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的族群繁多,但我們可以看到,幾乎各個族群都有巫師這個階級的存在。因為原住民文化中相信靈魂的存在,除了祖靈還有自然靈,自然就衍生出需要與這些靈溝通的特殊階級。通常一位巫師在部落內的地位極高,有時高過最大的頭目,是族人各種大小事情的顧問。但巫師地位超然,通常不介入世俗紛爭。舉凡治病、祈福消災、占卜、與祖靈溝通、祭祀,都需要巫師的力量,同時,巫師也是部落內重要祭典的祭司。
第一位巫師怎麼產生的我們不知道,但可以瞭解的是,巫師不是任何一個人想當就可以當的。想擔任巫師首先要身心端治,然後全心的相信祖靈的存在,成為祖靈信任的人,之後祖靈才會指示老巫師去接觸這位可以成為巫師的年輕人,在接過一連串的考驗,可能數年,也可能十數年,一位新的巫師才算真正的誕生。
巫師的儀式常常要唱歌跳舞,也可能一個儀式從清晨進行到半夜都還沒結束,相較於漢文化的宗教儀式,可以感覺出原住民個性較為外向樂天,漢人文化圈則明顯壓抑。但原住民的外向不代表他們對傳統儀式的隨便,他們只是輕鬆而不是放鬆。對於與神靈、祖靈溝通的儀式,原住民朋友還是會要求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完美。
原住民
巫師
巫珠
祖靈
祭典
祭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裡我們可以瞭解,巫師在一個部落同時有醫師、導師、祭司、靈媒等多重身分。
第一位巫師怎麼產生的我們不知道,但可以瞭解的是,巫師不是任何一個人想當就可以當的。想擔任巫師首先要身心端治,然後全心的相信祖靈的存在,成為祖靈信任的人,之後祖靈才會指示老巫師去接觸這位可以成為巫師的年輕人,在接過一連串的考驗,可能數年,也可能十數年,一位新的巫師才算真正的誕生。
以排灣族為例,要成為一位巫師必須要有「巫珠」,而這一顆「巫珠」不是自己撿來的,必須是由神靈降下而「憑空」出現的「巫珠」才算是受到神靈認可,若一位拜師習巫的女子在完成所有個學習過程與儀式後沒有得到這一顆「巫珠」,那她就不能成為巫師,這意味著她沒有受到認可。
原住民的巫師在進行儀式的過程需要誦念經語,需要各種「工具」(類似漢文化的「法器」),而且儀式之複雜超乎想像。對巫師來說,酒是一定需要的媒介,藉著酒才能跟神靈溝通,豬骨與犬骨也被視為儀式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巫師的儀式常常要唱歌跳舞,也可能一個儀式從清晨進行到半夜都還沒結束,相較於漢文化的宗教儀式,可以感覺出原住民個性較為外向樂天,漢人文化圈則明顯壓抑。但原住民的外向不代表他們對傳統儀式的隨便,他們只是輕鬆而不是放鬆。對於與神靈、祖靈溝通的儀式,原住民朋友還是會要求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完美。
原住民的巫師傳承在經過外來文化與外來宗教的多次衝擊後已經逐漸式微,幸好仍有許多學者與原住民的朋友努力保存,我們才能接觸到這些具有傳承意義的原住民文化。
原住民
巫師
巫珠
祖靈
祭典
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