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將首,可以說是台灣最常見民俗陣頭之一,但你知道它發源自新莊地藏庵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地方耆老的口述歷史,官將首是地藏菩薩與文武大眾老爺的座前護法。一般民眾不察,常與發源於南部的八家將相混淆,其實,兩者是性質完全不同的陣頭,各有其司職。

史料記載,官將首的創辦人是新莊的黃秋水老先生。起初的官將首只是信眾向神明還願,自願在文武大眾老爺出巡時畫上臉譜擔任「香腳」,替神明開路,當時並沒有步法與陣型的存在。直到黃秋水老先生偶然結識了陸軍少將周漢儀,周漢儀將軍將其家鄉的「增損將軍」的信仰與符籙等科儀與黃秋水老先生一同鑽研,才有了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官將首」陣頭。現在仍可在網路上搜尋到黃秋水老先生「扮將」的照片,可說十足珍貴。

黃秋水老先生扮將歷史照片。 圖片來源:神像欣賞社團
黃秋水老先生扮將歷史照片。 圖片來源:神像欣賞社團
根據記載,官將首剛成形時只有「增損將軍」二名,分別由黃秋水老先生與他的兒子扮演。後來為了陣型的平衡性,紅面的「增將軍」增為兩名,青面的「損將軍」居中,增加了官將首表演上的靈活性與視覺對稱。爾後官將首這個陣頭席捲全台,許多陣頭自行添加角色,但無論如何變化,官將首的人數絕對保持在奇數,且必然是青面的「損將軍」持三叉戟居中。

青面損將軍居中,紅面增將軍居左右。圖片來源:新莊地藏庵。
青面損將軍居中,紅面增將軍居左右。圖片來源:新莊地藏庵
「官將首」編制中每位將軍的步法相近,與發源南部的「八家將」相比,「八家將」每個角色都有其特有步法與專有法器、以及扮演不同角色要遵守的特殊規定,「官將首」在步法與陣型上可說是較容易訓練的陣頭。也因此,黃秋水老先生創辦「官將首」後,此陣頭以極快的速度席捲全台,卻也因此造成不少社會問題。官將首易學難精,有不少新興的陣頭組織為了出陣的酬勞,往往在尋找「扮將」的人才上寧濫物缺,使得許多陣頭組織都蒙上一層灰色的陰影,更有不少扮演官將首的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扮演得是什麼神,甚至以訛傳訛被誤為夜叉、鬼王、小鬼。

其實,新莊當地的官將首「老團」一向都是潔身自愛,因為他們不為酬勞出陣,而是為神明出陣,且一年只出陣一次,就是在「新莊大拜拜」的日子,這些「老將」平時各有各的工作,用閒暇的時間自我訓練,只求這一年一次的神明出巡可以有最完美的貢獻。

這些「老團」更有著其它地方沒有的「喊班」儀式。「喊班」,就是在出陣前須由地藏庵內的法師向地藏菩薩與文武大眾老爺秉告,並幫將軍們「開光」,這些將軍才能走出廟門替神明執行任務。現今許多陣頭組織都省略了「開光」的儀式,「扮將」的年輕人也不遵守「扮將」後不可說話、不可嬉笑等等諸多禁忌,更多的是將陣頭組織沉淪至黑與毒的溫床,令人深感可悲。

喊班儀式莊重嚴肅。圖片來源:新莊地藏庵
喊班儀式莊重嚴肅。圖片來源:新莊地藏庵
舊時民風純樸,能被廟宇選進陣頭「扮仙」的年輕人都必須受到品德與天資的種種考驗,再由地方耆老推薦並與多人競爭出線,才能為神明服務,一家之內若有人被選入陣頭,都是值得驕傲的事。現今仍有許多有歷史的宮廟維持這種選拔方式,以確保形象。而那少數讓傳統陣頭蒙上陰影的有心人士,在被利益沖昏頭之時,是否應該深思自己對神明以及傳統陣頭文化造成的傷害,以及該負起的社會責任?

官將首
新莊地藏庵
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