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科的「戊戌正科東港迎王」王船將在明天(106年8月8日)正式開光點睛。其實東港迎王明年才正式舉行,那為什麼王船開光點睛會提前這麼多呢?其實是東港迎王三年舉辦一次,這一次完滿結束的同時就會選出負責下一科的大總理,以及在地的七角頭要負責哪一位千歲的神轎。也就是說,三年一科的迎王是緊鑼密鼓的進行的,要在下一科迎王正是開始前,完成王船的建造以及其他事務,也因此,明年迎王所使用的王船在今年就要建好,並開光點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壬辰正科(2012年)東港迎王。圖片來源:iamfire8888@flikcr
壬辰正科(2012年)東港迎王。圖片來源:iamfire8888@flikcr
東港迎王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至清代,但詳細年代已不可考,目前最早的文字記載是1907年的《台灣日日新報》,據今也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迎王祭典以祭祀溫王爺的東隆宮與七角頭(祭祀單位,分別是:頂中街、下角頭、安海街、埔仔角、頂頭角、下中街、崙仔頂角)以及東港其它的廟宇一起共襄盛舉。

東港迎王常被外界簡化成「燒王船」,其實迎王程序非常繁瑣嚴謹,大致上可以分為十三個步驟,「燒王船」只是其中一項,因為東港的王船總比其它地區建造得更加精美,讓許多不明究理的人以為「燒王船」才是重點。「燒王船」固然重要,但若只將焦點放在這裡,則對程序嚴謹的「東港迎王」有失偏頗。

乙未科(2015年)王船點睛。圖片來源: 木日水巷@flickr
乙未科(2015年)王船點睛。圖片來源: 木日水巷@flickr
根據東港的信仰體系,三年一科的祭典目的是請五位王爺代天巡狩東港一帶,前來掃蕩瘟疫、驅除惡靈。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玉皇大帝並不會親臨人間,因此才有王爺「代天巡狩」,而五位王爺分別稱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以大千歲為領導者,在迎王時期位同天公。每科擔任五位千歲的王爺並不固定,必須在「請王」這個步驟時,由大千歲神轎上「請王台」報寫大千歲姓氏才報給在場信眾知曉。

壬辰科(2012年)由耿府千歲擔任大千歲。圖片來源:iamfire8888@flickr
壬辰科(2012年)由耿府千歲擔任大千歲。圖片來源:iamfire8888@flickr
而在溫王爺與五位千歲爺完成遶境與一切消災解厄等延綿數天的活動與儀式後,最後一個步驟才是「送王」,也就是俗稱的「燒王船」。「送王」代表的是讓奉旨「代天巡狩」的五位千歲爺與擔任王爺先鋒的「中軍府」,上王船準備回天庭繳旨,同時也宣告這一科的「東港迎王」完美落幕。

最後的「送王」才燒王船。圖片來源:iamfire8888@flickr
最後的「送王」才燒王船。圖片來源:iamfire8888@flickr
「東港迎王」程序繁複,意義廣博,之後會持續為大家介紹更多有關「東港迎王」的歷史意義與知識。

七角頭
東港迎王
東隆宮
溫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