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各地的宗教活動都成為媒體寵兒,信仰基礎龐大的媽祖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從名列「世界三大宗教盛世」的大甲媽遶境,今年的湄洲媽祖來台、北台灣媽祖文化節,似乎都成了構成台灣文化的重要元素。
湄洲媽祖來台。
湄洲媽祖來台。
我們似乎已經接受了「神明無所不在」的這種生活習慣,不論是工作也好讀書也好,包括媽祖在內的諸天神佛無所不在,小小一個台灣,似乎就被各種神明的信徒擠爆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趣的是,台灣社會對民間信仰的評價呈現兩極化。第一種評論是宮廟陣頭被黑道把持,與不良分子掛勾;第二種評論是這些民間信仰是先民留下的文化遺產,要好好保護。這讓人不禁想問,到底哪種才是民間信仰的真正面貌?或者兩種都是?

在台灣,每當媒體網友開始批評宮廟文化,往往舉的都是「陣頭都是歹子」、「放鞭炮製造垃圾與空汙」、「黑道把持」這類膚淺的批評。但這些能算是民間信仰的真實面貌嗎?但是這些宮廟文化圈,每年主辦的義診、寒冬送暖、急難救助等等活動,其頻率之高並不亞於國內任何一個慈善團體。這種現象讓人驚嘆不已的同時,卻也令人困擾,為何宮廟文化批上灰色外衣之時,許多政治人物與社會名流卻仍然趨之若鶩,似乎對這些批評毫無感覺?

郭台銘敬拜湄洲媽祖。
郭台銘敬拜湄洲媽祖。
在此,我們不禁要問,台灣的宮廟文化是不是一定跟黑道要扯在一起?一個人觀看廟會就代表他跟黑道有牽連?虔誠的媽祖信徒也跟黑道劃不清界線嗎?每逢大考就去廟裡拜文昌君的都是歹子嗎?更為尖銳的問法,你若認為宮廟文化就是不入流的,那你是否敢保證這輩子的求學過程中沒有去拜過文昌君,沒有求過任何一個宗教的神佛幫忙?

「宮廟文化」這個詞本身就是中性的,不論你是單純愛看熱鬧,或是有志研究其中內涵的學者,都可以走進這塊領域中,按照你喜歡的方式欣賞。「宮廟文化」,顧名思義,就是以台灣民間信仰的宮廟為中心開展衍生出的各種現象,而不是圍繞著「黑道」,或是偏激的直接開地圖炮打翻一船的人。它講究的是信仰與好奇心。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或團體可以這樣直接否定整個宮廟文化,就算是全台灣的宮廟文化圈,也有媽祖信仰圈、王爺信仰圈、佛教信仰圈等,當然也有受爭議的新興宗教信仰圈,以及染黑的宮廟信仰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宮廟文化圈也不例外,但這不是全部,甚至只是一小部分。親近宮廟文化講究的是你的信仰與好奇心,而不是靠著貶低其它文化來顯得自己高尚。就以最近的主角媽祖為例,不論你相信與否,祂的信仰能延續數百年,自然有祂存在的必要性與社會責任。

如此純樸天真的笑容,你好意思說宮廟文化都與黑道掛勾?
如此純樸天真的笑容,你好意思說宮廟文化都與黑道掛勾?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民間信仰最虔誠的信眾大多都是「草根性」比較多,不在意也不常去追究外界對他們的批評,同時發聲管道也不多,才造成了今日宮廟文化信仰圈似乎無力辯駁的情況。其實,這些虔誠的信眾根本不會計較這些,因為長久以來,他們的神明(媽祖、王爺等)都是慈悲為懷,除非真的侵門踏戶踩到自己頭上,不然這些人都是很純樸,不會猛力反抗的。

其實台灣的宮廟文化會被針對,除了宮廟人大多不辯駁之外,更大的問題是這些批評的人「自以為高尚」,孤芳自賞,但其實在神明的眼裡這些人都是一樣的,媽祖不會因為你以前曾經批評過祂就不讓你進廟拜拜。如果台灣社會真的那麼不需要民間信仰,不禁要問,我們的社會是不是真的有其他方式能完全取代宮廟文化的社會功用與社會責任。同時,我們的社會與教育是不是能培養出可以正確看待宮廟文化的知識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