,信眾都會在這一天帶著家中孩童到永安宮祭拜石母神,求「帶絭」、「換絭」或「脫絭」,永安宮也會在每年中秋節舉辦體驗「帶絭」和DIY新丁粄的活動,讓民眾可以更了解傳統習俗。

永安宮內的石母娘娘
永安宮內的石母娘娘
鯉躍龍門匾額
鯉躍龍門匾額
聲靈赫濯匾額
聲靈赫濯匾額
魚躍于瀾匾額
魚躍于瀾匾額
永安宮內的壁畫
永安宮內的壁畫
永安宮內的壁畫
永安宮內的壁畫
永安宮外處處可見鯉魚造景
永安宮外處處可見鯉魚造景
台灣的伯公全部聚集起來可以開萬人演唱會了,這些伯公每位都有自己特別的名字,如果將這些伯公具象化、擬人化,成為一位位有自己個性的角色,也許就可以出一本「伯公圖鑑」了~(小編會買!)

資料參考(多看多保庇喔!):

伯公信仰起源
維基百科-鯉魚伯公廟
山城風雲錄
客家委員會-鯉魚伯公

伯公
大甲溪
客家信仰
東勢永安宮
石母娘娘
鯉魚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