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巡防艦巴伐利亞號近期巡航南海,成為睽違近20年後德國軍艦再度出現在南海,引發關注。隨著南海議題再度升溫,也再度凸顯台灣在南海議題上的尷尬困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國在南海國界的根據仍是依據1947年提出的「11段線」,1953年中共移除北部灣的兩段後成為「9段線」。然而不管是9段還是11段,都不受到其他南海主權聲索國與美國承認。2016年國際仲裁法庭更做出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中國對南海自然資源不享有基於「9段線」的歷史性權利,等於宣告中國在中菲爭議海域中失利。

馬政府執政時期,兩岸關係和緩,我國與菲律賓爆發漁業糾紛,但是兩岸也沒在南海議題上合作。到了2016年民進黨開始執政,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兩岸不僅沒合作空間,共機甚至逼近我國在南海控制的東沙島。這是台灣在南海的政治困境。

我國在南海更面臨嚴峻的軍事困境。目前我國控制南海東沙與太平島,周邊則是虎視眈眈的中國與越南軍隊。在兩蔣掌權時期派遣陸戰隊駐守,到了李登輝時期改由海巡署駐守,由於兩島距離台灣遙遠、地形又幾無屏障可守,一旦遭遇入侵,官兵只能與島一起共存亡,所以國防部長邱國正勉勵東沙官兵「我死則國生」,不是玩笑話。

東沙島雖然距離台灣高雄約440公里,島上有200多名完成陸戰隊訓練的海巡官兵駐守。不過,東沙島上資源匱乏,若發生戰事,台灣本島的戰力難以適時支援,僅能靠島上過去陸戰隊駐守時興建的防禦工事,以及機槍、迫砲與火箭彈等武器防禦。太平島距離台灣1600公里同樣是「易攻難守」,一旦發生戰端由於空軍戰機航程無法抵達,海軍船艦在缺乏戰機掩護下,面對周遭國家攻擊恐凶多吉少。

以目前東沙與太平島的防禦武器,面對登陸的氣墊船、登陸艇、輕裝甲的兩棲戰車能夠起到抵禦效用,但礙於美國不允許在兩島上設置刺針防空飛彈,一旦敵軍出動戰機、攻擊直升機從空中突擊,勢必難以防禦。

在東沙,中國是假想敵;在太平島,越南是挑釁者。面對這兩國蠢蠢欲動,不斷強化南沙控制島礁的軍事建設,恐怕除了島上守衛的海巡官兵要抱持必死決心外,國安高層與國防部更該擬定多項應變計畫,以因應可能的奪島戰事發生。